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27歲,孕27+1周,孕2產1,第1胎健康,因外院超聲診斷'胎兒十二指腸閉鎖和羊水多'來我院進一步檢查。既往體健,無傳染病及遺傳病史,孕期順利。唐氏篩查:21-三體、18-三體、開放性神經管缺陷均為低風險。 超聲顯示:胎兒臀位,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徑均與孕周相符,顏面、顱內結構、四肢長骨、手足未見明顯異常。胎兒上腹部中央及偏左可見兩個相通的近似無回聲區,呈'雙泡征'(圖1),并隨時間形狀改變且其內容物呈'往復運動'。 圖1腹部橫切面顯示胃泡和十二指腸相通呈'雙泡征'(ST:胃泡;DU:十二指腸;AO:主動脈;IVC:下腔靜脈;SP:脊柱;L:左側;R:右側) 胎兒心臟檢查:胎心位置、心軸、心胸比未見異常,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動脈弓長軸切面、動脈導管弓切面、上下腔切面均未見明顯異常。大動脈短軸肺動脈分叉切面未探及主肺動脈發出的左肺動脈,僅見粗大陡直的動脈導管延續匯入降主動脈,在右肺動脈向右走行約0.5 cm處內側發出一支與其內徑相近的血管,向左走行于氣管后方包繞氣管進入左肺,為肺動脈分支頻譜(圖2)。主動脈弓長軸切面除可見緊鄰升主動脈的右肺動脈橫斷面外,另見一段斜行向降主動脈方向走行的血管,頻譜多普勒證實為肺動脈分支頻譜(圖3)。羊水指數:28.8 cm,余未見明顯異常。 圖2肺動脈分叉切面顯示左肺動脈起源于右肺動脈(PA:主肺動脈;LPA:左肺動脈;RPA:右肺動脈;T:氣管;DA:動脈導管) 圖3主動脈弓長軸切面顯示弓下有兩支動脈血管(左圖)(AAO:升主動脈;DAO:降主動脈)及肺動脈分支頻譜圖像(右圖) 超聲提示:①宮內孕單活胎,臀位;②羊水多;③胎兒先天性心臟病(考慮肺動脈吊帶);④胎兒十二指腸閉鎖。孕婦自愿終止妊娠,引產后經尸解證實為肺動脈吊帶合并十二指腸閉鎖。 討論 肺動脈吊帶又稱迷走左肺動脈,是指左肺動脈異常起源于右肺動脈,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約占所有主動脈弓畸形的3%~6%。在胚胎發育時,由于連接左肺的左側第六動脈弓發育不全,而由右肺動脈后壁發出一側支供應左肺動脈,異常起源的左肺動脈呈半環狀跨過右主支氣管的起始部及下端氣管,穿行于主氣管后與食管前之間,進入左側肺野。 異常走行的左肺動脈可使氣管下端和右主支氣管向左移位、受壓,嚴重者可導致氣道畸形及梗阻,出現生后幾周或幾個月氣促、喘鳴、反復呼吸困難等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征。由于肺動脈吊帶患兒一半以上出現氣管、支氣管畸形,手術解除異常血管環壓迫后往往效果不佳,特別是合并嚴重氣管狹窄的肺動脈吊帶預后十分兇險。所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對于評估預后及指導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本例中,大動脈短軸肺動脈分叉切面未見正常起源和走行的左肺動脈,而由右肺動脈從高位發出,向左走行包繞氣管;而主動脈弓長軸切面顯示弓下有兩支動脈血管(正常只有右肺動脈),為靠近升主動脈的右肺動脈橫斷面和向左走行的一段左肺動脈。這兩個切面對于診斷該病十分重要。 診斷線索: 1.肺動脈主干層面未探及左肺動脈分支 2.右肺動脈起始段內徑增寬,異常血管起自右肺動脈 3.CDFI有助于追蹤血管走向。 另外,本畸形應與左肺動脈起源于升主動脈和左肺動脈缺如等相鑒別,并且勿將動脈導管當成左肺動脈,前者走行較直并與降主動脈相通。 有關報道說明50%肺動脈吊帶患兒常合并心內畸形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永存左上腔靜脈、雙主動脈弓等,少數合并染色體異常,伴有腎結石、先天性白內障、腦發育不良等畸形。 |
|
來自: 詩雨438aij8yin > 《超聲孕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