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修墳掃墓時,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老祖宗的講究滿是智慧 我們國家有著全世界最為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這幾乎是所有人都認可的。經過了上千年的沉淀傳承,那些文化、傳統也變得更為寶貴,可以說那些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一筆無可替代的財富。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些和傳統節日有關的事情,大家都清楚我們國家流傳下來了很多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中也有著很多的講究和傳統習俗。正好馬上就是傳統節日清明節了,那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清明節的一些講究和習俗。 每到清明節人們都會去祭祖,這是幾千年來都不曾改變過的傳統。這個習俗一直以來也很受人們重視,因為在人們看來,清明節祭祖是緬懷祖先、懷念逝去的人一個很好的時機,而且一家人一起掃墓祭祖有助于增強家族凝聚力,使家族成員之間更加團結。 不過大家知不知道,清明節上墳祭祖的時候是應該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對于這個先后次序有什么講究呢?可能平時很多人還沒怎么注意過這個問題。 但是在清明節上墳祭祖,這個細節上的問題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時一不小心,不僅沒有表達對逝去之人的尊敬和緬懷,還可能釀下大禍。接下來小編就“清明節修墳掃墓時是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這個問題給大家分析一下。 修墳祭祖這個活動通常都是每年清明節的時候進行一次,而且大多數地方的墳地都是在郊外野外,所以每到清明節去的時候墳墓周圍都會雜草叢生,有時候墳墓的局部也會因為雨水的沖刷而松動塌陷下去了。因此清明節修墳掃墓的時候就應該先修墳再燒紙錢,主要原因有下面兩方面。 一方面是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祭祖剛開始用鐵鍬在墳頭添一些新土,把那些漏洞或者坍塌了的地方修補修補,再把那些雜草清理干凈才會體現出對祖先的尊重與孝心。 另一方面是如果先燒紙錢再修墳,那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真的發生火災可就不好了,在人們看來那是非常不祥的象征。另外修墳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墳墓周圍的石頭不能亂動,修墳的講究是只能添土添石頭,讓墳墓更牢固,但不可以減少墳墓上的石頭泥土。 修完墳之后才是祭拜祖先,把帶來的貢品擺放整齊,往墳頭壓幾張紙錢,再把其他的紙錢一張一張燒干凈,很多人在燒紙的時候還會在心里默默祈禱,祈禱的主要內容大多都是希望祖先或者逝去的人可以保佑家里人在新的一年無災無病、諸事順利、孩子學業有成等等。 在有些農村地區,還有著燒完紙錢后要對著墳墓三叩首、放鞭炮之類的習俗,這些流程也是十分講究,但大體上的習俗還是很相似的。總的來說,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節日中的這些講究和習俗還是很有智慧、有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