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yī)。扁鵲是當時人們借用了黃帝時神話中的神醫(y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2、籍貫:渤海鄚(mao)人。現(xiàn)在的河北任丘縣一帶。 3、師承關系:師傅:長桑君 。 他培養(yǎng)的徒弟:子陽(繼承扁鵲針法)、子豹(繼承扁鵲藥物療法包括外用和內服)。 或許還有子容、子明、子越、子游、陽儀。 4、時代:大概是公元前500年? 5、死因:被同行殺死。 6、主要貢獻: (1)《史記》“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2)切脈“獨取寸口”《難經(jīng).一難》 (3)以菽法權輕重《難經(jīng).五難》 (4)“望聞問切”中醫(yī)診斷方法的創(chuàng)始或完善,并在臨床應用。(見傳記) 注:可能扁鵲在世時間比《黃帝內經(jīng)》成書時間還早。《難經(jīng)》也并非扁鵲所作。但是后人把《難經(jīng)》和“號脈鼻祖”的稱號冠在扁鵲頭上,說明扁鵲在古時名氣很大,為中醫(yī)學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冠以“號脈鼻祖”也當之無愧。 把《八十一難經(jīng)》作者暫時冠在扁鵲頭上。傳說他還著有《扁鵲內經(jīng)》《扁鵲外經(jīng)》都失傳! (5)、提出“六不治”的治病原則。其中“信巫不信醫(yī),六不治也”所反映的科學思想,已被載入世界醫(yī)學史冊。 7、扁鵲故事簡介: 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者:司馬遷 扁鵲年輕時是“舍長”,唯獨他對食客長桑君禮遇有加,恭敬待之。來往了十多年。長桑君把“秘方”傳給了扁鵲,而且還叫扁鵲用沒有落地的水服用一種藥丸30天。30天后扁鵲可以隔墻看見墻外人。隔皮膚看見五臟六腑的病癥。診脈只是名義罷了。 醫(yī)案一:趙簡子生了病,昏迷了五天仍不醒來,大臣們都很擔憂,于是叫扁鵲看病。扁鵲進到趙簡子的臥室,診測了病情就出來了。扁鵲說“這種病要七天才能蘇醒,不出三天一定痊愈。”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蘇醒了。(判斷準確) 醫(yī)案二:“能生死人”(使動句;使死人生)。扁鵲過虢,虢太子死。都準備后事了,扁鵲出現(xiàn),說“若太子病,所謂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于是“乃使弟子子陽礪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大家看懂了吧,都以為虢太子死了,扁鵲救活了。 醫(yī)案三:扁鵲到齊國,齊桓侯把他當貴客。第一次見面說齊桓侯有病在“腠理”(注:皮毛),不治療恐怕加深加重。齊桓侯說自己沒有病,并避開扁鵲對下面的人說“醫(yī)生好利”。沒有當一回事。扁鵲第二次見齊桓侯說:“病在血脈之中,不治療恐怕要加重”。齊桓侯很不高興說“自己沒有病”。扁鵲第三次見齊桓侯說:“病在腸胃”。齊桓侯沒有做答,扁鵲出去后齊桓侯很生氣。第四次扁鵲見到桓侯就直接退了出去。桓侯派人去詢問其中的緣故,扁鵲說:“疾病處在皮肉之間的時候,湯藥、熱敷就能治愈;處在血脈之中的時候,針刺能夠治愈;如果處在腸胃之中,酒劑(用酒煎的藥)才能夠治愈;如果進入骨髓,即使是神仙也治療不好。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骨髓,我因此不敢請求治療了。”五天后,桓侯身體病重,派人去叫扁鵲,扁鵲已經(jīng)躲走了。桓侯終于死去了。 扁鵲是一個技術全面的人,在趙國是婦科醫(yī)生,到洛陽是老年人醫(yī)生看耳鼻喉科;到秦國是小兒科醫(yī)生; 最后引用一句悲慘的原文:“秦太醫(yī)令李酰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翻譯:秦國的太醫(yī)令李酰知道自己的醫(yī)術不如扁鵲,就派人刺殺了扁鵲。至今天下研習脈學的人,都遵從的是扁鵲的學說。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