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全唐詩》應(yīng)該都是唐朝詩人的作品,其實不然。《全唐詩》是康熙年間彭定求等十人奉旨編纂的,當(dāng)時由于失誤,收錄了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的一首曠世奇作,雖然不是唐朝詩人,但作品氣韻不輸唐詩。 史料對于唐溫如的介紹少之又少,據(jù)說唐溫如的父親名叫唐玨,是南宋詞人。元朝初年,宋陵遭到破壞,陵中尸骨被丟棄,唐鈺和林景錫一起收拾遺骨,重新安葬在山中,并種植冬青作為標(biāo)志。后來,唐鈺夢見一個穿黃袍帶著一眾人等抱了一個膚白如雪的嬰兒送給他,說是感謝掩埋之恩。后來唐鈺果真得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唐溫如,據(jù)說唐溫如特別擅長寫詩。 畢竟那個時代詩詞已走向下坡路,唐溫如僅留下八首詩。其中一首和唐詩一起被收錄于《全唐詩》,這就是他的《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首詩尤其是尾句,特別出彩。意在寫醉后所見情景,給人的畫面感卻很清晰,很唯美。全詩充滿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筆調(diào)輕靈,勾畫完美,不粘連。在藝術(shù)形式上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在表達(dá)真情實感的同時又十分的自然、不拘一格。是醉、是醒、亦或是夢?飄渺迷離,構(gòu)思新穎獨特,在唐詩中也是少見的上層作品。 詩的題目告訴大家,這是一首題地點的詩,龍陽縣是今天湖南的漢壽,青草湖即今在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詩中的“西風(fēng)”指秋風(fēng),而西風(fēng)為什么會吹“老”洞庭波呢?絕句講究的是“起承轉(zhuǎn)合”,首句即起句,已讓讀者浮想聯(lián)翩,疑問叢生,迫不及待的讀下去尋明原因。 面對波瀾壯闊的洞庭湖景色,承句接著敘述。此處用了一個典故,湘君相傳為巡視南方時死于蒼梧的舜,湘夫人知道后思念湘君因而啼竹成斑,這個故事傳說悲切動人。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為原型的。西風(fēng)瑟瑟,如詩人想起了這個凄美的神話傳說,展現(xiàn)了詩人情感的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融情入景使人感到親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接下來第三句緊跟著“醉后不知天在水”,我們可以情感代入一下,從西風(fēng)到凄美的神話傳說,讓詩人情緒也感染了一絲絲的哀傷,繼而是以一醉解千愁來告慰自己。轉(zhuǎn)句自然完美,毫無痕跡,足見詩人用筆之老練。 末句“滿船清夢壓星河”也是本詩的最提味的一句。半醉半夢之間,詩人眼前之境是如此夢幻唯美,天水一色,讓詩人已分不清是水是天,只覺得到處都閃爍著星星,仿佛泛舟于銀河之中。本來是陷入凄美的傳說中不能自已,而眼前境界又像步入童話故事一般的美好,虛實之間,一氣呵成,完美相結(jié)合。 品讀全詩,仿佛詩人把一幅美麗的夢幻圖畫巧妙的用文字形式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一觴一詠,夢境實境,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正相關(guān)合,夢幻與實景巧妙切換。夢本無形,詩人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xiàn),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從夢境的清酣,不難覺察出詩人對于擺脫塵囂的愉悅,用記夢的方式繼而詠懷,讓作品獨特而唯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