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百聞不如一見,在沒有見過真正的大象前,誰也想象不出,這到底該是怎樣的動物。 張三說,大象耳朵很大,兩個耳朵像蒲葵扇一般。 李四說,大象鼻子很長,像是條粗水管。 王五說,大象腿很粗,和柱子一般。 真正的大象到底該長什么樣,聽得越多,反倒越糊涂了,腦海里拼湊不出完整的概念。 對于一款茶,真正的風味,到底是如何?不少茶友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擾。 就拿老白茶來說,不少人對其都有聽聞,但真正喝過好品質茶的人,不多。 再加之,在市面上選購老白茶時,常有遇上劣質茶、做舊茶的可能。 受到這些假茶、劣質茶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真正的老白茶白白擔了污名。 這不,今兒就遇上有茶友A留言,說老白茶喝起來像是鐵觀音和大紅袍。 無獨有偶,另有茶友B覺得,老白茶喝起來會發酸,完全不好喝。 這時,沒喝過老白茶的茶友C,便會在心底疑惑,這老白茶,真的是這樣子嗎? 為了大伙兒能對老白茶有個正確的概念,咱就來說說,真正的老白茶,到底該如何? 《2》 老白茶,是什么? 老白茶,并非是什么特定的茶類品種,而是由白茶存放后得來。 白茶,是我國傳統的六大茶類之一,以其特殊簡樸的制茶工藝出名。 在茶青鮮葉采下后,不需經過揉捻、炒青等制茶工序,而是直接萎凋、干燥得來。 白茶看似簡樸的制茶工藝,其實并不簡單,絕非將茶采下后,曬一曬就能喝,而是有著不少的技術存在,這是另話。 但,正是因白茶這簡樸的制茶工藝,,使得其天然內質物得到最大程度保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天然活性酶等。 如此一來,白茶在得到妥當保存的基礎下,在活性酶的作用下,不斷的發生著轉化,風味愈加甘醇,有著無限的生機。 當一款白茶,無論是白毫銀針,白牡丹,亦或是壽眉,在保存得當的前提下,都具備轉化成老白茶的可能。 在白茶圈中,常以三年為限,作為劃分老白茶的界限。 一款白茶,保存得當,存放時間滿三年或三年以上,都歸入為老白茶之列。 在了解清楚老白茶的來歷后,我們才能更好的展開下一步的話題,真正的老白茶,風味到底是如何。 正常工藝下的白茶,在制茶工序里,并沒有經過焙火這一環節。 而大紅袍,作為焙過火的武夷巖茶,在風味上和白茶可謂是相距甚遠。 是以,老白茶喝起來像大紅袍,肯定是不正常的。 又或是,曾經茶圈里紅極一時的鐵觀音,常見的清香型鐵觀音,風味清新,說其和綠茶沾邊,更為常見。 若在白茶中,硬要找出鐵觀音的影子,那也應該是鮮爽新白茶,更為相似。 而老白茶,經過時間沉淀轉化后,風味甘醇。 在存放轉化過程中,其內含的咖啡堿和茶多酚等容易對味覺形成刺激的物質,與少量的氧分子發生交換,被新生成的絡合物包裹起來,就像一層層穿衣服般,白茶存成老茶后,湯感更為甘和醇厚。 是以,真正的老白茶滋味,和鐵觀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至于在老白茶中,喝出酸味,那倒極有可能,是茶存壞了,受潮變質的結果。 正常品質的老白茶,在存放過程中,存茶要求在于密封、避光、干燥、無異味和陰涼處儲存。 在妥當保存下,真正的老白茶,香氣會越加厚實,香型層次豐富,藥香突出,與此同時,湯水也更為醇厚淳和。 發出酸味,悶味,喝起來沒有半分愉悅感的老白茶,根本不是其本來的面目! 下面就以常見的壽眉茶為例,細說一番,真正的老白茶,風采該如何? 《3》 滿三年的壽眉,它該是什么顏色? 一個自然老去的人,頭發會變白,會長出皺紋。 而當白茶存老后,外觀同樣會產生改變。 最常見的,是外觀葉片顏色,失去了新茶時期的活潑鮮嫩感,變得更為沉穩。 那么,白茶之中,最為常見的壽眉,梗粗葉闊,當其存滿三年,存成老茶后,外觀該是什么顏色呢? 新茶時期的壽眉,葉片的色彩是十分豐富的,葉片亮麗的色彩,是壽眉最美的生命底色。 春天產的壽眉,葉片是層次多變的綠,嫩綠、鎘綠、灰綠、柳綠,春風又綠江南岸,不外如此吧。 秋天產的壽眉,和層林漸染的山林般,葉片是斑斕的五彩色,黃綠色、黃褐色、古銅色、深綠色…… 是以,在新茶時期,以葉片顏色層次豐富著稱的壽眉,在存滿三年后,葉片色彩在變深沉之后,色調的層次豐富,并沒有改變。 就以常見的秋壽眉來說吧,無論是散茶,還是餅茶,都延續著葉片斑斕的基調。 存成老茶后,壽眉的葉片顏色,常能分辨出黃褐色、赭石色、古銅色、墨綠色、深褐色等,色調與新茶時期,是基本一致的,只是色彩發生了改變。 時間對于壽眉外觀模樣的影響,就像一件本來色彩鮮亮的迷彩服,在時光的作用下,褪去了其亮麗色彩,但其五彩的色調,并非發生改變。 是以,在買老白茶時,尤為是買壽眉,需要牢記一點,無論存上再久,壽眉的外觀顏色,都不會變得面目全非! 在買茶時,若是遇上顏色黑黢黢的壽眉,葉片色彩單調一致,死氣沉沉,就像被山火吞噬過的草木,了無生機,這樣的茶,不值得買。 因為,真正的老白茶,絕不會是這般死氣沉沉的模樣,一款白茶,出現這樣的外觀,要么是制茶過程中,存在工藝缺陷,要么就是灑水高溫烘干做舊的結果,抑或是保存不當的下場。 無論是哪一種,透過其黑黢黢的外觀,就能斷知,其內在的物質結構,早已被破壞,可飲用的價值, 少之又少。 《4》 滿三年后的壽眉,會散發什么香氣? 白茶,在保存得當的情況下,內在的芳香物質發生轉化后,香氣是愈加厚實的。 換句話說,品質好,保存好的老白茶,香氣是不斷往上走的,不可能出現任何怪異味。 新茶時期,壽眉的香氣,給人鮮爽的感覺,花香為主,帶著草藥香。 經過多年保存,在不斷的轉化修煉過程中,壽眉的氣質得到升華,蛻變出全然不同的氣息。 經過陳化后,壽眉的鮮爽氣息,退居二線,更多的是甘醇的藥香和陳香,花香側陪末座。 存老后的壽眉,其最為令人稱道的,是它的藥香,嗅聞起來,讓人十分安神。 隨著壽眉存放時間的延長,這股藥香,會愈加沉郁,厚重,蛻變出一股清涼感。 是以,在壽眉老茶中,沉沉的藥香之后,末了,常能捕捉到其像是粽葉般,帶著沁涼感的香氣尾巴。 若是壽眉被壓成了茶餅,經過保存多年后,香氣上給人又是另一番風情。 壓成餅的老壽眉,茶香來得更熟,更沉,其中,品質好的壽眉餅,在保存得當的情況下,還能轉化出令人迷醉的棗香來。 厚實甘甜的棗香,伴著沉郁的藥香、陳香,給嗅聞茶香的過程,帶來無限樂趣。 制茶工藝純粹的白茶,純正的茶香伴隨其一生,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遲,存老后的白茶,香氣層次更為豐富,風情更為令人沉迷。 是以,在買茶過程中,若是遇上悶味、酸味、怪味的白茶,千萬要多留心眼。 正常品質的老白茶,不會出現這些令人不悅的悶味倉味等。出現怪味的白茶,十有八九是保存不當的結局。 《5》 滿三年后的壽眉,茶湯口感如何? 品質好的老壽眉,茶湯口感,堪稱醇美。 壽眉,在經過多年的陳化后,內含物質發生沉淀,甘醇的風味物質,尤為突出。 其貌不揚的壽眉,其粗大的茶梗,寬厚的葉片,積攢著豐厚的內質。在陳化修煉過程中,其內的可溶性茶多糖、果膠物等不斷發生轉化。 到最終,經過沖泡后,能交出一杯湯水盈盈,湯稠水厚的好茶湯來! 品質好的老壽眉,茶湯是透徹清凈的,不會帶出渾濁感,茶倒入杯中,細搖茶杯,能看出層層的光圈,這是其內質物充足的佐證! ![]() 茶湯入口,順滑,甘醇,綿柔,帶有一股獨一無二的稠滑感,似綢緞般熨帖。 細品過后,口腔和喉嚨,都能留下極為舒服的回味。 而品質不好的壽眉,如保存過程中,受了潮,水汽侵入其內,悄然發生改變。 這樣的壽眉,處在初步受潮階段時,茶香變得極弱而寡,發出微微酸味,在沖泡過后,一股子悶酸味會浮現出來,湯水變得極薄,而澀。 這樣的茶,喝起來全然沒有半分愉悅的喝茶感受,又酸又澀的茶湯入口,口腔間像是一條河流被凍結了般,澀嘴不堪! 好茶,喝得舒服。 若是喝起來全然沒有半分舒適體會的白茶,無論其年份被吹噓得有多老,都不值得買。 買老白茶,不定一昧追求年份越老越好,品質為上,才是王道! ![]() 《6》 百聞不如一見。 在喝茶過程中,聽別人說得再多,也得自己親自喝過,才能知道這茶好不好。 在沒有親自見過一頭大象長什么模樣前,全聽別人的描述,就在心中形容一個四不像的妖獸來。 是以,白茶之中,老白茶到底好不好,需要自己親自喝過來才知道。 若沒有真正喝過好的老白茶, 單憑聽說,而不開始嘗試,未免太容易錯過好茶了。 真正的老白茶,甘和醇美,有著無限的精彩。 若不嘗試開始,那可要錯過無數的美好了。 時間,無數的故事,都需要經過一個開始,人與人如此,人與茶,同樣如此!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