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想寫一篇關于如何理財的文章,理由很簡單,身邊很多長輩,包括很多80后、90后的小伙伴,只要有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存定期,再然后,稍微年輕一些的人可能會選擇銀行理財,因為這兩種方式已經比活期利息高多了。由于隔行如隔山,大多數人對于理財并沒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所以才有寫今天這篇文章的動機。 首先,我們要樹立一個觀念,即錢有時間價值,同時錢會貶值。錢有時間價值是指隨著時間推移,錢會增值,比如我們把錢存在銀行,用于其他投資,我們今年存入(投資)的100塊明年也許就變成了101塊,這1塊錢就是時間價值。錢會貶值,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今年的100塊跟10年前的100塊并非相等,10年前的100塊的購買力明顯高于現在的100塊,也就是現在的貨幣相比之前貶值了。 正因為錢有時間價值,錢會貶值,所以我們需要合理配置的理財,希望我們的錢能夠跑贏通脹,甚至能獲得更好投資回報。現在有哪些常見的理財方式呢?目前,比較常見的有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銀行理財、債券(國債、企業債)、基金(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房產投資。還有一些投資方式,比如期貨、期權、貴金屬(黃金、白銀)、虛擬貨幣,后面這些需要更強的專業能力,所以一般而言不建議后面的投資,不過,如果有錢的話,當然可以任性而為。(各種投資方式中的收益區間和特點都會在文末附上,良心干貨,空的時候大家可以看看) 那到底該怎么投資呢? 一、明確你的投資目的和風險偏好 明確投資目的,倒推現在的行為。如果你想確保流動性,又不想錢只享受活期利息,那貨幣性基金(最優)、銀行理財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想追求較高的收益,但又想保證低風險,可以選擇銀行理財或者大額存單,但是這兩種方式,尤其是大額存單,有最低投資額的底線,比如銀行理財產品可能約定至少投5萬,大額存單至少投50萬,對于剛工作的小白或者才成家的年輕人也許不太友好(哈哈)。如果追求一定的高收益,又希望控制一定的風險,同時還沒有最低投資額度的限制,那么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兩種基金都是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在運營,不需要大家去選定某只特定的債券和股票。如果要追求高收益,可能就股票了,當然前些年房地產投資的收益就不提了,那收益,是人看著都眼紅。但是需要合適的時機、撬動的資本,房產的問題太過復雜,可能需要單開一篇文章才說得清楚,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寫不下了)。 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再選擇自己的投資方式。我們人分為很多類,人與人之間大有不同,有人很果斷,有人沉穩,有人謹慎,有人激進。所以,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投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同,有風險厭惡型、風險偏好型和風險中性者,對應的投資者就是保守型、激進型和穩健型。所以,在投資前一定得問自己能接受多大的風險,想獲得什么樣的回報。追求不一樣,選擇方式大不一樣。比如,投資50萬,我最低能接受的虧損是多少,5萬,還是10萬,能承受的最低虧損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現在如何選擇投資方式。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定好一個目標,然后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倒推出現在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和行為。 二、匹配不同類型的投資及建議 從風險的角度來講,國債<銀行定期/大額存單<貨幣型基金<銀行理財<債券型基金<公司/企業債券<股票型基金<股票<期權/期貨。 從收益的角度講:風險大往往伴隨著高收益。所以順序跟風險順序基本相反。 從流動性的角度講:銀行存款和貨幣型基金最好,由于銀行定期和大額存單、國債可以提前贖回,只是喪失相應收益,所以流動性也還行。 如果你重視流動性和保本收益,可以考慮貨幣型基金,把錢放在銀行賬戶吃活期利息,還不如放到相應銀行的貨幣基金里,按照中行推出的中銀活期寶的年化收益率2.85%,1萬的利息是0.76元/天,比活期好太多,比1年期定期的1.75%也高出許多。有每天1萬的及時贖回額度,超過額度后下一個工作日才能贖回。 如果有閑錢,并且已經保證了一定的流動性后,大家可以考慮基金投資和股票投資。如果厭惡風險,又不想只獲得貨幣基金的收益,可以進行基金投資,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基金都可以,可直接在券商app或者銀行官方app上直接購買,很方便。股票基金的風險要大一些,與股票市場直接掛鉤,一般股市情況好,股票基金的收益也會好,但是由于股票基金是由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對較為優質的股票和板塊進行投資,所以風險比直接投資股票要小一些。任何事情都是把雙刃劍,股票基金投資雖然風險小,但是收益波動區間也小,相較而言,股票能夠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從春節到這周二,股市行情很好,出現很多妖股,特大妖股東方通信在沒有任何5G營業收入的情況下硬被大家拉了多個漲停板,一時間,很多機構開始推送中國股市資本的春天到來了,券商開戶的人也開始排隊了,但是我想說:股票投資很復雜,既要順勢而為,也要抑制人性,適可而止。資本的春天到來了,難道就是散戶的春天了么?所以,抑制、克制有時很重要。 當然,在經濟形勢不好時,保守型的投資者可以購買國債、銀行理財產品(與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的)、企業債券(主要尋找與國家相關的類信用主體)。 三、溫馨提醒 我們用于投資的錢應該是閑錢,即能保障日常生活后的錢。我們是在理性的投資,而不是投機。要學會如何投資,還有很長路要走,但是無論如何,也要堅定走下去的決心。 致富道路千萬條,資金安全第一條;風控不嚴格,親人兩行淚。 雁過留痕,看過點個贊,筆芯。附件太大,想要的可以私我,或者看公眾號政三觀。
一直想寫一篇關于如何理財的文章,理由很簡單,身邊很多長輩,包括很多80后、90后的小伙伴,只要有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存定期,再然后,稍微年輕一些的人可能會選擇銀行理財,因為這兩種方式已經比活期利息高多了。由于隔行如隔山,大多數人對于理財并沒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所以才有寫今天這篇文章的動機。 首先,我們要樹立一個觀念,即錢有時間價值,同時錢會貶值。錢有時間價值是指隨著時間推移,錢會增值,比如我們把錢存在銀行,用于其他投資,我們今年存入(投資)的100塊明年也許就變成了101塊,這1塊錢就是時間價值。錢會貶值,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今年的100塊跟10年前的100塊并非相等,10年前的100塊的購買力明顯高于現在的100塊,也就是現在的貨幣相比之前貶值了。 正因為錢有時間價值,錢會貶值,所以我們需要合理配置的理財,希望我們的錢能夠跑贏通脹,甚至能獲得更好投資回報。現在有哪些常見的理財方式呢?目前,比較常見的有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銀行理財、債券(國債、企業債)、基金(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房產投資。還有一些投資方式,比如期貨、期權、貴金屬(黃金、白銀)、虛擬貨幣,后面這些需要更強的專業能力,所以一般而言不建議后面的投資,不過,如果有錢的話,當然可以任性而為。(各種投資方式中的收益區間和特點都會在文末附上,良心干貨,空的時候大家可以看看) 那到底該怎么投資呢? 一、明確你的投資目的和風險偏好 明確投資目的,倒推現在的行為。如果你想確保流動性,又不想錢只享受活期利息,那貨幣性基金(最優)、銀行理財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想追求較高的收益,但又想保證低風險,可以選擇銀行理財或者大額存單,但是這兩種方式,尤其是大額存單,有最低投資額的底線,比如銀行理財產品可能約定至少投5萬,大額存單至少投50萬,對于剛工作的小白或者才成家的年輕人也許不太友好(哈哈)。如果追求一定的高收益,又希望控制一定的風險,同時還沒有最低投資額度的限制,那么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兩種基金都是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在運營,不需要大家去選定某只特定的債券和股票。如果要追求高收益,可能就股票了,當然前些年房地產投資的收益就不提了,那收益,是人看著都眼紅。但是需要合適的時機、撬動的資本,房產的問題太過復雜,可能需要單開一篇文章才說得清楚,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寫不下了)。 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再選擇自己的投資方式。我們人分為很多類,人與人之間大有不同,有人很果斷,有人沉穩,有人謹慎,有人激進。所以,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投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同,有風險厭惡型、風險偏好型和風險中性者,對應的投資者就是保守型、激進型和穩健型。所以,在投資前一定得問自己能接受多大的風險,想獲得什么樣的回報。追求不一樣,選擇方式大不一樣。比如,投資50萬,我最低能接受的虧損是多少,5萬,還是10萬,能承受的最低虧損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現在如何選擇投資方式。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定好一個目標,然后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倒推出現在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和行為。 二、匹配不同類型的投資及建議 從風險的角度來講,國債<銀行定期/大額存單<貨幣型基金<銀行理財<債券型基金<公司/企業債券<股票型基金<股票<期權/期貨。 從收益的角度講:風險大往往伴隨著高收益。所以順序跟風險順序基本相反。 從流動性的角度講:銀行存款和貨幣型基金最好,由于銀行定期和大額存單、國債可以提前贖回,只是喪失相應收益,所以流動性也還行。 如果你重視流動性和保本收益,可以考慮貨幣型基金,把錢放在銀行賬戶吃活期利息,還不如放到相應銀行的貨幣基金里,按照中行推出的中銀活期寶的年化收益率2.85%,1萬的利息是0.76元/天,比活期好太多,比1年期定期的1.75%也高出許多。有每天1萬的及時贖回額度,超過額度后下一個工作日才能贖回。 如果有閑錢,并且已經保證了一定的流動性后,大家可以考慮基金投資和股票投資。如果厭惡風險,又不想只獲得貨幣基金的收益,可以進行基金投資,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基金都可以,可直接在券商app或者銀行官方app上直接購買,很方便。股票基金的風險要大一些,與股票市場直接掛鉤,一般股市情況好,股票基金的收益也會好,但是由于股票基金是由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對較為優質的股票和板塊進行投資,所以風險比直接投資股票要小一些。任何事情都是把雙刃劍,股票基金投資雖然風險小,但是收益波動區間也小,相較而言,股票能夠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從春節到這周二,股市行情很好,出現很多妖股,特大妖股東方通信在沒有任何5G營業收入的情況下硬被大家拉了多個漲停板,一時間,很多機構開始推送中國股市資本的春天到來了,券商開戶的人也開始排隊了,但是我想說:股票投資很復雜,既要順勢而為,也要抑制人性,適可而止。資本的春天到來了,難道就是散戶的春天了么?所以,抑制、克制有時很重要。 當然,在經濟形勢不好時,保守型的投資者可以購買國債、銀行理財產品(與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的)、企業債券(主要尋找與國家相關的類信用主體)。 三、溫馨提醒 我們用于投資的錢應該是閑錢,即能保障日常生活后的錢。我們是在理性的投資,而不是投機。要學會如何投資,還有很長路要走,但是無論如何,也要堅定走下去的決心。 致富道路千萬條,資金安全第一條;風控不嚴格,親人兩行淚。 雁過留痕,看過點個贊,筆芯。附件太大,想要的可以私我,或者看公眾號政三觀。
|
|
來自: zopoba3958 >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