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 《史記·淮陰侯列傳》和《留侯論》是我最喜歡的兩篇文章,也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行。我在昨天文章中詳細介紹了《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天繼續分享《留侯論》,也獻給所有孤獨前行的讀者。 留侯,就是張良,字子房,輔佐劉邦滅秦破項,建立漢朝,最后功成身退,保全性命,封于留,稱留侯。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翻譯】歷史上那些堪稱英雄豪杰的人,一定有超過常人的志向和氣概,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惡劣境遇。 一個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必定會拔劍而起,挺身反抗,這算不上勇敢。天下有大勇的人,猝然之際遇到危險而不驚慌,無故遭受侮辱而不發怒。這是因為他們抱負很大,并且志向極其高遠。 【解讀】朱元璋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是忍,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也是忍。當年劉邦白登山被圍后,委曲求全于匈奴,經過文景等幾代人的努力,才有漢武帝時逐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的豐功偉績。 當我們弱小的時,南海撞機可以忍,使館被炸也可以忍,喊打喊殺、意氣用事的憤青終究只是一幫庸眾。正是當年的包羞忍辱,才為中國入世后的經濟騰飛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時間是內心強大者的朋友,一時的逞強不過是外強中干。 一個人,不管是想做大事,還是要賺大錢,關鍵是要沉得住氣,耐得住性子,控制住情緒,不要有個風吹草動就咋咋呼呼,此不足為勇也。 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翻譯】張良接受圯上老人贈書,這件事看上去很怪異,似乎不可思議。然而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 圯上老人的種種行為都有告誡張良要忍的意思,只是一般人看不明白,把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圯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是送給張良兵書啊。 【解讀】圯上老人和張良發生了什么故事? 圯上敬履的故事被記載于《史記·留侯世家》,原文如下: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有一次,張良正從容的走在下邳的一座橋上。張良因為刺殺秦始皇失敗而逃到下邳,他早已家財散盡,恢復韓國的夢想遙遙無期,此時是他人生中的低谷期。他還不知道,他將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那個給他人生帶來轉折的人。 每一個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命運的轉折機會。人與人之間成就的差別在于,你能不能把握住那樣的大機會。有人抓住了,從此一飛沖天;有人沒抓住,從此只好自怨懷才不遇,蹉跎一生。 張良遇到了誰? 在橋上,張良遇到了一位老人,穿著粗步短衣,一副平頭百姓的打扮。老人走到張良面前,把自己鞋子扔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把我鞋撿上來。” 張良很驚愕,想上去揍這個老家伙一頓,只是看他年紀太大了,所以強忍著怒火,下橋幫他撿鞋子。雖然這時候張良才二十多歲,但他已經懂得用理智來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理智。 當鞋子撿上來,老人不僅沒感謝,反而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已經幫他撿鞋子了,不如干脆就幫他穿上吧。所以,張良長跪在地上,幫老人穿上了鞋。 這一刻,張良終于明白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么就別忍,既然已經忍了,就一忍到底。如果不能忍下去,前面所有的忍都沒有價值。 老人伸出腳穿上鞋,大笑而離開。張良非常吃驚,目送著他離去。高手與高手之間的過招,不需要什么長篇大論,往往三言兩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雙方就都明白了。張良此時覺察到老人的深意,也看出老人并非普通人。 老人走了很遠,又回來了,看到張良還站在這里等著他。老人也知道張良懂了,于是點頭道:“孺子可教,五天之后天亮時,在這里跟我相會。”張良心里有點奇怪,但還是恭敬的跪下說:“好。” 后面的故事不說了,一波三折后,老人送給了張良《太公兵書》。 蘇軾認為,圯上老人的重點不是授予張良兵法,而是通過行為來傳達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忍。從張良的表現看,他也明白了老人的意思。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翻譯】韓國被滅掉之后,秦國力量非常強大,很快就吞并天下。它用各種殘酷手段鎮壓天下人,那種住在家里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難以計數。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沒有施展本領的機會。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氣勢是不可以憑借的。 張良忍不住心中的憤恨之情,憑著一個人的力量,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以求心中快意。那個時候,張良雖逃過追捕免于一死,但處境一直十分危險,隨時可能被捕被殺。 【解讀】二十多歲的張良,仍然是年少氣盛,血氣方剛,為了一時之快而做出刺殺秦始皇的愚蠢行為,讓自己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股市中,很多人的買賣動作都是為了滿足心中的快意。我們哪怕知道怎么做長期看肯定會贏,但還是會忍不住選擇短線操作,因為短線的及時反饋能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就好像澳門賭場中下注馬上就能見輸贏的那種快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翻譯】俗話說,身份高貴的人不會死于盜賊之手,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自己身份高貴,犯不著為了一點兒錢財去跟盜賊拼命。 張良有蓋世無雙的才干,不效法伊尹、太公考慮如何安邦治國,卻學習荊軻、聶政去行刺的下策,因為僥幸才沒有死掉,這大概就是圯上老人為他深感惋惜的原因。 老人之所以要那樣傲慢無禮地折辱他,看到張良能忍受一時之辱,估計他日后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才說:“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譯】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裸露身體、牽了羊來迎接。莊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仆,好幾年都不懈怠。 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愿,卻不能做人下人的,這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余,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而能去成就遠大的謀略。 為什么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并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仆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驚懼他和項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解讀】金句: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翻譯】看漢高祖劉邦之所以勝利,楚霸王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也在于忍與不忍。項羽不擅長忍耐,雖然百戰百勝,但輕易地展現了全部實力;而劉邦善于隱忍,保全實力并等待敵人的疲憊之機,這是張良教給他的方法啊。 當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并且想自立為王的時候,劉邦為此憤怒,展現在言語和臉色上。由此可見,劉邦還有剛強,難以忍受的習氣,不是張良,誰能夠保全漢室? 【解讀】先引用一段前幾天文章中提到的文字: 魏文侯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對曰:“數戰數勝。” 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戰窮兵,未有不亡者也。” 魏文侯問李克:“吳國為什么滅亡?” 李克說:“因為百戰百勝。” 魏文侯說:“百戰百勝是好事,為什么會因此亡國呢?” 李克說:“總是打仗,老百姓就會疲困;總是勝利,君主就容易驕傲。用驕傲的君主來統治疲困的百姓,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所以凡是沉溺于戰爭,使軍隊疲困的人,沒有一個不滅亡的。” 項羽百戰百勝,史書上記載了他很多以少勝多的精彩戰例,但是都百戰百勝了,還是一直在打仗,是不是說明這勝的質量不高,沒解決問題呢? 股市中,號稱自己百戰百勝的人也不少。經常會聽到別人吹噓:“我又抓住了某只牛股,一把就賺了50%。”諸如此類的話,最近聽到的尤其多。 但當你問他買了多少的時候,一般會得到這樣的感嘆:“可惜買少了,不然......” 我們來到股市,不是為了小賭怡情,而是希望通過投資實現財務自由。有時候,路走遠了,我們就忘了最初出發的目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不必在乎百戰百勝的虛名,應該關注怎么才能一戰而勝,通過一次戰略性勝利徹底解決財務問題。 要想一戰而勝,徹底解決財務問題,沒有忍的功夫恐怕做不到。在利空滿天飛的槍炮轟隆聲中入市,你能忍受嗎?在“黃金十年”的喜慶氛圍中離場,你能忍受嗎?在比賽誰漲得更快的瘋狂市場中持股不動,你能忍受嗎?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翻譯】司馬遷本來猜想張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偉的,誰料到他的長相竟然像婦人女子,與他的志氣和度量不相稱。啊!外柔內剛,這就是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吧。 結束語 歷史是殘酷的,批評家是嚴格的,被反反復復地吟詠、檢驗、分析了一千多年,能夠留下來的必屬杰作,其中必有深刻的道理。當你人生感到迷茫的時候,請多讀讀《留侯論》。 曾國藩有句名言:“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未讀書則可以變換骨相。”如果你只是把書從頭翻到尾,這肯定不足以改變氣質。你得全身心融入進去,長期與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碰撞才行。 本文不能教你怎么抓漲停股,也不能告訴你某只股票該不該賣,但對投資更重要。當你的氣質變了,層次高了,你還怕賺不到錢嗎? 我曾經說過,投資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一個思維方式有缺陷的人,不管他是靠價值分析,還是靠技術分析,甚至是靠計算機量化投資,即使曾經賺了大錢,最終都會遇到自己的滑鐵盧,輸光所有的財富。只有當你的思維沒有缺陷,才能在股市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只要你玩的時間足夠長,市場遲早會利用你思維方式中的缺陷打敗你。 與君共勉! 文/布衣書生 理財自媒體(ID:moneylife18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