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公大臣中,沒有誰的地位待遇可以跟鐵帽子王相提并論。無論是一品大員,或者親王貴胄。這些人地位雖高,可享受榮華富貴,也能讓子孫有一個不錯的待遇,卻無法像鐵帽子王那樣,世代承襲王爵。在清朝,鐵帽子王來源極早。 皇太極時,分封了八位功勛卓著的皇室宗親。這是八大鐵帽子王最早的來源。但是,這八位鐵帽子王,卻因為各種原因被削爵。多爾袞就曾是其中其一。他在順治年間被剝奪封號,墳墓也被皇帝掘了。 直到乾隆時期,朝廷借著為多爾袞恢復封號身份的契機,一并恢復了過去八大鐵帽子王的待遇,并正式規定世襲罔替的規矩。 而在八大鐵帽子王以后,清朝又加封了四位鐵帽子王。這四位都是立下功勛的宗室。所以,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他們每年享受一萬兩白銀、一萬斛祿米的待遇。 在京城又修建了專門的王府。更重要的是,鐵帽子王死后還可以配享太廟。太廟是皇帝的家廟。在清朝漢人大臣中,僅張廷玉得到過這一待遇。 如果從地位上來排的話,清朝可以排在鐵帽子王以下的,就屬一般的親王。鐵帽子王跟一般親王相比,他們可以擁有世襲罔替的權力。這是最重要的。 不過,即便是一般的親王,地位待遇也是很高的。每年一萬兩白銀,五千石白米的待遇,也有專門的王府。 死后可以得到“謚號”。關于親王謚號,清朝也經歷過一次很有意思的變化。一開始的時候,親王謚號都是兩個字,后來就成了一個字。 這種變化,有很深的因素考慮,更是多方面的。其中還包括得到親王爵位的范圍。清朝最初的時候,只有那些立下軍功的宗室,才可以被封為親王。 因為當時天下不穩,皇帝需要宗室能夠團結起來,奮勇疆場。所以,要以爵位來提高宗室的凝聚力。但是,到了康熙、乾隆以后,天下安定。 除了立下軍功外,那些受皇帝寵愛的皇子,以及皇帝的兄弟,也有機會加封親王。當然,只有部分皇子或者皇帝兄弟會得到受封,并非全部。 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親王沒有分封土地, 收入、護衛也歸皇帝調遣。這可以防止親王憑著自己地位特殊,趁機坐擁勢力,對皇帝產生威脅。不過,因為發揮宗室的力量,親王都有權參與朝政。 每次早朝,親王都要參加。如果是一些特殊時候,清朝還有親王輔佐幼主的傳統。清朝初年的多爾袞,同治年間的恭親王奕,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都是以親王身份,掌握大權。 這是從地位上而言,如果從清朝規定的宗室爵位排序來說,親王以下,最顯赫的爵位,則屬一般的郡王。鐵帽子王中,除了親王外,也有郡王。一般郡王在清朝可以得到的待遇也不差,每年五千兩白銀俸祿,五千斛白米的祿米。 這個也是經過長時間調整才形成的。因為從順治到乾隆年間,清朝很多禮儀制度,都沒有完善,宗室爵位也經歷了很多變化。郡王也是如此。 順治年間,郡王一子承襲王爵,其余子嗣被封為貝勒。到了乾隆年間又規定,只有那些以軍功得到王爵的,可以世襲罔替,其余的,都要代代遞減。 也就是說,郡王爵位,如果不是以軍功換來的,就要代代遞減。他的子嗣,都只能繼承貝勒爵位。一般沒有世襲罔替的親王,他們的子嗣繼承的爵位,就是郡王。 《欽定大清會典》規定:‘郡王初封日,請旨加給封號,乃給冊寶、冊印;至承襲即稱其祖、父封號,惟于襲者之名于冊內增注。” 如果是新封的郡王,會加封號,給冊寶、冊印。如果是承襲父祖封號的,只是把名字登記在名冊就可以了。 不過,能夠得到郡王的,待遇也不差。而且,郡王如果得到賞識,也可能繼續得到提攜。晚清的慶親王奕劻,原本授的也是郡王爵位,后來得到慈禧賞識,竟然得了一個親王爵位,還是個可以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