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斑禿、脫發患者160例,應用中醫藥辨證分型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160例患者,均為門診陸續就診患者。其中男108例,女52例。年齡22歲20例;25歲13例;26—40歲48例; 41—60歲44例;61歲以上35例。斑禿61例,脫發99例。應用中醫理論及辨證手段分型,其中腎氣陰虛型55例,血虛風燥瓔46例,肝郁氣滯,氣血瘀阻型48例,濕熱壅蒸型11例。 方法:單純應用中醫藥。對于各型治療具體方法分述如下:①腎氣陰虛型:素體虛弱,頭發干焦發黃,發欠光澤,呈片狀脫落,且新生頭發易折斷,反復難愈,伴面色萎黃,神疲倦怠,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補腎填精,益氣養陰,方用蜈蚣發囊液加減。蜈蚣35,何首烏259,地膚子159,當歸109,側柏葉189。用法用量:取本品適量用棉簽涂于患處1日6—8次。4周觀察療效,同時囑患者用藥期間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②血虛風燥型:見頭發稀疏,發枯質脆易斷,且發絲細軟無彈力,頭發干燥易開岔,似塵染狀,伴面色觥白,頭暈心悸,頭皮白屑發癢,舌淡苔白,脈細。治宜潤燥祛風,養血生發,方用祛風換肌散加減。花粉、菖蒲、枸杞、川芎、胡麻、苦參、甘草各109,熟地、阿膠、當歸、白芍、何首烏、僵蟲各159。③肝郁氣滯、氣血瘀阻型:斑禿突然因暴怒頭。 發呈片狀、圓形或橢圓形,數目、大小不等脫落,局部無膚色改變,平滑發亮,伴兩脅脹滿,心情郁悶,善太息,或是急躁易怒,面紅耳赤,頭脹頭痛,舌紅或紫絳,苔薄自,脈弦。治宦行氣柔肝,活血生發,方用逍遙散加減。柴胡、川芎、炙甘草、郁金、當歸、赤芍、丹參、炙黃芪、枸杞各159,何首烏209。肝郁化熱者加丹皮、梔子各99,生地209。④痰濕壅蒸型:頭發脫落從前額開始,逐向頭頂,枕部延伸,或僅是頭頂向下陸續擴展。頭皮溢脂如涂油,發身油膩,脫屑浸油脂,頭發發癢如風行,如蟲行,伴喉癢、胸悶,脘脹痰盛,小便黃,苔白膩,脈濡數,治宜燥濕健脾,化痰生發,方用健脾除濕湯加減。芡實、扁豆、薏米仁各lOg,山藥、白術、茯苓、瓜萎、黃芩各159,何首烏、生地各209。注:以上各方各用水煎服,日1劑,早晚各服1次。 療效評定標準:①治愈:患者頭發完全長出兼花發變黑;②顯效:患者毛發生長70%以上,較稀疏;③有效:患者頭發生長30%以上,明顯稀少;④無效:脫發區內無新頭發長出。以上各型脫發方藥均1個月為1個療程。4個月后停藥統計。 結果 顯效112例(70%),有效48例(30%),無效0例。 討論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墜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斑白。”即出現腎之氣陰虛衰的表現。故脫發患者多以40歲以上者居多,此年齡段的人,由于生活、工作、社交等操勞較多,因此生活節奏及精神情緒的波動大,進而致使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另一方面,此年齡段的人正從青壯年走向衰老期,各種生理功能衰減日漸嚴重。從發病原閃看,血虛風燥型毛發的生長需要氣血的濡養,“發為血余”皆由此立論。就治法而論,血虛風燥型,婦人產后或多孕多產,氣血虛弱,血虛則生風,風盛則血燥,血虛而燥無以充養毛發,華源不足,發無以榮則成本病。治以祛風潤燥,養血生發。腎陰虛型淺析,“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毛發的生長依賴于精m的榮養,更離不開腎中精氣的充養澤。年老體虛,或房勞傷腎,腎陰精氣虧虛,無以充養潤澤,則毛發脫落。焦黃軟弱發為本病,治以六味地黃湯加減,以達補腎益精,養陰生發之目的。 肝郁氣滯型多見于素體陽盛,脾氣暴躁及青中年患者,因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家庭與社會事務的復雜,市場的易變性等來自多方壓力不斷增加,致使精神疲憊,情志不暢,久之則肝失條達,氣機阻滯,疏泄失調,氣血運行失常,氣滯則血瘀,瘀阻經脈,毛發失養發為本病。濕熱壅蒸型多因過食膏粱后味,或飲食偏嗜過量,損傷脾胃,運化失職,致化濕生痰,痰濕郁久化熱,無以化生氣血以養毛發,毛發失養而成本病。治宜燥濕健脾。方用健脾除濕湯加減。 總之,脫發、斑禿雖病單易,但原因較為復雜,I臨床須細甄別,辨證施治方可治療脫發、斑禿這樣的復雜病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