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之祖 錢乙,字仲陽,宋代東平人,約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間(約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年,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醫(yī)家。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yī)之兒科之祖六味地黃丸 如果您問任何一個中國人:您知道六味地黃丸嗎? 估計,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知道,這個方劑應該是在中國人印象里面最具聲望的了,我猜想甚至沒有第二個方子能夠和它相比。 六味地黃丸 但是,如果再問:您知道這個六味地黃丸是誰創(chuàng)立的嗎?估計大部分的人都會搖頭。 那么,這個方子到底是什么人創(chuàng)立的呢? 原來,創(chuàng)立這個方子的人,就是我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錢乙! 錢乙是個兒科醫(yī)生,曾經(jīng)入主北宋太醫(yī)院,給諸位皇子看病。 錢乙治療了大量的患者,他的醫(yī)術也日趨成熟。 這么來形容錢乙的工作量吧,估計他是把周邊地區(qū)的孩子都掃蕩了個遍。但凡找個沒病死有幸長大成人的,拉來問問:‘小時候有病是誰給瞧好的啊?'回答:‘錢乙叔叔。'估計就是這樣的。 錢乙治病1 錢乙醫(yī)治閻季忠這其中,有兩個孩子還非得提一下不可。一個孩子叫閻季忠,這個孩子在五六歲時,患了好幾次病,這病重得好多大夫都說治不好了,準備后事吧。孩子的父親是個讀書人,在須城做官,急得就差點兒當著同志們的面哭了,后來有同事看不過去了就告訴他:'東平的錢乙那可是兒科專家啊,估計人家能有辦法,你不妨試試。' 于是他就把錢乙請來了,結果很快就把閻季忠給救活了,就這么著,兩家還成了朋友。 您該問了,這事估計在錢乙的日常生活中也就是小事吧,嘮叨這個干嗎呢? 我嘮叨的原因是,這個孩子活了以后,還長大了,長大了以后,看到錢乙老師救了這么多的人,感到這是一件好事情,為了'使幼者免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他就把錢乙老師經(jīng)常用的藥方和方法給記了下來。這可是真?zhèn)靼。X乙老年時親自給他掰開了講了講,各個方藥怎么怎么用的。 閻季忠《小兒藥證直訣》 后來,人家閻季忠把這些講稿整理整理就給出版了。請各位注意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錢乙的書,就只有閻季忠出版的這一本,獨一份,如果沒有這個閻季忠同學,那錢乙的學問就絕了,我們就會根本不知道錢乙是怎么看病的。可見,閻季忠的功勞很大啊!這正是:錢乙給了這個孩子第二次生命,而這個孩子,也成就了錢乙學問的傳承。 錢乙醫(yī)治董及之另外一個孩子叫董及之。這個孩子當時也病得不輕,他患的是斑疹,由于治療不當,結果變成了危候,斑疹已經(jīng)黑紫內(nèi)陷了,這是說明正氣已經(jīng)大虛,如果再搶救不及時就會導致死亡了(文獻記載:危惡殆極),家長這個時候也是急瘋了(文獻記載:父母已不忍視),怎么辦?這時有人提出來了:‘聽說錢乙治療小兒病那是一絕啊,怎么不請來呢?' 錢乙治病2 對啊,董及之的父母如夢初醒,趕快請來了錢乙。結果錢乙用一種叫牛李膏的藥,給孩子服下去后,孩子就開始拉出了像魚子那樣的大便,接著,斑疹開始變紅,最后慢慢地發(fā)了出來。這種病,就怕斑疹往里走,那叫內(nèi)陷,危險著呢;如果往外走,發(fā)出來就好了。 孩子救活以后,家里人驚奇無比,就問錢乙:‘錢神醫(yī),您太厲害了!可您用的這個牛李膏是怎么做的啊?您能告訴我們嗎?萬一孩子以后再患這個病呢?' 人家錢乙也不掖著藏著的,就直接告訴他們了:'嗨,就是牛李子,等到九月份后摘下來,熬成膏,少放進一點麝香就可以了。' 中醫(yī)有好多民間的方子特簡單,但療效非常好,各位看官有感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給董及之看完病以后,錢乙也就把這個事情給忘了,患者太多了,有時想記住都難。后來,錢乙年老時,從太醫(yī)丞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回到故鄉(xiāng)。一天,有個叫董及之的年輕醫(yī)生來拜見他。 董及之?錢乙怎么想都想不起來這個名字了,那就請進吧。 董及之進來,拜見了錢乙后,拿出了自己寫的一個小冊子,叫《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錢乙打開來一看,大吃一驚,連聲贊嘆:'寫得好啊,這都是我平時研究的內(nèi)容,可我還沒來得及寫出來呢,你居然已經(jīng)掌握了(文獻記載:是予平昔之所究心者,而予乃不言傳而得之)!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啊(文獻記載:予深嘉及之少年藝術之精)!而且還如此愿意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來傳授給大家(文獻記載:有愜素所愿以授人),真是難得啊,這樣吧,我來給你寫幾句評語放在卷尾吧。' 看來這錢乙是真的看好這位年輕醫(yī)生了,就以他太醫(yī)丞的地位給寫幾句話,還是那么客氣的話,真是太難得了。 寫完了錢乙就問,你怎么會找到我這里的呢?(意思是我不大認識你啊!) 董及之說:'您可能不大記得了,我小的時候您救過我的命啊!' 然后提了些細節(jié),錢乙這才想了起來,原來是這個孩子啊,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得這么大了,還成了一個醫(yī)生! 董及之成為了一個什么樣的醫(yī)生呢?當時有人描述了他的行醫(yī)狀態(tài),說'往來病者之家,雖祁寒大暑,未嘗少憚',意思是說,無論嚴寒或酷暑,只要有患者來找,他都立刻奔赴患者家中,患者中有貧窮的,他都要周濟一下。 真是一個好醫(yī)生啊! 錢乙以精湛的醫(yī)術,救活了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在這種高超醫(yī)術的感召下,最終成為了一個優(yōu)秀的醫(yī)生。 醫(yī)道,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傳承的。 《錢氏小兒藥證直訣》 后來,當錢乙的書《小兒藥證直訣》出版的時候,就把董及之的這個小冊子也附加在書尾一起給出版了。所以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內(nèi)容,這本小冊子很有意義,它里面包含了很多溫病的治療思路,是后世溫病學派的眾多起源之一。 錢氏治學,當初先以《顱囟方》而成名,行醫(yī)兒科,曾治愈皇親國威的小兒疾病,聲譽卓著,被授予翰林醫(yī)學士。曾任太醫(yī)院丞,在多年的行醫(yī)過程中,錢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成為當時著名醫(yī)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錢乙幼科冠絕一代”,言不為過。其一生著作頗多,有《傷寒論發(fā)微》五卷,《嬰孺論》百篇,《錢氏小兒方》八卷,《小兒藥證直訣》三卷。現(xiàn)僅存《小兒藥證直訣》,其他書均已遺佚。 |
|
來自: 茂林之家 > 《中西醫(y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