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是什么?是禮。'道之于德,齊之于禮。'禮是道德的體現,道德是通過禮表達的。人類文明與否,禮是分水嶺。 什么是禮?孟子解釋道:'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節文就是屈曲行事。所以,禮記以曲禮開篇,并有'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之說。 禮,涉及人的一切活動,梁啟超說:'禮也者,人類一切行為之規范也。'行為準則(規矩)、禮貌、儀節等,都在禮的范疇之內。家庭倫理、社會倫理都由禮而成。 禮,如此龐雜,繁文縟節又多,似乎難以掌握。不錯,但凡事都有門道,知道關鍵所在,就不難了。孟子說,禮的核心是謙讓。只要時時處處恭謹謙讓,也就合于禮了。所以,老子說:'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敢越禮。 中國是禮儀之邦,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這不是黃婆賣瓜,而是客觀事實,是禮樂、禮記奠定了華廈文明的基礎,創造了人類文明的輝煌。 禮樂,公元前十一世紀中期,周王朝在總結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礎上,制訂了禮樂制度。<禮記-樂記>說:'禮樂順天地之誠,達神明之德,隆興上下之神。'又說:'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 。'說明禮樂之重要。 禮記,是我國的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據說是孔子七十二弟子所作,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 禮樂、禮記對儒家文化傳承、倫理規范、道德教養意義極其重大。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于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于德,齊之于禮,有恥且格。'由此可知孔子面對當時社會禮崩樂壞而周游列國的苦心何在。華廈文明能五千年屹立不倒,正是禮之化育的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