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都城里鼠疫施虐之際,李自成來了,號稱五十萬的農民起義軍,排列在北京城外。 李自成怎么來的北京?大明朝本來在山西布置下了號稱最精銳的部隊,當年打敗蒙古騎兵就是這些部隊,可是在闖王殺過來之際,幾乎沒有抵抗能力,為什么?因為這些軍隊早在此之前,已經被老鼠打敗了。 李自成在城下布陣之際,守城的將官卻在低聲下氣求人過來守城,“您受累上城頭來坐會不?不用出聲也不用站著,在那充個人頭就行!” 但最后,還是“逾五六日尚未集”,沒辦法只好把宮里的幾千太監都趕上了城頭:“哎呦!瞧瞧這些泥巴腿子,不辦證就想進京啊?” 即便是有公公來救急,北京城頭,每五個城垛才有一個“鳩形鵠面”的士兵看守。 北京人說:啥?闖賊來了,能給口吃的不! 城門轟開,起義軍沖進京城,到處搶金銀霸占女人,那個曾拯救了北京的福建人,或許是因為閩腔,陜北的農民軍聽不懂,這便一刀把他給剁了。 老鼠和跳蚤這便笑了,老李,俺們又見面了,來,給口血喝! 沒多久,李自成的農民軍也垮了。 “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明朝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這其中,還有幾個黑色笑話。譬如說,一家富人遭瘟疫滅門,此時倆賊來了,說好一個在屋檐上接應,一個下到房中將偷來的東西遞上來。結果呢?好好地遞著東西,下面那賊就哎喲一聲倒地猝死了,上面的賊說你這家伙咋回事啊一探頭也染上瘟疫,沒力氣摔下來死了。據說被外人發現的時候,這倆敬業的賊還死死攥著偷來的包袱。 還有譬如說,兩個人一前一后騎著馬兒聊著天,忽然前面那人不言語了,后頭那人仔細一看,此君已“殞于馬鞍,手猶揚鞭奮起”。 有個當官的,打算去溫州上任,挺高興的事,仆人都為老爺歡喜,忽然之間一個仆人就倒地死了。官老爺便讓另一個去買口棺材,葬了此人。結果出去之后許久不歸,過去一看,死在了棺材鋪門口。 甚至有辦了喜事就直接辦喪事的。說某夫婦新婚,客人都在外面等他們出來回禮呢,可左等右等也沒動靜,性急的就打開新房門一瞅,哎喲!新郎和新娘,已經病發死在了床的兩頭。 明清鼎革之際,本身就是一部殘殺的血肉史。明末的中國人口,官方數據是五六千萬,這這其實是納稅人口,人口學家反復推算,說毛估估得有一億到兩億。而到大清國順治年間,官方數據只剩下了一千萬,人口學家說怎么著也得有七千萬。但不論怎么推算,這場大動亂,消耗了四五千萬甚至近億人口。 人哪里去了?除了死于刀兵,便是死于鼠疫與饑荒。 然,還有最后一個問題,鼠疫打敗了明軍,也打敗了李自成的軍隊,為什么清兵就沒事呢?難道是清宮戲里唱的那樣,真的天佑大清么? 這個問題,是由西方人揭開的。因為在歐洲的鼠疫中,同樣的幸存者,是那些騎士。原因在于:鼠疫的真正傳播媒介,不是老鼠,而是跳蚤。跳蚤據說與馬頗不相容,因為馬身上有一種奇特氣味,讓跳蚤避之不及。 早期清軍以騎兵為主 而來自關外的清兵,包括降清的吳三桂遼兵,都是以騎兵為主。關內的明軍,以及李自成的起義軍,則都是以步兵為主。 你說,跳蚤不咬明軍義軍,還去咬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