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對于企業收益方面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解,他覺得企業的利潤就是股東的利潤,而不僅僅是把股息當做股東的利潤。假如,一家企業每股收益2元,而巴菲特持有100股,那么他就認為公司為他賺了200元。巴菲特把企業收益當做股東收益。大多數華爾街專家可不這么想,除非收益通過股息分紅支付到他們手中,否則這些專家并不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收益。 
同時,巴菲特還認為企業可以選擇支付股息或者保留這些收益進行再投資。巴菲特相信,如果企業可以用未分配的利潤從事比股息收益率更有利可圖的投資活動,這些利潤就應該保留在企業中。巴菲特還非常看重企業管理層的品質,判斷管理層品質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們用公司利潤做了些什么。是支付股息還是保留未分配利潤?保留利潤是被用于有利可圖的投資,還是被浪費在建造其龐大帝國的夢想上。如果管理層能利用未分配利潤賺取滿意的新增回報,那么公司應該將利潤保留并再投資。如果管理層將公司利潤用于愚蠢的無利可圖的投資中,或者無法獲得滿意的新增回報,那么最好還是將利潤分給股東。
邊際以前專門寫過一篇《“留存收益”還是“現金分紅”?如何判斷管理層是否為股東利益著想?》: 企業在賺取利潤之后一般有幾種選擇:要么將利潤留存在企業,要么將利潤以現金的形式分給股東,或者是部分留存 部分分紅,再或者直接回購股票。很多投資者認為企業分紅越多就越好,實際并非如此!那么企業究竟是盡量多留存,還是盡量多分紅呢?這個要取決于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管理層是否為股東的利益著想。如果企業能夠把留存的這部分收益創造出滿意的新增回報,那么企業應該將利潤盡可量的留存,讓股東充分享受企業的復利增長。如果企業不能夠將留存收益創造出滿意的新增回報,那么企業就應該盡量的把利潤分給股東。
想一想我們投資者投資股票,最終是因何而獲利呢?大致應該算是三種: 1是最直觀的企業每年的現金分紅,這個是我們直接可以揣進自己口袋的現金,最直接的收益。這反應在企業現金分紅的多少。 2是我們以低于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等到估值倍數(市盈率 市凈率 市現率)提升到合理水平或者超出價值的水平,這可以說是價值回歸。這主要體現在估值倍數提升,企業的市值提升了,股價上漲了,我們可以選擇賣出獲利。假如你認為股票至少應該價值10倍以上市盈率,而目前是5倍市盈率,你買入。如果股價漲到了10倍或者以上市盈率你可以選擇賣出獲利。這反應在更高的股價上。 3是企業自身的盈利增長,或者說超預期的增長,即使估值倍數不變,企業自身盈利持續增長,也能提升市值,推高股價。比如:每股凈利潤1元,市盈率10倍,那么股價是10元。五年后每股凈利潤2元,市盈率還是10倍,那么此時股價是20元。盈利增長一倍,估值即使不變,也能將股價(市值)推高一倍。這也是反應在更高的股價上。 
如何判斷該分紅?還是該留存收益?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叫做:“對于股份公司留存的每一個美元,至少可以為所有者創造一美元的市場價值。” 來看看留存收益為股東創造“價值”的邏輯: 基本的邏輯是:企業將利潤留存→創造企業新增價值→體現在:凈資產 營收 利潤 現金流增加→企業資產利潤增長所以內在價值增加→內在價值增加推動股價市值的增長→因此股東們獲益 以五年以上時間為參考,每一美元的留存收益,至少獲得一美元的企業新增價值,并推動一美元以上的市值增長。如果企業的留存收益不能為企業創造滿意的新增利潤(價值),不能創造滿意的新增市值(價格),那么就該現金分紅或回購股份! 簡單點說就是:留存收益——創造價值——提升市值,如果這一過程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那么企業將收益留存而不分給股東,就是在價值毀滅!
我們先考核企業留存收益是否能創造出滿意的新增價值:留存收益至少應該創造出≥15%ROE的新增利潤,否則企業的ROE就會持續下降到15%以下,變成一個盈利能力平庸的企業。留存收益也不應該浪費在企業,應該分紅給股東。(為什么是15%?因為扣除通脹貶值的影響,這個收益率略超過長期無風險收益率,這是企業或者投資者需要的最基本的收益率,否則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就屬于平庸了。這個15%的收益,也正是五年一倍的復利收益率。據統計,市場中所有企業的平均ROE為12%)。 計算ROE這個指標的時候需要用扣非后的凈利潤,并且考慮企業是否增加了負債杠桿來提高的ROE,還要考核凈利潤中的現金流含量,這些保證了ROE的真實性。還要注意的是要看連續五年以上的平均水平,不能單單看一年。
同時還要注意:有些企業是被動把收益留存的,因為企業本身需要投入很多用以維護或者更新生產設備,否則企業就無法生產經營,或者無法保持目前的狀態。這不是為了提升競爭力,而僅僅是為了維持運行,那么這樣的企業的這部分利潤屬于“限制性盈余”,不屬于自由可分配的利潤。這樣的企業僅僅為了維持運行就需要巨大的再投入(而非擴張或者成長)。說白了就是企業的利潤與經營現金流都不錯,但是企業的長期資本支出太高,實際上沒有多少“自由現金流”可供企業創造新增回報或者給股東分紅。所以這樣的企業的ROE長期必然很低,要遠離!(上面這段其實是重復了我去年12月寫的那篇文章,因為我覺得那篇文章關于留存收益寫的挺好,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全文:“留存收益”還是“現金分紅”?如何判斷管理層是否為股東利益著想?)
很多人會鄙視市盈率這個指標,實際上只要企業利潤真實穩定、現金含量高(長期經營現金流≥長期凈利潤),那么市盈率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把市盈率倒過來看更為直觀,也就是用凈利潤÷股價=投資初始收益率,比如每股收益1元,每股股價20元,那么1元÷20元=5%收益率,這就是你以20元價格買入1元利潤的東西,得到的初始收益率。所以巴菲特特別注重買入價格,因為他知道:面對同一家公司,你的買入價格決定了你的初始收益率,初始收益率在配合企業業績增長率,就是你未來的潛在投資收益率。你付出的價格越高,投資收益率就越低。你付出的價格越低,你的投資收益率就會越高。你以20元的價格買入每股收益1元的股票,你的初始收益率為5%。如果你以10元的價格買入每股收益1元的股票,那么你的初始收益率就是10%。如果是5元的買入價格買入每股收益1元的股票,你的初始收益率將會增加到20%(1元收益÷5元價格=20%)。當然,在價格之前,你必須先確定企業是否足夠優秀,業績是否穩定。初始收益率對應的你目前付出價格,成長率對應的是企業的未來價值,兩者同等重要!低價格+高價值就是一筆理想的投資!

巴菲特投資的兩大原理:1你所支付的價格將決定你的投資收益率。2為確定收益率,你必須合理的評估企業未來收益。市場價格越高,收益率越低。市場價格越低,收益率越高。在企業優秀的前提下,盡量低的買入價格(估值倍數),會提高收益率。
巴菲特把企業賺的利潤視為自己賺的利潤,巴菲特會考量企業應該留存收益還是盡可能多的分紅,巴菲特明白買入價格越低,潛在投資收益率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