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一路趕考——從童生到進士(明清科舉制度)

     諸城郭氏圖書館 2015-09-14



            一路趕考——從童生到進士(明清科舉制度)



                                      一路趕考——從童生到進士

       
           明清時代,官吏出身有正途、異途(又叫雜途)之分。經過科舉考試錄取的舉人、進士謂之科甲出身,(注1)與歲貢、恩貢、拔貢、副貢、優貢,恩監、優監、蔭生均為正途。若由捐納(如例貢、例監)、薦舉等途徑得官的,稱為異途出身。讀書人多以正途出身為榮。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指出,科甲出身至進士為止。(注2)科舉時代,要想成為進士(此指文進士,下同),必須通過好幾個層次的考試。清代的科舉制度是歷代科舉制度的集大成者,下面就清代由文童到文進士的一般情況、基本歷程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一、童生考生員——童試

           在蒙學、社學(注3)讀書及肄業后尚未取得生員(俗稱秀才)身份的人,不論年齡大小,一概稱為童生。童生亦名儒童、儒生、俊秀。相對武童而言,則稱文童。有十幾歲的少年,也有五、六十歲的老者。

           由童生變為生員,要通過童試(注4)。它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

           第一階段為縣試。縣試是由縣級衙門(包括散州和散廳)主持的考試。多在二月舉行。

           除了“賤民”(倡優、皂隸等)以外的所有本縣男性讀書人都有資格報名。報名時要填寫姓名、籍貫、年貌(年齡、相貌相貌包括皮膚黑黃白、臉型長圓方、身材長中短、胡須有無及長短稠稀和其他主要體貌特征,以防止頂冒代考)、三代履歷。還要與共同赴考的五人簽定互相作保的文書(稱互結),再加上一名本縣廩生(廩膳生員)自愿作擔保(稱為甘結),證明考生確為本縣籍貫、身家清白、未居父母之喪,才可以參加考試。如果假冒籍貫、隱瞞賤民身份或居喪不報,本人及互結、甘結人都要受到處罰。

           經過四、五場考試(一日一場,每場都選拔淘汰,被選中者稱為出圈或出號),合格者的名單送縣儒學署備案,證明已獲得府試資格。縣試第一名曰縣案首。

           第二階段為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知)主持的考試。府試在府城舉行,時間多在四月間。每次考一府之中的三、四個縣。考試情形與縣考略同。府試合格者準參加院試。府試第一名稱為“府案首”。

           第三階段為院試(也叫道試)。院試是由朝廷派出的提督學政主持的考試。地點一般也是在府城。

           參加院試的每個考生要各加一名廩生作保。考試兩場,一正試,一復試。正試兩文一詩,復試一文一詩,并默寫《圣諭廣訓》百余字。院試第一名為“院案首”。

           院試錄取后就正式成為了生員。一般按成績分配到府、州、縣官學就學(稱“入學”、“入泮”、“游庠”、“采芹”等)。

           成為生員之后,還要參加多種考試。其中由各學區學政主持的歲、科兩試至關重要(參看《明清時期的生員、貢生與監生》)。一般情況下,生員在考舉人前要經過科試取得報考的資格。(注5)

        二、生員考舉人——鄉試

           鄉試以省區為單位,由皇帝臨時欽派主考官、副主考官主持。生員參加鄉試正式錄取后即成為舉人(俗稱“孝廉”,往往自稱“鄉進士”)。中舉也稱“登賢書”(注6)。每一考區的第一名稱作“解元”。

           鄉試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八月舉行(故稱鄉試為秋闈)。初九日為第一場,十二日為第二場,十五日為第三場。每場均是先一日點名放入,后一日放出。

           鄉試在各省省城舉行。“試士之所曰貢院,士子席舍曰號房,撥軍守之曰號軍。試官入闈封鑰,內外門隔以簾。在外提調、監試等曰外簾官,在內主考、同考曰內簾官。亦有內監試,司糾察,不與衡文事。以大員總攝場務,鄉試曰監臨。順天以府尹,各省初以巡按御史,巡按裁,巡撫為之。”(注7)試場對士子的約束防范極嚴,屢有整肅場規的嚴諭。

           為防止交通關節,士子所交的墨卷,當場彌封,然后由專人用朱筆謄錄,曰朱卷,呈考官審閱。考官批示用墨筆,同考用藍筆。舉人的試卷由學政限期送往禮部磨勘。(注8)從九卿、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中挑選磨勘官,對舉人試卷逐一進行審查,如發現文體不正、文不對題或有作弊行為,將被革去舉人名號;其他有不合規定者,罰停會試一至三科。主考、同考等官也將視情節輕重受到不同處分。

           鄉試取中名額的數量,根據各地文風高下、人口多寡、丁賦重輕而多少不一。

           在正榜舉人錄取后往往還錄取副榜。錄取對象是文理優秀但限于名額而未能錄取為舉人者。各省亦均有定額,由六名至二十名不等。康熙初曾一度停止副榜,后又恢復。康熙十一年(1672)規定各直省每取舉人五名,即取副榜一名,成為定制。舉人可以參加次年二三月舉行的會試。副榜可進國子監肄業,享受貢生待遇。雍正四年(1726)曾開特例,凡兩次取中副榜者,可享受舉人待遇,參加會試。

        三、舉人考貢士——會試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舉行的全國性考試(因其由禮部主辦,故稱為“禮闈”),在丑、辰、未、戌年(即鄉試的第二年)的春季舉行(故稱會試為“春闈”)。清初,會試在二月舉行。乾隆年間,改會試在三月,殿試在四月,遂為常例。

           會試初九日為首場,十二日為第二場,十五日為第三場。均是先一日領卷入場,后一日交卷出場,每場計三日。會試各場的內容、文字的限制等,與鄉試大體相同。

           會試中式無定額,順治三年丙戌科會試,取中四百名。以后歷科中額或百余名,或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是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取四百零六名。最少的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取九十六名。錄取方法亦有變化。會試按省區分配錄取名額。由禮部向皇帝請示。自乾隆朝起,歷代皇帝實錄中均有關于各省區“會試中額”的記錄。

           舉人參加會試錄取后即成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最初舉人參加會試并無什么特別的限制。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因上年丁酉科順天、江南鄉試舞弊,順治帝對兩地該科舉人親加復試,罰停會試甚至除名者二十二名。此后,舉人在參加會試前還得參加一場“復試”。康熙、乾隆時都曾舉行過對舉人的復試,但不成定制。“乾隆間,或命各省督、撫、學政于鄉試榜后復試,或專復試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廣東、山西六省丙午前三科俊秀貢監中式者”,(注9)“至嘉慶初,遂著為令。道光二十三年,定制,各省舉人,一體至京復試,非經復試,不許會試。以事延誤,于下三科補行。除丁憂展限外,讬故不到,以規避論,永停會試與赴部銓選。”(注10)

        四、貢士考進士——殿試

           殿試(廷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對貢士的考試,是考取進士的最后一道坎。

           舉人參加會試中式后,如不參加殿試,還只是貢士,并無進士的身份、資格。有的貢士,因為某種原因延后一二科參加殿試,其成為進士的時間也就隨之推后了。本書所錄楊中龍、楊國璋兩位就都是上一科成貢士,后一科才成為進士的。有的貢士因故一直未參加殿試,便始終與進士身份無緣。例如,“順治九年會元廣東南海縣程可則、清代古文運動大家方苞,他們均已會試中式,但后來沒能補應殿試,因此畢生也未能成為進士,在各種進士類書中都找不到他們的名字。”(注11)

           最初會試中式就等于中了進士,或者說貢士也就是進士。因為殿試只是對考試者分別等第而已。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順天解元查為仁以考試傳遞事覺而逃逸,康熙帝懷疑新進士有代倩中式者,乃親加復試,黜退五人。此后,貢士參加殿試前便往往要先參加一場復試。雍正、乾隆年間亦有過復試,至嘉慶初著為令。復試一般于貢士發榜后數日進行。試四書文一篇,五言八韻詩一首,即日交卷。復試列一、二、三等者,準予參加殿試。名列四等的要罰停一至三科的殿試。

           殿試考時務策一道。一般詢問三、四件國家大政,讓應試者回答。

           考前皇帝選定若干名殿試讀卷官,考試時皇帝提出策問題目。考試后由殿試讀卷官將評選出的前十名的考卷進呈,由皇帝決定其名次。其他考生的名次則由殿試讀卷官確定報皇帝認可。經過了殿試,貢士便成了進士。

           進士分為三甲,一甲限三名,依次為狀元(也叫“殿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稱“傳臚”(明代時三甲第一名也可稱“傳臚”)。“一甲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二、三甲進士授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官有差。”(注12)

           “清代舉子取得進士身份后,一甲進士立即授予官職:一名狀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二名榜眼、三名探花授予翰林院編修。其他新進士并不能直接授官,他們還必須參加一次朝考才能授予官職。新進士參加的朝考在由皇帝主持的殿試傳臚后三日舉行,地點在保和殿。朝考試題由翰林院開寫前三科題目進呈,恭請欽命論、疏、詩題目各一道,于試日清晨頒發進士等,或諸題全抅,或作一、二藝,聽其各展所能,其詩題只賦一律,毋許違例多作。這次朝考試卷由皇帝欽派的閱卷大臣擬定一、二、三等進呈,由皇帝再作定奪。這次朝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新進士授官而設。主要按照殿試、朝考的等第名次等考試成績,分別不同等級授予不同官職。一是專為簡選庶吉士而設,其前列者曰入選,亦曰館選。通常庶吉士在翰林院教習館學習三年后,參加散館考試,成績優者留翰林為編修、檢討。”(注13)

           上述鄉試、會試、殿試的時間,均屬所謂“正科”的常規、常例。當皇帝登基或遇其所認為有特別重要的喜慶之事時,往往增開所謂“恩科”,于是往往會打破常規。例如,乾隆十六年,“恭逢圣母皇太后六旬萬壽”,于是在次年“舉行萬壽恩科”。乾隆十七年是壬申年,本不屬鄉試或會試開考的年份,卻在同一年內先后舉行鄉、會試(鄉試外省于二月舉行,順天在三月舉行;會試與殿試先后于八月、九月進行)。這可說是特例中的特例(大埔茶陽梅林人陳應聯就是在這一年連捷成進士)。正科與恩科相撞時,正科則提前或推后一年舉行,也有正科、恩科合并的。也有因為其他原因而打破鄉、會試常規的,但相對較少。


     
            恩、拔、副、歲、優貢生三斤,廩生捐貢二斤半,例貢二斤,廩生兩斤,增生一斤半,文武庠生一斤,監生一斤,鄉賓一斤(本身有爵另給爵胙)。



        注:

        1.進士屬甲科、甲榜;舉人屬乙科、乙榜。

        2.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凡科舉中之五貢、舉人、進士,皆謂之出身,而以進士為止,類于今之學位。官職有升轉,而由考試得來之出身,終身帶有,不可移易。”

        3.蒙學:又稱村學,屬民間自辦學校。社學:又稱公學,設于鄉鎮,屬民辦官管,即納入官學管理體制之中。

        4.以童生的身份參加的考試,故稱“童試”

        5.順治十五年起曾一度停直省科試,至康熙十二年恢復。

        6.賢書:本指舉薦賢能者的名冊。后即以“登賢書”借稱中舉人

        7、9、10、12.見《清史稿·選舉志三》

        8.磨勘:作為科舉考試之專用語,指對鄉、會試試卷進行復核。

        11.毛曉陽:《〈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進士籍貫刊誤述論》,載《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03期

        13.見蔣金星《清代一甲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是否需經朝考》一文(作者時為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見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科舉輯萃”網站之“科舉論文”。


        說明:本文收入《大埔進士錄》作為“附錄二”,題目改為“從文童到文進士的基本歷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亚洲欧美卡通另类丝袜美腿|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色|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亚洲制服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久女女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欧美成人VA免费大片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日产高清砖码砖专区| 人妻少妇偷人无码视频|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都市 无码 校园 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视频你懂的 |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AV永久精品无码桃色| 国产毛1卡2卡3卡4卡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午夜精品福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军人妓女院BD高清片|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色播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