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子女教育】有獎征文活動
為什么你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之二 文丨呂靜賢 每個喜歡控制孩子的父母的內心里,都住著一個還未長大的孩子:希望別人關注,希望別人肯定,希望別人認同????。 而這種心底最強烈的愿望,最直接、最大的受影響者,就是他們身邊近在咫尺、弱小的孩子。 他們渴望得到孩子的愛戴與尊重,他們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所有。 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但收獲的卻是: 要不一個終生仇人; 要不畏懼多于尊重、屈服多于崇拜的,同樣自己眼中的沒出息的孩子; 再要不就是世人眼中“他人家的孩子”,但并不快樂,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孩子。 為什么呢? 一、你所謂的對孩子的愛,實際上是你的任性 有一次過馬路等紅燈,我聽到了旁邊一對母女的對話: 母:我昨天晚上1點半把他拉了起來,打了他一頓。 (晚上1點半?我以為我聽錯了。) 女:媽,他不愿起來就不起來,你干嘛非得要讓他起來呢? 母:他不洗澡啊!7點半叫他洗,他不洗,上床睡覺;9點半叫他起來洗,他不起;11點半又叫他起來洗,還是不起。后面我忍不住了,1點半把他拉了起來,狠狠打了他一頓。 女:媽,他是大孩子了。他不洗就不洗,身上不舒服他自己也會感覺得到。而且明天他就回學校上學了,去學校身上臭,自然旁邊會有人說。還有,你干嘛總是打孩子啊? 母:啍,打孩子,我算打得少了!我多久沒打過他了?要不是昨天太氣了…… 女:哎,難怪XX不喜歡你。 母:不喜歡就不喜歡。我還不是為了他好! 這時綠燈亮了,母女走了過去。我也跟著過了馬路。 以前,我覺得喜歡控制孩子的父母應該不會很多吧。但現在路上的偶遇,發現這樣的父母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做出的事情一個比一個出格。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所說的,一個喜歡管控孩子的父親,連已40多歲已做父親的兒子買新筷子都會因此大發雷霆、大動干戈。 看來,生活中喜歡控制孩子,對孩子動不動就打罵,把孩子永遠當孩子,而不管、不顧孩子已長大,甚至已成人的事實的父母,大有所在。 這樣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是非常的任性。 “對待我的子女,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就是他們對待子女最根本的態度。 就像上面的那個母親。孫子不聽自己的話,不照自己的吩咐做,就不顧、不考慮當時的情況(已是半夜1點半了),而且處理方式也欠妥當――直接拖孫子起來打。要知道孫子也是個大孩子了。 這種不把孩子當獨立個體,而且也隨心所欲、憑己所好來對待孩子的父母,在我看來,內心里都住著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 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對待子女的教育,那就是:隨心所欲。 表面上,他們似乎很理性,似乎有不少理論在支撐。但實際上,他們是隨心所欲,對待子女,完全是憑自己一己之見,完全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也不考慮當事人子女的感受。 ――這不是隨心所欲是什么?! 對待自己的孩子,說得好聽點,他們是嚴厲;說得難聽點,其實就是任性。 二、學會接納不同的意見,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表現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勢必是一個愿意傾聽,并鼓勵身邊人表達的人。而不是一味只要求別人聽自己的、以自己為中心的人。 喜歡做權威父母的人,大多數從小沒得到過身邊人足夠的愛和關注,更遑論尊重了。 所以長大后,既不善于,也難以與身邊人建立起良好的溝通、互動。 而另一方面,又希望身邊人能把自己當成關注的中心,一切都聽自己的。 與他人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就是簡單、直接地命令和要求,并要求對方不能反對。 這跟一個沒長大、任性的孩子有什么區別? 看看那些喜歡管制孩子的權威父母,哪個不是這樣?! 孩子的一切大大小小事情,他們都無分寸、無界限地插手干預,并為此而自我感動、沉浸其中:看,我為孩子付出了多少?犧牲了多少? 但實際上,沒多少個孩子是感激他們的,更多的是無奈、壓抑,甚至憤怒,因為那是我的人生啊!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憑什么我的人生要你來操控?! 至多是畏懼,而不是尊重;屈服,而不是崇拜。 所以,權威型的父母總是教不出自己眼中懂事、有出息的孩子; 所以,權威型的父母要么收獲沒出息的孩子,要不收獲一個終生仇人。 因為你本身就沒有長大,對待你的孩子,你缺乏一個成熟之人應有的包容與客觀: 你一意孤行、自以為是; 你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你似乎為孩子犧牲了很多; …… 但殊不知,這一切都只是你的自我意淫。孩子教育上,可以說,你并沒有什么優勢,年齡和為人父母的身份是你最大的優勢。但關于孩子教育的眼光、能力、學識,你又擁有多少呢? 人最怕自以為是,而不自知。因為這跟井底之蛙沒什么區別。不跳出那口井,它永遠不知天有多大。 所以,為人父母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得逼自己成長。 而成長的第一步,那就是從知道并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學會包容、接納不同的意見,摒棄唯我獨尊的思想。 要知道,你對孩子的控制,不僅僅會傷害到你的無辜的孩子,而且還會造成一代又一代不幸的輪回。 三、你對孩子的控制,造成了一代又一代不幸的輪回 權威父母模式,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因為父母是孩子身邊最近的老師和榜樣。 一個朋友講過這樣一樣事: 有一天,他開玩笑地問兒子: “如果有一天你做父母了,如果孩子不聽話你怎么辦?” 兒子答:“把他關在門外。” “沒其它方法了嗎?” “把他丟在床上。” 朋友沉默了。因為朋友平時就是這樣處置孩子的不聽話的。 你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你處理問題的模式,其實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身邊最近的孩子。 很多從小生活在父母家暴下,尤其是長年目睹父親家暴母親,對父親家暴行為深惡痛絕的孩子,長大后卻悲哀而痛苦地發現:自己也不知什么時候長成了自己所痛恨的人模樣,處理問題的模式竟與當初所恨之人一模一樣――對待子女或者另一半,不是打就是罵。 這就是身邊人長年累月的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已在不知不覺中,根深蒂固地成為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你對孩子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會成為下一代對其子女的教育方式。 你是父母權威教育的受害者,你的下一代也很大概率成為你權威教育的受害者。 一個年青人,特別喜歡法律,期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律師。 而他的父親,一個農場主,卻要求他必須繼承自家的事業――管理農場。 他痛苦萬分,卻又無力抗拒父親的要求。只能違心地放棄自己心愛的律師職業,服從父親的安排。 若干年后,他的兒子長大,也面臨事業的抉擇。他的做法也與他父親當年的做法如出一轍:要求兒子去學法律專業,來幫他完成自己未竟的夢想。 兒子拒絕了,因為這不是他喜歡做的事情。 于是這個父親,跟他當年父親的做法一樣,那就是逼兒子選擇他為他選定的道路,而不允許兒子有任何別的選擇。 …… 這,其實就是可怕的輪回:你深受上一代壓迫的痛苦,卻無力改變,只能被迫接受。而當你成為你孩子的父母時,卻又重復當年父母對你的專制與壓迫。 相同的痛苦就這樣一代代地沿續下去,不同的只是受傷害者。 所以為了下一代,你應及時止損。 而止損的第一步,就是自知。擁有自知之明; 其次,就是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只有這樣,你才能對得起孩子,對得起你為人父母肩負的沉甸甸的責任與義務。 蒙臺梭利說:
這是每個人成長、成材的最基本的條件。 她也說:
如果想培養出優秀、出色、有出息的孩子; 如果想給孩子最好的愛; 甚至得到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愛戴, 那么,請首先從尊重孩子選擇、給予孩子自由開始。 這,其實也是對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