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薇安說公眾號,將薇安說設置為“星標”或“置頂”后發送截圖,每天后臺抽取3名小伙伴進行紅包獎勵,參與方式后臺回復“星標”或“置頂”即可。 文丨粥左羅,來源丨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可能都看過一個觀點: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閑著。 我非常認同。 但我今天想講另一個角度: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而且我認為這個點更重要,因為大部分人都不閑,大家都在努力的過活,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年輕人,尤其是互聯網從業者,不僅不閑,還每天忙得要死,甚至周末都不休息。 這樣一群人,我根本不怕他們「太閑」,我更怕他們「太忙」,尤其是怕他們「忙到沒時間成長」。 01 ▼ 你必須有時間成長 而不是無休止的工作 我的團隊成員都是從我的社群里招的,所以大家價值觀一致、做事理念一致、目標一致,我們彼此深度信任,因此即便我不怎么管他們,他們也超級努力,一個表現就是: 下班后他們主動加班,周末他們主動給自己工作加量,更快的推進工作,總之特別忙,工作時間超長。 很多老板喜歡看到員工這樣,但我總是擔心,擔心他們忙到沒時間成長。我經常告訴他們要注意休息,周末也不要一直干活。 我有個課程助理,前幾天我跟他說了這么一段話:
你必須有時間成長,而不是無休止的工作。 不信你問問自己:過著一個月的忙碌中,過去一年的忙碌中,你有多少時間用來成長?你成長了多少? 如果你每天忙到連認真讀幾篇好文章的時間都沒有,忙到連聽一個小時課的時間都沒有,忙到想在周末精進一下某項能力、某項技能的時間都沒有,你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了。 很多人沉浸在每天的忙碌工作中,早上八點出門,晚上十點多回家,累得洗漱完倒頭就睡,明天又這樣重復一天,后天又這樣重復一天....日復一日。 這是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因為你會覺得明明自己每一天都特別充實,每天都干了很多活。 你每天都干了很多活,是沒錯,但你過去半年、一年進步了多少?你自己心里沒數么。 為什么說這是廢掉呢? 因為學習是一種習慣,成長是一種習慣,精進也是一種習慣。 你若是一年兩年里都忙到沒時間成長,你最終也會習慣了每天不成長的狀態,畢竟不成長本身也是人最舒服的狀態。 時間長了,你就喪失了成長的能力。 而大部分老板不關心這個,為什么? 比如一個新媒體工作的老板招一個編輯,如果這個編輯成長很快,可以做更有價值的事情,這對老板來說是意外驚喜;如果這個編輯不成長,那完全沒關系,老板招你來就是讓你做小編的工作的,你一年沒進步也沒關系,你就日復一日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就行。 因此,你成長,是老板可遇不可求的,是不可控的;而在「你能勝任的工作」上給你不斷加任務、加工作量,是老板可控制的、可明顯有更大收益的做法。 所以,你需要自己正確成長時間。 02 ▼ 一個人在職場里持續上升 必須要有持續的增量成長 有人說:工作的過程,不就是很好的成長過程么? 我認同么?非常認同。但同時,有很大的局限性。 為什么呢? ▌1、每份工作必然包含大比例的重復性、同質化工作。 比如我做課程時,前期準備的時期,我每天進步很大,我每天再打磨新的東西,等這個課程做出來,我出去講一次自己進步很大,再去講第二次還有很大進步.... 但這畢竟是一個重復的、同質化的工作,我每次出去就是講那幾百頁 PPT,當我疲于奔波在一個個公開課和一家家企業、沒有時間學新東西時,我的進步就變得很慢了。 事實上,任何一份工作都必然包含大比例的重復性、同質化工作: 比如一個商務每天都要跟一堆人重復說同樣的話術, 一個客服每天要解答成百個同質化問題, 一個小編每天都要用標準模版給一篇稿子排版, 一個銀行職員每天都是那個流程服務客戶, 一個滴滴司機每天那樣拉客, 一個淘寶電商文案每天用同質化的模版寫同質化的句子, 一個設計師可能做了一年每太有啥區別的課程海報或商品海報..... 這個社會分工越細,這個趨勢越重,因為這樣大家加起來的效率最高,但個人的成長不是如此。 ▌2、重復單一的學習,對成長的邊際貢獻越來越低。 我有個做銷售的朋友,每天特別忙,做了兩年了。 我問:你做了兩年了,有沒有自己一套成熟的銷售知識體系了? 她回:啥體系?我就每天那套話術給客戶講唄。 我說:最近有個講怎么做銷售的課挺火的,老師也有多年的實戰經驗,你沒去聽一下、研究一下么? 她回:朋友圈里看見過,但我哪有時間學啊。 我問:關于營銷、品牌的書和文章,你看得多么? 她回:我光談客戶做銷售都累死了,哪有時間再學別的... 如果一個人只是從工作過程中學習,那么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必然導致它對成長的邊際貢獻越來越低。 每天一定要讓自己有時間成長,其實是讓你拓展除工作外的其它成長方式,你學習的方式多元化,對成長的邊際貢獻就越高,你的成長就越快。 我跟那個做銷售的朋友說:你做了兩年銷售了,如果繼續這樣只是天天談客戶天天談客戶,第3年你可能還是這樣,你要抽時間多聽一些課程,更新完善你的知識體系,并在之后的銷售過程中去運用實踐,你要多學一點品牌的知識、營銷的知識,這樣對銷售工作幫助很大,你要多一點商業知識商業思維,這樣你越來越專業,談客戶更有說服力等等。 一個人在職場里持續上升,必須要有持續的增量成長。 如果你每天、每周、每個月都忙到沒時間成長,那么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消耗存量。你的存量是有限的,一定是越消耗越少。 一個日復一日消耗存量的員工,必然是一個不能「提供驚喜」的員工,所謂普通人,就是不能提供驚喜的人,有增量才有驚喜,才能持續上升。 03 ▼ 一份好工作的標準里必須有一條 你有時間成長 人人都說要找份好工作,那什么是好工作? 標準有很多,但可以簡單歸納為三點:有錢、有閑、有成長。 1、有錢:工作不主要為了錢,但錢很少,也從一個側面反應這不是什么能創造大價值的工作。 2、有閑:不能工作量大到每天加班到很晚,周末至少能好好休息一天。 3、有成長:工作本身價值高、鍛煉人;公司屬于行業里專業性很強的,可以學到東西;老板、領導愿意培養你,等等。 如果一份工作,能同時滿足這三點,那一定是很好的工作; 如果一份工作,一點都滿足不了,那你還留在那耗什么? 其中第二條「有閑」非常重要。 之前有個同學就跟我吐槽,他說老板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工作是最好的修行」,然后鼓勵大家多加班,說那些不怎么加班的員工沒有上進心之類的。 同學說了很重要一點:我下班就走了,可能有兩種狀態——一種狀態可能是我下班回家去打游戲了、追劇了、刷抖音了,另一種狀態是我可能每天下班后都回家學習去了,讀書、聽課、提升工作技能等。 我很同意這種說法,并不是每天加班到凌晨才離開辦公室的員工才有上進心,你根本不知道一個人下班后去干嘛了,有可能半年后,那個下了班就走的人,表現的比那個天天加班的更好。 1、如果一份工作,錢沒有特別多,工作本身也不能給你很大成長,但是你有很多自己的時間,這種工作在很多時候也是好的。 因為你可以在自己能力不夠強的時候,先領著這份并非高薪但能滿足基本生活的工資,在每天快速完成工作后,瘋狂的自我成長,直到有一天,你有實力找到一份工資更高、價值更大的工作。 2、如果一個份工作收入可觀,工作價值也可以,但每天忙得要死,沒有時間讓你持續有增量成長,你就要小心了。 因為你雖然現在月薪1萬,但沒有成長的話你明年、后年可能還是月薪1萬,更沒機會升職。一份工作,增長性是最重要的,不要讓自己混成一顆釘在一個位置上的零件。 3、如果一份工作本身價值不夠,錢又不多,還每天忙得要死,根本沒時間成長,你就很危險了。 你很可能會長期在最基層工作很難跳脫,甚至久而久之,你習慣了那狀態,喪失了成長的能力。一個人不怕現狀不好,怕的是習慣了,心死了,這是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 成長這件事,一定是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甚至是一輩子的事。 任何時候,都不能讓自己忙到連成長的時間都沒有,你現在再強,如果你的成長是停滯的,你也很快被別人淘汰,因為別人在成長。 要有增量思維,持續有增量成長,而不是一直消耗存量。 作者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前插坐學院副總裁,90后首席新媒體講師,學習社群@粥左羅和他的朋友們 發起人。一年寫100篇干貨,服務50萬互聯網人,汲取向上的力量,逃逸平庸的重力。本文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微信ID:MFshow)授權。 |
|
來自: 青池1i4jeon52m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