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項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牛油果從2010年的2噸,至2017年增長到32100噸,7年間增長了約1.6萬倍。 銷量暴漲背后,是它從口味平淡、少人接受的水果,躥紅成為都市時尚和健康生活方式標配的神奇過程。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 故事先要從美國講起…… 牛油果在美國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早上, 脫口秀主持人戈登·艾略特跑到紐約一個老太太家門口,邦邦邦敲門。 跟他一道來的還有一人, 自稱 Ripe Guy 先生(“Ripe Guy”直譯過來就是“熟男”), 整個人穿成了一顆圓滾滾的牛油果, 開著一輛漆成牛油果色的馬自達, 手里還拎著滿滿一籃子牛油果。 從頭綠到腳。 大概其長這樣吧…… 這是當時電視上的一檔節目, 叫《早安紐約》, 讓主持人帶著廚子滿大街找住家敲門, 進去給人做一頓免費早餐。 節目組的大廚給老太太做了一道加州牛油果煎蛋卷。 這還不算完,美容師又送了老太太一張牛油果面膜,說是能軟化皮膚。 牛油果煎蛋卷 報道了這期節目的《紐約時報》說,六月是“加州牛油果月”,大伙兒慶祝吧。 其實哪有什么“牛油果月”,都是背后的偉達公關公司一手策劃的噱頭。 那個“熟男”先生也是偉達公關的員工扮演。 “尋找熟女” 打那兒起又過了三年,加州牛油果協會宣布: “熟男”先生過得太寂寞了, 準備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一名“熟女”(Ms. Ripe), 跟“熟男”處對象。 候選人必須符合以下幾條標準: 首先,得是個有血有肉的真人; 得是女的; 還要能夠“代表加州健康膳食的生活方式”。 參賽者需要錄一條錄像帶,講講憑什么自己最該贏。 最終,26歲的芝加哥女孩羅賓·納爾多內擊敗了其他五名選手,當選“牛夫人”。 “成為‘熟女’就像夢想成真,”羅賓說,“我很自豪能夠擁有這個頭銜!” 美國牛油果消費量 1985-2018 年 (單位:百萬磅) 鱷梨怎么就改叫牛油果了? 多年前,牛油果還不太受待見時,人們一般叫它鱷梨。 有牛油果種植商認為, 毛病就出在這名字上面: 果子賣不出去,都怨這破名字——鱷梨。 “牛油果,作為樟科高貴的一員,被叫做鱷梨,完全不可理喻!” 種植商們強烈建議,把“鱷梨”(alligator pear)改名為“avocado”。 新名字聽著就脆生,來自于墨西哥阿茲特克人的語言, 原始的詞叫“āhuacacuahatl”,看著跟在鍵盤上亂敲的似的,很有異域風情。 多說一句,āhuacacuahatl這個詞和牛油沒啥關系,本意是“睪丸樹”。 “睪丸樹”上結“睪丸果”(āhuacatl)。 起這么一個名,據說是因為牛油果的形狀與該身體部位有相似之處…… 牛油果背后的健康神話 名是改得沒那么土了, 可牛油果畢竟口感另類, 怎么能讓人接受這種不甜、 又膩膩乎乎的水果成了一個問題。 營銷人員想出了一個辦法, 把牛油果的定位使勁往高了拔: 賦予它一種優越感, 一度推到了奢侈品的高度, 連廣告詞都是“沙拉中的貴族”“水果中的愛馬仕”“森林黃油”,等等。 菜譜上推薦搭配牛油果食用的,是葡萄柚和龍蝦。 牛油果 × 龍蝦 它也就是一個水果而已, 干嘛非得這么捧? 其實也好理解。 牛油果這種東西只長在暖和的地方, 生長環境還需要無霜少風, 以前不火的時候,種它的人很少。 產量低,價格高,沒法成為老百姓的家常便飯。 一度,好多人嚷嚷要實現“牛油果自由”, 言下之意是這東西貴,一般人舍不得天天吃。 放在當年的美國,由于物流成本還很高,賣得也就更貴。 所以,想要賣出去只能劍走偏鋒, 瞄準熱衷“升級”的中產階級,往高大上的方向包裝。 這個策略只會起到一部分作用,它還需要回應美國人的肥胖問題。 在80年代,營養專家都在大力呼吁美國人減少脂肪攝入,低脂食物開始流行。 你猜那一陣美國人最興吃啥?圓白菜湯。 這下壓力來到了牛油果種植商這邊, 這一啃一嘴油的,脂肪能低得了么? 減肥是大勢所趨,這油膩形象不改,誰還買牛油果吃? 加州“牛協”找來很多營養專家,希望能從科學上找到一些依據,把牛油果往健康食品上打造。 這一找,還真找著了: 牛油果中的脂肪有助于增強番茄紅素在其他蔬菜中的吸收。 這種脂肪是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此外,牛油果中含有約2%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和鉀的含量也高于普通水果。 牛油果成分表 雖然這部分營養算不上特別,也很容易通過其他食物替代, 但還是在經銷商的推動下,成了“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能防治多種疾病的健康之選。 “地中海飲食”標配:牛油果、蘆筍、大蒜、西紅柿 要宣傳自然少不了電視廣告。 安吉·迪金森牛油果廣告 廣告里,性感女星安吉·迪金森穿著金色高跟鞋、白色緊身衣, 用勺?著半個牛油果吃, 嗲嗲地對觀眾說: “這身體還能騙你不成?” 美國超級碗的牛油果廣告 廣告還打到了美國的“超級碗”上 ——牛油果也被送進了橄欖球隊的健康食譜中。 健康又高端的形象,讓牛油果的銷量在美國一路高漲。 牛油果背后:耗水,沾血 幾輪營銷過后, 牛油果就被打上“中產食物”的標簽, 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言。 可是,在牛油果的故鄉, 它還有另外一幅鮮為人知的樣貌 ——它是黑幫眼中比大麻還要賺錢的寶藏。 牛油果的原產地是墨西哥,單是一個米卻肯州就供應了全球超過一半的牛油果。 火山腳下的小鎮丹西達羅氣候炎熱、土地肥沃,是世界上種牛油果最理想的地方。 當地人賺的每10塊錢里,有9塊都來自牛油果。 據估算,每天有100萬美元的牛油果從這里出發,被運往世界各地。 早期牛油果種植者 然而,牛油果讓農民發財的同時,也讓黑幫組織眼紅。 黑幫盯上了牛油果產業, 通過勒索當地企業主、綁架土地所有者收保護費,來補充他們走私毒品的收入。 過去幾年,小鎮多次曝出懷孕教師被謀殺、農民被綁架的新聞, 與黑幫脫不了干系。 2006年至2015年期間,米卻肯州每年平均發生800多起兇殺案。 對比來看,擁有近兩倍人口的紐約市同時期是290起。 根據一份2014年的報道,丹西達羅鎮當地有個黑幫團伙叫“圣殿騎士”, 別看名字起得殺馬特,光這一個黑幫每年就能從農民手上榨取 1.52 億美元。 當地富裕的種植商不得不資助起志愿的武裝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丹西達羅小鎮上的民間武裝 此外,牛油果的種植耗水量巨大,很多種植區因此出現了干旱、居民飲用水困難的問題。 但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這種形式一時還難以扭轉。 在中國:更快的躥紅之路 想要維持牛油果的利潤,種植商們就不能過于依賴美國,他們也在不斷開拓新興市場。 這里最耀眼的,自然就是中國。 2001-2017年,多國進口牛油果趨勢圖。(截圖自石英財經網) 牛油果在中國的走紅, 基本是快速復制了美國市場上的套路。 又趕上新一代中產階級的興起, 和互聯網“看臉”時代的到來, 標榜品質生活的屬性, 讓牛油果快速成為網紅水果、曬照利器。 雖然不時有科普文章,提醒說: 牛油果雖然很有營養,但德不配位, 含量畢竟不能和它的價格相匹配。 不過,這種情況就像燕窩魚翅車厘子 一旦中了生活方式的魔法, 已經和食物本身沒有關系了。 |
|
來自: 昵稱54245999 > 《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