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學復課專題《旋轉》教學設計 ——2019年3月26日赴泰州市智堡實驗學校學習 旋轉問題在陜西中考填空題14題、解答題25題中常常出現,很多學生的思維僅停留在表面,遇到此類問題不知如何思考,也不知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聽了泰州市智堡實驗學校李光紅老師的專題《旋轉》復課,使我認識到數學復課可以在變式中思考變式中歸納變式中升華.下面讓我們先從學習目標開始欣賞李老師設計藝術: 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旋轉變換的性質,初步學會運用旋轉變換解決相關問題。 2、經歷運用變換思想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積累解題活動的經驗. 3、勤于思考、善于交流,用聯系的觀點自覺概括提煉解題方法和策略. 首先,李老師設計了一個基礎作圖,目的就是復習鞏固旋轉變換的基本性質.題目如下: 問題1: 將圖中的ΔAEC繞著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得到ΔAE'C' .在操作實踐的基礎上,請結合圖形,說說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其次,李老師在問題1之上,又提出連接EE'之后,你又能得到什么結論?思維更盡一步. (1)如圖1-1所示,連接EE' ,你又能得出哪些結論? 簡析:利用旋轉性質“邊”“角”的關系,讓學生自然判斷ΔAE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繼續追問:如果連接EE' 、CC' .那么ΔAEE'與ΔACC'有怎樣關系?(編者自加上的,原設計沒有,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學生教學所用) 簡析:ΔAEE'∽ΔACC' 理由:由旋轉性質知:AC=AC',AE=AE',∠CAC'=∠EAE' 所以:AE'/AC'=AE/AC.所以ΔAEE'∽ΔACC'.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變換中的“旋轉型相似”,有深度也有廣度,學生可以順著這樣的思維繼續下去...... 有了問題1的鋪墊李老師拋出問題2讓學生思考:如何通過旋轉變換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展開討論:有兩種聲音: 問題2 如圖2所示,在RtΔABC中,∠BAC=90°,AB=AC,點D、E在BC上,∠DAE=45°,BD=1,CE=3,求DE的長. 簡析:由于AB=AC且共頂點A,故有兩種旋轉方式, 這里對第一種聲音詳細說明: 第一步:旋轉作圖:將ΔABD繞A點逆時針方向旋轉90°得到ΔACD'. 第二步:說理:則∠B=∠ACD'=45°, ∠ECD'+∠ACD'=45°+45°=90°. 易證:ΔADE≌ΔAD'E,得到DE=D'E. 第三步:計算:連接ED',在在RtΔECD'中,ED'=根號10,則DE=根號10. 第二種聲音是:將ΔACE繞A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得到ΔABE'.也可完成. 通過合作探究歸納學習方法: “共頂點,等線段,用旋轉”九字方針. 另附其他思想方法: (1)軸對稱思想,如圖2-2所示. (2)半角模型可直接“秒殺”此題. 變式思考:(編者加:添加“半角模型”學生課后完成) 變式1:如圖2-4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B=AD,∠B=∠D=90°,點E、F分別是BC、CD上的點,且∠EAF=1/2∠BAD,BE=1、DF=3、求EF的長. 變式2:如圖2-4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B=AD,∠B=∠D=90°,點E、F分別是BC、CD上的點,且∠EAF=1/2∠BAD,BE、DF、EF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系是否仍然成立,請證明. 變換方式,順手拋出問題3,小組合作,繼續探討: 問題3:如圖3所示,在RtΔABC中,∠BAC=90°,AB=AC,點D在ΔABC的內部,AD=1,BD=根號3,CD=根號5,求∠BDA的度數. 為了能讓學生真正熟練掌握“共頂點,等線段,用旋轉”九字方針.李老師直接將問題3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改為等邊三角形,在問題3的基礎上自己編一道運用旋轉變換的類似題目,學生們都“動”了起來,課堂更加“活”了,經過大約5分鐘時間,很多學生畫出了圖形,列舉出了很多,這里我舉例如下: 自主編題: 將問題3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改為等邊三角形,編寫一道運用旋轉變換方法能夠解決的與問題3類似的問題: 緊接著,李老師改變題目,給出問題4,沒有直接給出圖形是等腰,而是隱含等腰三角形,讓學生自己去挖掘. 問題4 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4,CD=3,∠ABC=∠ACB=∠ADC=45°,則BD的長為 . 簡析:此題隱含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頂點,等線段”兩種思路: (1)將ΔABD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得到ΔACD' (2)將ΔACD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得到ΔAD'B 隨著學生解決此類題能力的提高,問題5自然而然出來了:等腰、動點、最值.既有一般旋轉的方法,又有捆綁變換,視野開闊,情趣交融;受益匪淺.同時也給我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問題5:如圖,BD為⊙O的直徑,BD=2,點A為半圓上一點,以點A為直角頂點、以AB為腰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則線段OC長度的最大值是 . 思路一:“共頂點,等線段”如圖所示,將ΔACO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得到ΔABO'.連接OO',易知:OO'=根號2,OB=1.在ΔBOO'中,OC=BO'≤OO'+OB.即:OC≤根號2 +1 思路二:(瓜豆原理)下面詳細說明:此題中點C的運動路徑可以看成是由點A的運動路徑以點B為旋轉中心順時針旋轉45°再通過位似變換放大根號2倍得到的.故點C的運動軌跡也是圓.此時可根據點圓的距離確定OC的最大或最小值. 首先,我們確定圓心,點A在⊙O上運動,則將O點繞點B順時針旋轉45°得到O',即點C在⊙O'上運動.其次確定⊙O'的半徑.⊙O的半徑為1,通過位似放大后⊙O'的半徑為.故,OC≤OO'+CO'=1+根號2(當C、O'、O在同一直線上時取等號)此題,體現了圖形變換“捆綁”思想.也是網絡上所說的“瓜豆原理”. 到此,這節課完美結束.留給學生是數學思維的提升、變換思想的升華. 附陜西近端模考旋轉試題: (2019年西安交大附中中考二模14題) 1、如圖6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BC+∠ADC=180°,AB=AD,AE⊥BC于點E,若AE=17,BC=8,CD=6,則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 . (2019年陜師大附中中考三模25題) 2、如圖7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B=60°,∠D=30°,AB=BC. (1)求∠A+∠C的大小 . (2)如圖7所示,連接BD,探究AD、BD、CD三者之間的等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3)如圖7-1所示,若AB=1,求四邊形ABCD面積的最大值. (2019年西安鐵一中中考一模14題) 3、如圖8所示,已知AC=2根號2,以AC為弦的⊙O上有B、D兩點,且∠BAC=∠DAC,則四邊形ABCD面積的最大值是 . 獲取此word文檔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