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養生家們都十分注重節氣養生,所謂“順應天時,天人合一”。今天邀請大家和小貝一起走進二十四節氣養生,了解節氣的變化規律和飲食起居的保健要點,解讀節氣里的養生智慧。
春分是春季的第4個節氣。在每年的陽歷3月21日前后,此時太陽位于黃經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正是一個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的好時節。 節氣解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一是說這一天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說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古書中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的說法。 節氣習俗 春分吃春菜,合家都健康 每年春分時節,春雷始發,萬物復蘇,恰恰是吃春菜的好時節。古時在嶺南四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作“春分吃春菜”。所謂的“春菜”是一種野莧菜,又叫作“春碧蒿”。每到春分這一天,全村人都會在田野中搜尋一種嫩綠的,約有巴掌那樣長短的春菜。采回的春菜與家里的魚片一起“滾湯”,稱之為“春湯”。在民間,對于吃春菜的習俗還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節氣好食 春分時大自然陰陽各占一半,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飲食忌大寒、大熱。春天肝氣旺易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菠菜、薺菜、雞肉等。春分節氣雨水漸多,空氣濕度比較大,飲食勿忘健脾祛濕,可以多吃薏米、山藥、鯽魚、紅小豆等食物。 山藥鯽魚湯 山藥含有淀粉酶等多種消化酶,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道疾病。山藥中不但鉀元素的含量高,還含有皂苷和膽堿等成分,對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有食療作用。山藥搭配鯽魚做湯喝,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節氣養生 小腹揉一揉,氣血就平衡。 春分時節,隨著陽氣越來越旺盛,大量氣血在從里往外走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擁堵”現象,從而引發故疾。小腹是人體的中心,對平衡人體氣血起著關鍵作用。春天的時候,氣血開始從腹部向外發散,而按摩小腹,有助于打通經絡、調節氣血,讓陽氣得以更好地生發。經常以手掌心的勞宮穴去按摩小腹至發熱,可以養元補氣,滋陰培陽。在春季揉小腹的時候,以每天的早中晚各揉一次為宜,先逆時針,后順時針,最少以36圈起,或36的倍數,揉的力度要適中。 *聲明:本文由入駐新浪健康養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健康養生立場。 |
|
來自: 覺悟oi86s0eqy5 > 《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