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是中國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科舉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個級別,鄉試選取舉人,會試選取貢士,殿試對貢士重新排名全部取為進士。 參加鄉試的是監生和生員。經考試進入府學、州學和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既∩鷨T,是功名的起點,科舉階梯的第一級。 鄉試每三年一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计谠谇锛景嗽?,故又稱秋闈。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均為朝廷選派。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于鄉試第二年在京師舉行??计谠诖杭径?,故稱春闈。會試主考官一正三副,同考官18人,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會試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試后當年舉行,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所有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全國每三年選取200人左右。 殿試之后,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余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余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 河間府戈氏家族9世戈濤(1717.6–1768.10),字芥舟,號蘧園。乾隆丙辰科(1736年)舉人,乾隆辛未科(1751年)進士二甲第11名,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為官時深受朝廷賞識,曾三次主考鄉試,一次主考會試。1753年癸酉科鄉試江西任副主考,1756年丙子科鄉試云南任正主考,1766年丙戌科會試任同考官,1768年戊子科鄉試福建任正主考。也正是1768年鄉試福建秋闈,戈濤突發重疾,病故于返京途中。 ![]() 下文是戈濤主考云南鄉試后對鄉試的一些感想。 《丙子云南鄉試錄》序 〔清〕戈 濤 臣竊惟滇省地居邊徼,自昔鮮通儒文學。我朝聲教覃敷,以漸以被,學者油油知所向風,而一二卓犖之士,翹然有以自見,下及峝氓夷戶,薰陶沐浴,乃有列衣冠、躋膠庠者。圣天子人文化成,海隅率俾,而文章服習,初不以方隅囿也。 臣仰承恩命,校士茲士,遍覽通闈墨藝,大都平正修飭,絕無一切險詭綺靡之習,文體頗近醇焉。然臣以為,文章之道,推之則下,挽之則上,順其習而予之,將有沿而不知返者,矯其習作之使新,使知所學之不可以墨守也,而后可幡然一出于至當。滇之士雖知慕學,而狃于見聞,于文少所師承,大抵轉相仿摹,以規進取。有以先正大家詔之者,此亦衡文者所亟宜挽救者。臣前奉命典試江西,江西之文多以險澀相高,字町句棘,臣一切屏之,取其平易通達者,俾知文體之正。茲滇省所習既陋,不可因任之,使極于敝,故于其格之稍高、氣之稍逸、問學之稍充者,錄置前列,使有所觀感趨慕,斯亦仰惟圣化,作而新之之一方也。古今文章升降之故,似有天焉,其相激而加厲,相挽而返乎淳者,則由于從之為之。 我皇上加意作人,于士子拜獻之資,疊申圣訓,以布帛菽粟、璞玉渾金為喻,既復《欽定四書文》頒天下,灼然示以指歸。而一二佻巧之語,世相傳為新異者,必戒之飭之,勿使復蹈,所以培其源、障其流,潛移而默導之,以偕一世于大同,固大圣人乂用三德之妙用,豈小臣區區補苴所能仰贊萬一與! 出自《坳堂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