下面我把這些誤區進行歸納列舉: 1,能夠玩倒立的紫砂壺說明紫砂壺的做工好 很多壺友會在一些網購平臺的紫砂壺相關頁面上會發現,一些商家經常會把某些紫砂壺裝滿水后進行倒立展示,以此來說明這個壺的密封性好,會進一步表達這個壺的做工是及其精湛的。那么事實上果真如果嗎?現在就跟大家說說這個紫砂壺倒立的奧秘究竟是什么。下面就用物理學知識來解釋這個現象,希望大家在看過后,能夠對紫砂壺氣密性有個新的認識,不要再被忽悠了。當紫砂壺裝滿水的時候,按住氣孔反過來,水分子會平鋪到紫砂壺蓋與紫砂壺口這個平面上,使得這個平面處于完全密封狀態,然后壺內的水會流到氣孔最底端,于是在氣孔里面形成一道水柱,以西施壺為例,水柱大概是直徑1.5毫米,長10毫米的圓柱體,于是產生了兩個力。第一個力就是由于水的壓強差,氣孔底部的壓強大于蓋子內表面的壓強,由這股壓強差產生一個力。第二個力就是一部分水進入氣孔,使得茶壺內部氣壓小于茶壺外面氣壓,產生一個氣壓差形成一股力。這兩股力加起來足以承受壺蓋不掉,所以只要滿足2個要求的紫砂壺都能夠完倒立。1,壺蓋和壺口沿平整度較好(這個完全可以靠整口做到)2,跟壺型有關,也就是說壺鈕的氣孔能夠用水直接觸摸到,比如像石瓢壺因為壺鈕的氣孔你按不到,哪怕是顧景舟做的石瓢,也是沒辦法玩倒立的。現實中一些網購平臺上幾十塊的壺很多都可以做到倒立,而一些真正的名家做的高品質的手工壺卻沒辦法倒立。再說了,如果是一把價值不菲的紫砂壺,你如果因為玩這種倒立而把壺蓋摔壞了,你后悔都來不及。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識,用這種標準來衡量紫砂壺的做工和整體品質根本沒有任何依據,因此不要再被這種把戲迷惑。 ▲原礦紫泥的泥料特征 ▲原礦黃金段泥的泥料特征 2,紫砂壺的泥料看起來存在雜質,說明泥料不純 由于很多消費者對于紫砂泥料的認知較淺,因此對于泥料的評判完全是憑自己感覺,在選購紫砂壺的時候挑選的泥料看起來都要是非常純凈的。而事實上原礦的紫砂里面成分比較多,它是由:石英、云母和其他含有各種天然金屬氧化物的粘土構成的。這些礦料經過加工練制為成品泥,這些物質也會存在于泥料之中,并且在燒成后能夠呈現在紫砂壺的胚體表面。還有像段泥系列的紫砂壺,由于段泥是共生礦,那么原礦的段泥紫砂壺通常是能夠看出共生的特性的。如果在挑選紫砂壺的時候把胚體中的一些天然固有成分看成是雜質,那么你會錯過很多原礦的泥料。而市面上很多用劣質陶土添加金屬氧化物配置成的人工合成色素泥料,通常做出的壺看起來泥料會非常的純凈,結構單一。但是這樣的“紫砂壺”已經不屬于真正的原礦紫砂了,這樣的壺你還會買來用嗎?所以購買紫砂壺的時候在泥料的選擇上,我們還是不能以自己的主觀判斷來下結論,應該去了解泥料的本質和事實,在遵循事實根據的基礎上進行選購。 3,壺內壁有內壁章和接頭的紫砂壺就是全手工 目前市場上很多初級壺友在盲目的追求全手工,但是由于還沒能夠掌握全手工的分辨技巧,在市場上很容易買到各種仿冒的全手工紫砂壺,這其中有的是半手工通過身桶成型后用橡皮軟章添加內壁章和添加假接頭來仿冒全手工,現在甚至一些手拉胚的壺也通過人為添加內壁章造假來仿冒全手工。在當下,很難再用內壁章和接頭來判定是否全手工了,因為有少數的全手工紫砂壺可能沒有蓋內壁章,而接頭也會處理的比較干凈,而這樣的紫砂壺就完全顛覆你了以往的認知。所以我們應該通過各個方面的特征綜合起來判定,這才是比較可靠的核準的方法。 什么是一眼就能看清的假壺? 我們在買壺的時候,一定不要犯“唯證書,職稱”論的錯誤。才能避免被“機器人”坑害。 規避機器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比如逛實體店,同一個人的壺,甚至同一個壺型就有成百上千把;或者一個人的壺幾乎所有市場的所有店面都有賣;又或者一個人的壺在淘寶上有成百上千頁,那這個人就必有問題了。 其實說起紫砂壺代工這事來,《陽羨茗壺系》有云,“今世所傳大彬壺,亦有仲芳作之。時人語曰,李大瓶,時大名。”這段話就寫了李仲芳為時大彬代工的事情,當然…這是今天的題外話了。 灌漿壺 純正的紫砂泥是不能用來做灌漿壺的,所以在做灌漿壺的時候會在泥料中加入較多的玻璃水。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個小時,就變成很細的泥漿,然后再把漿灌到開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鐘拿出來,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壺了。 灌漿壺一個人一天可以灌300-500個,加入的玻璃水不會因為高溫而揮發,而是會直接滲透到紫砂壺中。而玻璃水的成分除了水、酒精、乙二醇、緩蝕劑外,有些還會加入甲醇、甲醛和甘醇等。要知道甲醇的毒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最大,它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攝入都會產生毒性反應,甲醇蒸氣能損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視力。 應對這類造假,首先不要被幾塊、幾十塊的低價所迷惑,亂買價低、造型怪異的壺。一般而言,紫砂壺器型的線條越多,工藝可能就更復雜。純手工很復雜,所以某寶上那些器型復雜、價格又便宜的紫砂壺你還是盡量躲得遠遠的為好。其次,看泥料質感,灌漿壺用的泥料目數非常細,無顆粒成分。如果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細膩,沒有什么砂質感,手指滑過表面感覺有點膩、有類似滑塑料面的感覺的,注漿的嫌疑很大。 亮瞎眼的壺 大家都知道,紫砂壺的一大亮點就是經過盤玩后可以形成瑩潤的包漿。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那是經過盤玩的紫砂壺。 在旅游景點或者某寶上經常會出現,在劣質陶壺表面刷上鞋油或其他顏料,給人泥料潤養很好的感覺。如此一來,原本可能就值20塊錢的紫砂壺轉身就賣幾百上千的價格。 今天市場上,有許多新壺亮的驚人,尤其以朱泥壺居多。其實這類壺,都是在表面涂抹過凡士林,鞋油,或者蠟的。而這類紫砂壺最大的破綻就在于內外泥料呈現出的狀態完全不一致。至于缺點,便是嚴重影響紫砂壺的透氣性,而且涂抹的東西可能對人體有害。 臟兮兮的老壺 在不少古玩地攤上,我們都能看到許多臟兮兮的老壺。其實總的來說,幾乎沒有真品。 以上是玩壺常見的誤區,用眼一看的假紫砂,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