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 西風呼嘯,落日天涯,颯踏江湖,爽快恩仇。 今天河馬哥就來盤點15部那些年的經典武俠電影。 《臥虎藏龍》 導演: 李安
這應該是最成功的武俠電影了,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獎。 導演李安用西方戲劇框架去講述了一個東方故事。 但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的打戲有點“軟”和“飄”。 蜻蜓點水、飛檐走壁,借力而不留痕跡。 靈活縹緲,帶著股仙氣。 這種雖然輕巧,但有人卻質疑,沒有那種刀刀見血的實在感和鈍感。 關于這個爭論,那就仁者見仁了。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導演: 程小東
無以倫比的經典。 徐克顛覆了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的概念,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另類的道路。 李連杰的出演讓功夫更加的把寫實與寫意所結合,程小東也讓“獨孤九劍”走向了銀幕。 而林青霞的遲暮美人反串東方不敗更是驚艷,那種感覺不是隨便誰都能表現出來的。 《新龍門客棧》 導演: 李惠民
風流卻不下流,風騷卻不下賤。 感覺這才是中國的西部片。 茫茫大漠里一間小客棧里面各種勢力的沖突糾葛。 到現在河馬哥都記得那個將甄子丹庖丁成骨架的那個廚子,也算是童年的一道陰影了。 但該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風騷狠辣、世故貪財,卻又不失血性。 今后恐怕沒人能比張曼玉演江湖客棧里的老板娘演得更好了。 《黃飛鴻》 導演: 徐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洋人靠不住,朝廷靠不住,黑社會猖獗,內斗正歡,名不聊生,人民能依靠什么? 惟有“自強”。 《笑傲江湖》 導演: 胡金銓/ 徐克 / 李慧民
當年香港那場武俠電影潮的開場的經典。 金庸的原著,徐克的改編,胡金銓的武俠意蘊,程小東的武術指導,許冠杰的喜劇性的武俠演出,黃沾的音樂······ 使得這部作品成為了經典,也使得這場新武俠電影潮洶涌了多年。 《太極張三豐》 導演: 袁和平
香港新武俠電影最高潮時期出現的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李連杰最高產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他不愧是武術冠軍,一招兒一式那絕對是有功底在的。 尤其是片尾一套太極拳打的真是行云流水,讓人看得酣暢淋漓。 《東邪西毒》 導演: 王家衛
王家衛借著武俠的外衣展示了現代人的愛情、生活、道德等的疏離的困境,也留下了一堆經典臺詞。 因此本片雖有江湖俠義,但卻被愛情奪去了光彩。 《英雄》 導演: 張藝謀
張藝謀的第一部武俠大片。 武打動作也是以飄渺、仙為主,和李安的《臥虎藏龍》如出一轍。 這部電影上映后,評論兩極化。 有人喜歡,有人質疑。 不知道你對這部動作、色彩和音樂兼具的影片,什么態度? 《一代宗師》 導演: 王家衛
雖然這是一部近代片,但同樣是一個俠義江湖。 有背叛,有信任,有復仇,有隱退。 相比較胡金銓的跳來跳去、李安的飛來飛去,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下沉到地面,更重視傳統武術的“擊技”。 鏡頭、動作雖慢,但力度和殺傷力卻很足。 《師父》 導演: 徐浩峰
武戲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廖凡一股子練家子起勢真正一個大寫的硬氣! 他擅長十多種獨門兵刃,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招重復,統統是電光石火間砰砰砰解決戰斗。 《繡春刀》 導演: 陸陽
陸陽是用歷史的角度拍武俠片。 這和早期徐克、程小東立在江湖或站在廟堂之上的武俠片的氣質不太一樣。 不過,作為一部新類型武俠片,《繡春刀》的出現讓人驚艷。 它一改過往武俠片的動作風格,在動作設計上開始注重動作的真實性和力量性。 以短促、近戰格斗為主,甚至用到了兵法。 《刀》 導演: 徐克
徐克一部從以寫意為主走向寫實為主的作品。 影片里不再是浪漫的江湖,而是到處都是買賣到處都是殺戮到處都是不可知的命運的江湖。 沒有人是這場游戲的永遠的勝者,而只是暫時的勝者。 《雙旗鎮刀客》 導演: 何平
非常有武俠范兒的大陸電影。 粗狂、渾厚、男人味兒十足又不乏細膩感。 結尾那一刀的風情更是隱藏在風沙中,大有古龍只可意的小李飛刀神韻。 《少林寺》 導演: 張鑫炎
這部電影成就了李連杰,也讓千年古剎少林寺成了多少人心中的想往,當真是天下武功岀少林。 片中一招一式都是戲,在沒有特效渲染的當時,拳拳到肉的對決更讓觀眾看到影人的誠。 一眾配角也都是練家子,牧羊曲一傳就是二十年呀,好片永遠不過時。 《俠女》 導演: 胡金銓
70年代的老電影,現在看來可能會覺得節奏太慢了。 但是這部電影可以說影響了后世很多作品。 比如其中很經典的竹林打戲就被《臥虎藏龍》借鑒。 本片鏡頭感很強,打斗也不刻意,看著非常舒服。 武俠迷可以看一下,普通影迷就慎重選擇吧。 以上便是河馬哥印象比較深刻的武俠片。 有內陸,有香港,有近代,有古裝,各種俠義片輪番上陣。 不知道,你喜歡哪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