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二戰已經迎來尾聲,日軍雖然依然在抵抗,但是戰斗力明顯已經大不如前,可是他們為什么依然還在抵抗盟軍的攻擊,日軍也不是傻子,明顯是明白根本不可能改變戰局,就連比他們更強的德國都已經在三個月之前投降了。 其實日本苦苦支撐也是有他們的原因的,德國的投降讓日本明白,自己投降后結果一定不會好,可能和德國沒區別,所以他們依然還在拼死抵抗,用那些士兵的命去換取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提條件的機會。
所以他們依然霸占著東北,試圖從這里獲得更多的資源,雖然他們處于全面劣勢,但是在和美軍的交戰中反而對美軍造成了更大的傷亡,原本美軍登島作戰的計劃被廢除,美軍可不愿意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和日本這么打下去。 否則美國也會因此元氣大傷,到時候有一個國家自然會非常高興,那就是蘇聯,所以美軍決定使用了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減少傷亡,同樣也是為了威懾各國,提醒自己的地位,不過在美軍投放原子彈后,蘇軍就發起了進攻,難道他們那個時候才準備好嗎?
在德國投降后,美國和蘇聯的矛盾已經開始顯露出來了,兩國都認為對方有非常大的威脅,各自都有著小心思,當時美國還要求蘇聯盡快進攻日軍,美軍是不希望犧牲更多的士兵,而蘇聯希望美軍在和日軍的交戰中付出更大的代價。 關鍵就在于那兩顆原子彈,在美軍投放原子彈后,蘇軍就發動了百萬大軍對駐守的關東軍發起了進攻,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利益有損,原子彈對蘇軍的計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蘇軍是打算一舉占領東北之后,一路殺至日本,最后可能和美國形成各自兩個方向的進攻,兩國分別占據一半日本,甚至可能造成日本從此成為歷史。
可是原子彈投放后,日本投降已經迫在眉睫,美軍極大的減少了傷亡,并且給了日本和蘇聯一個警告,倘若蘇軍再不出兵,可能最后得不償失,所以蘇軍的計劃發生了改變,不得不說原子彈是給了日本一個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