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作為臨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被稱為'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全球發病率不斷攀升。為了普及、規范房顫的臨床診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房顫中心團隊等,從房顫的定義和流行病學開始,通過一百個問題,為我們解答臨床工作中有關房顫診療的最常見問題,干貨滿滿,敬請期待! 作者:賈朝旭 施雯 湯日波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一. 普羅帕酮復律的適應證 2014年AHA房顫管理指南關于普羅帕酮轉復的推薦如下。 I類推薦:氟卡尼、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以及靜脈用伊布利特對房撲或房顫復律有用,只要無藥物禁忌證(證據級別A)。 IIa類推薦:口服胺碘酮是房顫藥物復律的一種合理選擇(證據級別A)。除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外,普羅帕酮、氟卡尼(頓服'pill-in-the-pocket')對院外終止房顫是合理的,只要在監控下觀察到該治療對某些有選擇性的患者安全(證據級別B)(J Am Coll Cardiol,2014;64:e1-76)。 二. 普羅帕酮的使用方法 普羅帕酮屬于I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推薦用于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房顫患者復律,推薦用于新近發生的房顫(<48小時)。普羅帕酮對于持續性房顫及房撲的效果不佳。房顫復律時靜脈注射用量為2 mg/kg,推注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用藥0.5~2小時后起效,轉復竇性心律的成功率約為41~91%;復律時口服用藥量為450~600 mg,服藥后4~6小時起效(Eur Heart J,2010;31:2369-2429)。 院外使用普羅帕酮終止房顫的方法參照'pill-in-the-pocket'方案。對無竇房結或房室結功能異常、束支傳導阻滯、QT間期延長、Brugada綜合征或器質性心臟病的房顫患者,如果在住院期間已證實該藥物治療是安全的,可在院外頓服普羅帕酮600 mg(或氟卡尼200~300 mg)終止房顫。頓服藥物前,應先服用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以預防房撲發生時的快速房室傳導;首次準備使用該方案者,應先在醫院內服藥觀察轉復情況,以確定復發后是否可以自行服用氟卡胺或普羅帕酮(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8;24:82-83)。 三. 普羅帕酮的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普羅帕酮時,需要注意以下這些情況。 (1)I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已證實可增加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死亡,應避免用于冠心病患者。 (2)因其具有一定負性肌力作用,應避免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3)這類藥物可降低心房撲動患者的心房率,導致心房撲動伴1:1房室傳導,并加快心室率,有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可同時使用有減緩房室結傳導作用的藥物。 (4)在使用時應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因普羅帕酮經CYP2D6代謝(抑制劑包括奎尼丁、氟西汀、三環抗抑郁藥;也有7%~10%的人口基因缺失),代謝不良者可導致β受體阻滯劑作用增強;且其可抑制P-糖蛋白,與地高辛同時服用時可導致血地高辛濃度升高;且因其抑制CYP2C9,與華法林同時服用時,可導致血華法林濃度升高(INR升高25%)(J Am Coll Cardiol,2014;64:e1-76)。另外,因其具有競爭性β受體阻滯作用,應避免用于嚴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Eur Heart J,2010;31:2369-2429)。 (5)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壓嚴重心肌肥厚者禁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