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約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總數多達164萬件。民間可能更多。 在國外浩如煙海的中國文物中,自然有不少精美的掐絲琺瑯器,具體數量沒統計過,但我估計不超過2000件。很多綜合性的博物館都沒有掐絲琺瑯,少數有幾件,能擁有超過百件精美掐絲琺瑯的博物館屈指可數。 接下來我帶大家看看國外都有哪些精美的中國古掐絲琺瑯: 第一站大英博物館 宣德 掐絲琺瑯云龍紋蓋罐 這件宣德云龍紋掐絲琺瑯蓋罐絕對稱得上掐絲琺瑯中的極品,是大英博物館最重要掐絲琺瑯藏品,也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掐絲琺瑯器物之一。總高62厘米,頸部帶兩個款“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監造”; 另外在蘇黎世萊特博格博物館Uldry所藏,還有另外一只幾乎一模一樣并且品相更好的宣德云龍紋蓋罐,據悉幾年后會被拍賣,洽談起拍價為10億人民幣,如果屬實,將成為中國藝術品有史以來估價最高的一件。
乾隆掐絲琺瑯壇城高56厘米,制作于1772年,有款“大清乾隆壬辰年敬造”。據清檔記載,乾隆朝制作了非常多的掐絲琺瑯宗教器物,僅宮廷就在雨花閣、寶相樓、梵華樓等多處制作了大體積的掐絲琺瑯壇城,佛塔等。這一類器物,級別都非常的高,制作都特別精美! 永宣 琺瑯彩盒子 這件盒子非常好,周身掐絲,蓋子邊緣為鏨胎琺瑯。在早期琺瑯彩中,掐絲和鏨胎工藝同時出現在一件物品上,非常罕見。 而且這個盒子蕃蓮紋和常見宣德器還有區別,非常接近西藏博物館藏永樂皇帝賞賜西藏的僧帽壺。所以這件,我覺得很可能是永樂朝掐絲琺瑯。所以彌足珍貴! 明中期 掐絲琺瑯象鼻異獸紋爐 (清初改) 明中期 掐絲琺瑯壺 明中期 掐絲琺瑯獅紋瓶 明代掐絲琺瑯斷代一般分:永宣--明中--嘉萬。明中期掐絲琺瑯是最難斷代的一個時期,現在還只有一個模糊的輪廓。明中釉料非常好,特別有幾種半透像寶石一樣的釉料特別迷人;這個時期除了最常見的蕃蓮紋以外,題材也非常豐富,象鼻異獸、海馬、獅戲繡球、雙鳳穿花、雙魚荷塘等題材也頻繁出現。 以上只是大英博物館所藏掐絲琺瑯里面比較精華的一部分,讓人垂涎三尺。 第二站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明末清初 掐絲琺瑯龍泉劍 掐絲琺瑯的劍非常罕見,我所見僅兩把,大都會博物館把時間定在17世紀是非常嚴謹的,這類掐絲琺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康熙,實際上,我認為這件龍泉劍是明晚期的。這涉及到掐絲琺瑯明末清初的斷代問題,這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康熙時期造辦處檔案已經沒有了。而現在業界對康熙一朝掐絲琺瑯制作的認知,我認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大部分觀點是錯誤的。這個在以后的推文中我會逐一論述。 明代 掐絲琺瑯手爐 掐絲琺瑯手爐是一個比較稀有的品種;明代的絕少能看到,哪怕清中的手爐,那也是拍賣中的搶手貨,屢創高價。 萬歷 掐絲琺瑯 明朝掐絲琺瑯帶年款的僅見宣德、景泰、嘉靖、萬歷。另見過偽款“成化年制”。其中景泰款器物最多,但是幾乎都是清初改加,現在沒發現一件帶景泰藍款的器物是可信的本朝器物。萬歷款的掐絲琺瑯,一般為兩排六字豎寫“大明萬歷年造”,而這件器物為四字“萬歷年造”比較少見。 這套掐絲琺小瓶有點意思,從制胎--掐絲--點藍--打磨鎏金。簡單的展示了掐絲琺瑯的制作過程。更重要的是這套掐絲琺瑯器是A. Sichel在1880年送給大都會博物館的,說明至遲在光緒初期的時候,掐絲琺瑯就已經以商品的身份進入市場;而且我們能見到大量類似這樣釉料配色紋飾的晚清掐絲琺瑯,比如大缸、大瓶、大盤等,而且在歐洲常被加裝鎏金的圈足、口沿、龍耳,或者被改成臺燈等。我們可以窺見至遲在同治光緒時期,中國掐絲琺瑯已經作為出口商品在歐洲大量銷售。 接下來我在發一些大都會博物館的精美掐絲琺瑯,不在逐一贅述。 熹微堂感謝大家閱讀!歡迎點贊和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