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確實,牛油果的出鏡率越來越高……那么,這個讓超市阿姨充滿困惑的牛油果到底有什么來頭? 牛油果的歷史已有百萬年。墨西哥先民阿茲臺克人(Aztec)發現了牛油果,并逐漸學會食用以及種植果樹。在墨西哥近代200年的歷史中,牛油果變得和玉米一樣尋常,人們把它做成醬料,以便用來蘸著主食(如墨西哥薄餅)吃。 成名之路坎坎坷坷 19世紀70年代,有人將墨西哥的牛油果樹帶到美國種植。但這種果子吧,賣相真是一言難盡:深褐色或深綠色的表皮疙疙瘩瘩,活像一張鱷魚皮,名字直截了當,就叫鱷梨(alligator pears)。這個“披著鱷魚皮的梨”不但長得丑,味道也怪怪的,在美國市場的命運可想而知。1914年,美國以擔心病蟲害入境為由,禁止進口墨西哥鱷梨。但墨西哥牛油果種植者協會認為這全是名字的鍋,必須改了它。 從此,鱷梨消失了,牛油果(Avocado)卷土重來。 然而,改名換姓后的牛油果在美國市場仍然一籌莫展。既想保住成本,又要打開銷路,美國加州農莊經營者們決定就在“貴”上做文章。60年代,他們把目標用戶鎖定有消費能力的高級人士,將牛油果包裝成“水果中的愛馬仕”、“森林黃油”,聲稱優雅富貴的上層人士都在食用它。從此,牛油果打上了“城市”、“高端”的標簽。 這種情況持續到80年代,牛油果又遭遇了一波挑戰。當時美國肥胖者眾多,轟轟烈烈的減肥熱潮讓低脂食品廣受歡迎。這時候,人們發現,每100克牛油果約含160千卡的能量、脂肪含量占15%,數字比同質量的雞肉還高! 不甘向命運低頭的種植者協會請研究機構專門研究牛油果,并向公眾普及牛油果營養知識:牛油果雖然含有脂肪,但那是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完全不同于炸雞里的“油脂”。牛油果中含有約2%的蛋白質,而一般的水果幾乎為0,膳食纖維和鉀的含量也高于其它水果。宣傳稱,用牛油果代替一些富含飽和脂肪酸、多糖多鹽的菜品,其實是非常健康的選擇。 牛油果聲名鵲起 1992年,在偉達公關公司的策劃下,“加州牛油果月”(如今已成為當地一年一度的盛會)橫空出世。1995年,《牛油果先生》也現身脫口秀,甚至還在美國全境尋找女朋友,標準之一就是她要“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吃牛油果”。借選秀吸引大眾眼球,又公開把牛油果和健康劃了等號,銷量果然開始上升。 90年代登上《超級碗》的大舞臺,無疑是牛油果最燃的時刻。 營銷商先是把牛油果放入橄欖球隊隊員的健康食譜中,比如費城老鷹隊的食譜就包括4個牛油果?!芭枷竦氖匙V”、“營養的標志”引起球迷關注、效仿、追捧、購買,牛油果終于得到了美國人的愛。此后,美國每年的牛油果消費量保持10%—30%的增長,2014年進口量近73萬噸,占全球牛油果進口的46%。 天下誰人不食君 此后又借由廣告和明星推廣,牛油果的盛行達到了一個輝煌的頂點。但對牛油果商來說,這些還遠遠不夠。歐美市場的開發終會到底,特別是美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擁有牛油果近80%的外部市場總銷售量。為了避免市場單一帶來的損失,他們開始尋找新市場。 中國就是很好的目標。一個重要因素當然是人口,二是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對進口的、新奇的、優質的產品需求明顯。 其實,中國早在20世紀20年代起就從海外引種栽植了牛油果(當時叫油梨),但當時習慣甜脆口感的中國人一直不接受這種食材會被稱為水果。 所以盡管2005年中國對墨西哥牛油果開放了對華準入,但墨西哥食品連鎖公司的業務范圍僅限于香港及其周邊。中國內陸幾乎沒人認識牛油果,更談不上有牛油果文化。牛油果在中國也面對著最初在美國那樣的局面。 但牛油果十分幸運,它乘上了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快車,趁著傳媒手段在中國扶搖直上,成為全新網紅食品。經銷商還抓住現代都市人對健康和新奇的敏感,開始宣傳牛油果的營養價值、減肥功能以及神奇的做法。 牛油果漸漸出現在各類餐廳、電商平臺、大小超市的貨架上,甚至成為一二線城市中產者的代表性健康食物。人們或是稀奇或是跟風,拍各種各樣的牛油果照片發在社交網絡上。這無疑加速了牛油果的概念普及。 相比歐美已經飽和的需求,中國牛油果消費潛力巨大:“如果有1%的中國人愿意消費牛油果,對我們來說便是邁出了巨大的一步?!泵佤斉S凸N植者協會總經理梅迪納如是說。拉美果商在中國舉辦多次推介活動,甚至還在上海建立了專門的冷庫和催熟中心,以向中國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牛油果。 不管在美國還是中國,牛油果的上位之路確實顯示了營銷的成功。當然,它也體現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追求健康觀念的飽滿。陽光和健康,不只是一顆牛油果的代名詞,更是現代人對生活的隱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