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份(各1~1.5g) 【用法】 將藥研為細散狀,以糊制為丸劑,用淡鹽湯送服丸藥,亦可視病情加大用量,藥后應注意休息。 【功效】 祛痰逐飲。 【藥理作用】 具有增加增加腸胃蠕動、提高腸胃張力、增加膽汁流量、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炎、抗菌、利尿等作用。 【適用范圍】 1.中醫(yī)病證 痰飲留結證:胸膈上下滿悶或疼痛,或胸背頸項股胯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釣痛,或手足冷痛,或頭痛不可忍,或神志昏睡,或痰涎粘稠,或喉中痰鳴,舌淡苔滑,脈沉。 2.西醫(yī)疾病 慢性腸炎、腸梗阻、腸結核、淋巴水腫、慢性盆腔炎、流行性出血熱少尿期伴腎功能衰竭、結核性腹水、腎炎水腫、心源性水腫、抑郁癥等病的臨床表現(xiàn)符合痰飲留結證者。 【知識要點】 1.控涎丹組成中藥效與用量之間的必然關系,煎藥與服用之間的相互關系,功用與藥理作用之間的內在關系,中醫(yī)證與西醫(yī)病之間的互補關系。 2.掌握甘遂配大戟,甘遂、大戟配白芥子之間的用量及相互作用關系。 【臨床運用】 1.用藥特點:方中用甘遂、大戟,攻逐水氣;白芥子降逆化痰;方藥相互為用,以祛痰逐飲為主。 2.用量特點:方中用藥3味,逐水藥2味如甘遂、大戟,降逆化痰藥1味如白芥子,逐水藥是降逆化痰藥的2倍,從用量分析方藥主治,病是痰飲留結證。 3.制作服用的特殊性:應在食后睡覺之前服用,以姜湯送服。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00.實用中醫(yī)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