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因為我國的兩位先賢孔子和孟子享年分別為73歲和84歲,老百姓認為如果能活過這個年齡堪比先賢,才誕生了此種說法。 隨著醫學進步,壽命不再局限于某個年齡。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公布的調查顯示,日本人平均預期壽命83.7歲。上海市衛健委披露,2018年上海戶籍老人平均期望壽命達83.63歲。 可見,73歲和84歲并不是“坎兒”,只要保養得當,成為百歲老人不是難事。 青年老人(60~74歲) 標準老人(75~89歲) 高齡老人(90歲以上,也稱長壽老人) 中國心理學會候任理事長韓布新表示,軀體、心理和靈性3個層面的整合狀況,決定了這幾個年齡段人群的不同情況。 大部分青年老人的軀體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皆允許其社會參與、追求生活質量;大部分標準老人由于老年病積累,致殘率提高,面臨軀體、心理兩方面衰老;大部分高齡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必須有人照護,此時靈性需求至關重要,親友需幫其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73、84歲雖不是“坎兒年”,但是老人在保養方面還是不能松懈。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理療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耿引循表示,隨著年紀增加,某些器官功能出現退化,老人要注意以下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下降,老人不僅易血壓偏高,而且可能患上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的還會誘發冠心病。 內分泌紊亂會造成老人胰島功能下降,導致血糖控制異常,患上2型糖尿病。 許多老人年輕時營養不良,補鈣量不足加上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松。 不僅能改善大腦功能,還能增強心肺及免疫力。健步走、太極拳、慢跑、交際舞等都是不錯選擇。 常規體檢每年1次即可,特殊情況應咨詢醫生。 減少高脂、高糖食物攝入,避免過度飲酒。 每天7小時左右。 全粒谷物和豆類在長壽老人的飲食中占很大比重,他們還食用大量的應季蔬菜。 研究表明,最有益于長壽的食物就是綠葉蔬菜,與不食用青菜的同齡人相比,每天食用1盤蔬菜的成年人在未來四年內,死亡風險會減半。 大部分長壽家庭都節制吃肉,要么把它當作配菜,要么用來給別的菜調味。他們每個月只吃五次肉,每次不超過2盎司(約57克,相當于一副撲克牌的大小)。 與此同時,他們更喜歡食用家庭農場養殖的雞肉、羊肉或豬肉,這些動物大多自由覓食,體內含有更多的歐米伽3脂肪酸。 魚肉在長壽老人的日常飲食中最常見,如沙丁魚、三文魚和黃花魚,這些魚較少接觸到高濃度的汞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 長壽地區的人一次只吃一個雞蛋,絕不多吃。他們或是把煎蛋卷入玉米薄餅,或者煮熟用來做湯,也與其它果蔬和全粒谷物一起食用。 豆類食品(黑豆、黃豆和扁豆等)是長壽地區人群飲食最重要的部分。豆類由21%的蛋白質、77%的復雜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脂肪構成,是膳食纖維的極佳來源。豆類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高于很多食物。 面包是長壽地區人們的主食,但成分和一般的面包不同。它由多種谷物制成,包括小麥、黑麥和大麥;每種成分都含有多種營養素和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消化,而且升糖指數較低。 長壽地區的居民食用糖的量只有普通人的1/5,他們通常每周只吃2~3次餅干、糖果和烘烤食品。百歲老人一般只在喝茶時放點蜂蜜,或是在慶祝場合吃少許甜點。 哈佛大學的研究者通過3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與不食用堅果的人相比,食用堅果的人的死亡率會低20%。其他研究表明,含有堅果的飲食能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20%,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每天要保證喝七杯水,體內水分充足能降低血液凝塊的風險。 長壽區域的居民每天會飲1~3小杯葡萄酒,有助于人體系統吸收植物性抗氧化劑。少量飲用紅葡萄酒可以減輕壓力,促進整體健康。 綠茶有抗炎特性,飲用綠茶能降低人們患上心臟病和一些癌癥的風險。還有研究表明,適量飲用咖啡的人,其阿爾茨海默癥和帕金森癥的發病率較低。 如果擔心無法從植物食物中獲取充足的蛋白質,解決辦法是把豆類、谷物、堅果和蔬菜搭配食用,它們聯合起來能提供人體無法合成的所有必需氨基酸。 生活細節決定健康水平,尤其飲食上,有時候只需要做出一點點改變,就能收獲成倍的健康。 如果家族中有很多長壽老人,理論上你就可能擁有了長壽基因。 長壽雖然有基因,但長壽也能通過后天10件事改變!想活多久,由你說了算! 1. 多走路:增壽4.5年 哈佛大學醫學院介紹,每天堅持做少量運動可以增壽。比如,如果每星期都做75分鐘的快步走,那么比起完全不運動者來說,在40歲之后壽命可以延長1.8年。75分鐘只是一個最低水平,如果一周能快步走450分鐘以上,則可以延壽4.5年。 建議:平均每天五六千步,運動時間半小時到四十分鐘最好。健走時應抬頭挺胸,收緊小腹和臀部,可有意地調整呼吸,建議走三步吸氣一次,再走三步呼氣一次。 2. 做家務:增壽3-10年 美國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專家研究出家務能量消耗表:掃地15分鐘約消耗60卡路里熱量;手洗衣服1小時約消耗190卡路里熱量;洗碗碟15分鐘約消耗45卡路里熱量。 他們還得出結論:每周家務勞動中消耗2000卡路里熱量,患心血管病而死亡的可能性就會比不做家務勞動的人低75%,壽命也可能延長3-10年。 3. 多用腦:增壽4.6年 讓腦子高速運轉可以使你增加4.6歲壽命。丹麥一項研究顯示,大腦始終處于活躍和忙碌狀態的人比那些整天對著墻發呆的人患上認知障礙癥的幾率要小得多。 建議:常做益智游戲,看書,或是學習,都可以使你的腦子高速運轉。 4. 保持幽默:增壽4.5年 芝加哥拉什大學醫療中心研究員麗薩·羅森博格表示,幽默及其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大笑,不僅作為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對我們非常有用,同樣還會給我們的機體帶來好處。它能夠使心率加速,為大腦供氧,具有幽默感的人免疫機制更健康,心肌梗死的幾率會降低40%左右,平均壽命能夠提高4年半。 建議:做個幽默的人,經常看看喜劇電影,沒事常笑笑,不是什么壞事。 5. 適當多曬太陽 丹麥一項研究選取了440名丹麥人,進行了長達26年的研究發現,適當多曬太陽會延長壽命。研究人員介紹,多曬太陽的人心臟血栓和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偏低。 建議:曬太陽可以選擇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后的時段,此時紫外線偏低,陽光較柔和。每次20~30分鐘即可。 6. 好好刷牙:增壽13年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嚴重的牙菌斑、口腔細菌問題會將患癌死亡的風險增加80%,可能減少13年壽命。 建議:刷牙方法有這樣幾個注意點: ① 選擇軟毛牙刷,將牙刷與牙齒呈45°角。 ② 從牙齦與牙齒交界的部位開始刷,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 ③ 刷牙要面面俱到:牙齒的外側、里側都要刷。 ④ 刷毛順著牙縫縱向刷的同時,要保持短距離的水平顫動10次。顫動時牙刷移動僅約1mm,每次刷2-3個牙。 ⑤ 每次刷牙刷夠3分鐘。 ⑥ 如果不到3個月時,刷頭已經用得變了形,就說明刷牙時力量太大了…… 7. 走出去交流:增壽6年 美國《內科學檔案》雜志刊登,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600名60歲以上老人進行了長達6年的追蹤調查,發現經常感到孤獨的老人,壽命減少6年。 建議:沒事別總宅著,多走出去交流。退休的中老年人可以多參加一些社區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 8. 不熬夜:增壽1年 瑞典科研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那些睡眠時間為7小時的人,比睡眠多于8小時和睡眠少于6小時的人要長壽1年。 美國抗癌協會的調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時的人壽命最長;每晚平均睡4小時以下的人,有80%是短壽者。 建議:每天23點前入睡。 9. 飲食不咸:至少增壽1.5年 高鹽飲食習慣最容易導致高血壓,70%以上高血壓患者攝入鹽過量,國人減壽十因素高血壓排第一位。而刊登在《柳葉刀》上,針對40~85歲的170萬成年人,對其影響壽命的幾種行為顯示,高血壓可以減少1.6歲。 建議:每人每天鹽攝入量不超6克,盡量少吃腌制食品、外賣等。 10. 重視早餐:增壽2.5年 德國埃朗根大學研究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壽命會平均縮短2.5歲。 建議:早餐在早上9點半以前吃,食材一定要豐富,主食、蔬菜、水果、肉蛋奶豆盡量都要出現。 來源:老年之聲、健康時報 |
|
來自: hongfengrong >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