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匯算清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匯算完成后,對調整事項怎么作賬呢?回顧納稅調整事項是一個痛苦的事情,稅款已經計算繳納,怎么作賬真的重要嗎?真心很重要!如果沒有處理正確,公司確認的所得稅費用計算就可能不準,那么會計確認的稅后凈利潤就可能不正確。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分析匯算清繳完成后,對調整事項的賬務處理,及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案例:小保公司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2018年和2019年會計利潤及納稅調整事項如下表:
一、當期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公司按企業所得稅法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為當期所得稅費用。所以,小保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當期所得稅費用是(單位:萬元):
二、遞延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1、永久性差異 稅會差異分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永久性差異不會影響將來的稅款,所以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小保公司納稅調整事項中,免稅收入和調增的業務招待費就屬于永久性差異,不會影響未來期間的應交稅款,所以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費用。 2、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暫時性差異分兩種,一種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該差異在本期交了稅,但在以后期間符合條件時,可以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導致以后期間少交稅。小保公司2018年計提的壞賬準備10萬元,2018年時不可以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待以后期間有證據證明確實收不回來時,可以從所得稅稅前扣除,導致扣除當期應交的所得稅減少,所以該10萬元屬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扣抵扣暫時性差異,預計在以后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所屬期,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可以抵減的,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也就是說,當10萬元壞賬在真的確認不能收回的所屬期,有足夠的可抵減的稅前利潤的,2018年小保公司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0*25%=2.5萬元,作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貸:遞延所得稅費用 2.5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預計將來壞賬真實發生時,企業會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金額為10*15%=1.5萬元;如果預計壞賬發生時企業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標準的,現在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0*10%=1萬元——即,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為實際可以在稅前扣除所屬期實際可以減少的稅額。 3、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另一種暫時性差異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該稅會差異,在本期沒有交所得稅,但是在以后期間符合條件時要計算繳納所得稅,會增加當期應交所得稅。小保公司2018年和2019年新購置的單價在500萬以下設備加速折舊,形成的稅會差異就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納稅申報時,2018年抵減的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2019年抵減了應納稅所得額200萬元。本期抵減的應納稅所得額在以后期間會逐漸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所以2018年作調整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費用 25(100*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2019年作分錄,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50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費用 50(200*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50 需要說明的是,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時也是以實際納稅所屬期實際所得稅稅率計算的。 4、暫時性差異的轉回 所謂暫時性差異的轉回,是指以前期形成的稅會差異在本期消除,即,從產生當期到本期止,該事項會計與稅法上確認的利潤差異消除。小保公司2018年(當年計提10萬元)及以前年度確認的壞賬準備為20萬元,2019年時轉回10萬元,轉回時作分錄, 借:壞賬準備 10 貸:資產減值損失 10 因為該部分資產減值損失發生當期是沒有從應納稅額中扣減的,所以本期沖減費用導致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也要調減(計提時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轉回時調減應納稅所得額),該調整事項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也一樣沖回計提時確認的所得稅費用,作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費用 2.5(10*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需要說明的是,轉回時的遞延所得稅是確認時對應的金額,而不是以現在的所得稅稅率計算。 5、虧損的確認 小保公司2019年虧損100萬元。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企業發生的虧損可以在以后5年內抵減應納稅所得額。如果2020年應納稅所得額是300萬元,抵減2019年的虧損后,按200萬元交企業所得稅。所以,2019年的虧損是可以減少以后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的,除非以后年度沒有足夠的應納稅額來抵減。 假設小保公司預計五年內產生的應納稅額超過100萬元,那么,2019年的虧損應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作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100*25%) 貸:遞延所得稅費用 25 適用稅率的確定為虧損彌補所屬期的稅率。 三、所得稅費用的確認 通過以上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2018年和2019年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后發生的所得稅費用如下表(單位:萬元):
四、稅后凈利潤的計算 確認所得稅費用后,小保公司2018年和2019年實現的稅后凈利潤如下表(單位:萬元):
| 作者:盛老師(中華會計網校答疑專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