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許久,95歲的王蒙再出新作,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合著《睡不著覺?》。出版方介紹,這是一本關于睡眠的趣史,更是一部哲學小品,由王蒙和郭兮恒關于睡眠的對談成書。新作上架之際,王蒙通過微信接受了媒體采訪,除了睡眠,還聊了聊最近正熱的茅盾文學獎評選。
先睡心,后睡眼 王蒙少年失眠,老年善睡。在書里,他引述了老莊哲學中“心齋”的“先睡心,后睡眼”等觀點。在王蒙看來,要想有一個好睡眠,首先要保證內心的平靜,過分的喜樂和過分的憤怒,給人造成的負面心理影響是一樣的。 對于“心齋”,王蒙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那些容易使自己懊惱、使自己計較、使自己不愉快的東西要少想,該記住的就記住,該忘記的就忘記。 “所以我認為心齋不但能記,而且能忘,不但能想,而且能不想,不但能認真地想,還能絕不認真地想,這叫心齋?!蓖趺烧f。 在今天,有睡眠焦慮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人,有時候是玩手機不想睡,有時候則是精神壓力過大睡不著。王蒙說,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向人的睡眠提出挑戰。現實中,不競爭不上進也不是好事,可是因此把自己的精神搞垮了,就更沒精力應付競爭。 而對于當代人的焦慮,王蒙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有焦慮情緒是正常的,生存、工作、家庭的幸福、在群眾中的影響、對社會的義務、對家國的義務等,定然會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人的焦慮,但解決焦慮的方式是把焦慮的事情處理好了,而非去喝什么所謂的“心靈雞湯”。 “所以梁啟超他說得特簡單,他說最苦與最樂,他說什么叫最苦?就是想干一件事沒干完,你老惦記它。什么叫最樂呢?就是你想干的事干完了,你干完一件事心里真舒坦,就踏實了。所以我說一面是焦慮,一面是雞湯,我覺得這是正常的。但是人不要指著雞湯,關鍵在于你的焦慮和雞湯都應該可控,如果您的焦慮不可控,就不是焦慮了,這是病態了。雞湯喝得太上癮了,或者您只知道雞湯,您一張嘴就給別人灌雞湯,煩人不煩人?所以焦慮跟雞湯不矛盾。自個讓自個精神的各個方面,處在一個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相變化而又可控的這樣一個狀態,這個人的幸福指數就好一點?!蓖趺烧f。 文學大家王蒙出了一本談睡眠的書,多少讓讀者感到意外。王蒙說,這是他醞釀最久的書。大概從30年前就有寫作的想法,一直擱淺,直到碰到郭兮恒。王蒙介紹,郭兮恒愛聊愛說,讓他覺得真是找著一個伴兒了,因為自己光是從生活經驗上談睡眠,還達不到睡眠科學、睡眠醫學的高度,但是郭兮恒的專業知識恰好可以彌補。 有人說《睡不著覺?》是一本養生文學。對這樣的分類,王蒙不以為意,他不喜歡文學被分得太細?!暗侨绻腥嗽敢饨o起點怪名字,幫助推銷推銷,那您講長生文學,說看完這書都能長生不老,這是另外的事兒,我對此不作太多評論。”王蒙說。
不獲獎不妨礙作品的偉大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選已經啟動,而王蒙的《這邊風景》正是上一屆茅獎的獲獎篇目。在采訪中,王蒙難免會被問到關于茅獎的話題。王蒙坦言,他并沒有覺得自己獲茅獎的時間晚了點,“因為獎的事是這樣,你獎上很好,獎不上也沒什么”。他說,自己最喜歡的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等,什么獎都沒得過,甚至生活清苦、命運坎坷,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和他們作品的偉大。 “所以為這個獎過分操心是沒有意思的。但是這獎也有好處,給文壇增加點熱鬧,能夠使比較寂寞的、比較消極的文學活動里頭也出點動靜,鼓勵大家把東西寫得更好,我覺得意義就在這兒,別的無所謂?!蓖趺烧f,“有誰能告訴我15個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我看也不容易。說明書很重要?!?br/> 在王蒙看來,不管是得茅盾文學獎還是其他外國文學獎,都不如文學作品好,只有文學作品好了才是更好。 (新時報記者江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