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天罡陰陽掌,乃武當紫霄玄真無極神劍門歷代單傳口授的上乘修真武技之一,原稱“玄真陰陽掌”,因整套掌法共有三十六式,分剛柔兩種練法,暗含天罡數理。 天罡陰陽掌用于修真,可采天地之靈氣,奪日月之精華,動作舒緩柔活,圓轉連綿,飄逸輕靈,有祛病除疾、益智開慧、回春延壽之功效。用于武技,可激增內勁,強健筋骨,滑利關節,協調身手,動作迅猛快捷,縱橫起落,吞吐摧逼,發勁驚炸彈抖,脆冷沉浮,剛柔相濟,具有很強的技擊實戰搏殺功效。 天罡陰陽掌是玄門修真武技之一,注重內外兼練,講究性命雙修及內功的修習,為較快訓練內勁提供了基礎和條件。根據《玄真次第論》的要求,欲習練天罡陰陽掌,必須首先修習紫玄丹功前四部功法,即丹田培元、子午周天、五行陰陽、七星玄璇。也就是說,練就丹田混元氣,打通任督二脈,貫通井池雙穴,勞宮竅開,七星通靈之后,再習練天罡陰陽掌,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天罡陰陽掌以意為體,以勁為用,心、意、形、神、勁、氣六合歸一,以意催氣,以氣催力,疾如閃電,快似流星,行勁雄猛凌厲,如狂飆巨浪,有摧枯拉朽之威。招勢剛柔連綿,隨機應變,虛實莫測,身法閃展騰挪,進退顧盼,吞吐折曲,纏旋起伏。掌有捧架推托,削拍撩抖,穿切插劈,扇撥挑點,抓扣擰扭諸法;足有蹬踢彈截,擺掃掛踹,勾絆攪尥諸技;步有弓馬虛之變換。掌法雖只有三十六式,但每式又有,多種變化組合,分天地人三盤,依陰陽變合,其中有二百一十六種最基本的變化,可謂招法豐富,變化神奇,奧妙莫測。 內功修持 1.日月神功 屬于陰陽功中的內容,陰陽功以日月二形象為主要的觀想對象,其目的是采納日月之精華,交融陰陽二氣,較快地積蓄能力,為內結金丹奠定物質基礎。 每日清晨,面向東方,自然站立,注目旭日東升,意觀紅日由頭頂沿中脈(百會與會陰連線)下落于下丹田,暖暖紅光映照全身。然后觀想足在白云上,將自身托起,升入太陽中,與太陽融為一體,太陽就是我,我就是太陽.最后觀想太陽逐漸變小,形成乒乓球狀透明的水晶丹球,發出金黃色的丹氣元光。以上均觀想三十六息,共計一百零八息,再習練凝神氣穴法、文武周天法、三田合一法,即可收功。 每日午時于室內靜坐觀想月亮,方法同上,唯丹球為銀白色。每日日落月升之時可做相應觀想,子時則觀想太陽。 2.七星功 七星功是紫玄丹功的核心功法之一,整個紫玄丹功,實際上是在七星玄璇功和黃庭育嬰功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修真體系。道教五秘之一的“玄真門”,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瞻禮星斗崇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以觀想北斗七星為主要修持內容的玄門教派。據傳,玄真門部分信徒,在北宋宣和八年于武當山建紫霄宮,供奉“玄天至真七元星君”,后毀于宋元戰火。明朝重建后,尊封為“玄天真武蕩魔天尊”。然而,由于世俗的尊崇神化,使其本來面目鮮為世人知曉,而七星功的修習,則演變為教外別傳,口授心傳的神奇秘術。斗轉星移,歲月逝變,徒遺外化儀軌,天罡神功則潛演默化,綿衍千古而不絕,今能承繼紫霄而還于紫霄,豈非玄真法脈之幸哉。 七星功法訣云:天中斗,心中斗,敬斗先敬心,敬心還敬斗,星符七返七,數合九還九。 敬視文:至真傳道,太和仙山。居武當而啟教,為文始之正傳,闡玄風于華夏,揚道法于九州,蕩群魔于玄天,禳諸煞于玉臺。德合三元,功傳九真,至玄至妙,至奇至神,三清紫霄,太和一氣,虔心敬視,玄天至真七元星君。 或坐或站,凝神入氣穴,心息合一,意觀下丹田氣穴內丹球發出金黃色光波,由中脈貫頂,百會洞開,光色射向玄天北極星,北極星變成銀白色光球,光色射向北斗星,--串起。然后意觀天樞星向百會墜落,經中脈入會陰,依次觀想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諸星由百會經中脈落入尾閭、命門、夾脊、膻中、關元、氣穴,發出銀白色光。最后觀想七星經中脈由百會升入空中復位。每觀一星行七次呼吸,后一星入穴時須經前已入穴的部位,即如第三星入穴路線為百會-氣穴→會陰→尾閭-命門,觀想為后星推前星,依次移動。如第五星則為百會-→氣穴→會陰→尾閭→命門-→夾脊-→膻中。七星功以中脈和七個主要穴位為觀想,以膻中為首,遙指北極星,以夾脊為尾,遙指宇宙中心。觀想我就是七元星君。如果說丹田培元功以鍛煉下丹田為主,七星功則以中下丹由為主,并為:第五部功法一黃庭(膻中、夾脊連線的后三分之一處,即胞之上口,心肺之間)育嬰的修習奠定基礎。 3.玄璇功練法 當七星功練到觀想內景清晰后,將我與七星相融合,自然站立,左手在胸前抬起,與膻中相合,手心斜向右下,中指斜向右上,右手抬至右側與鼻高,虎口微張,腕微坐,舒掌翹指,松肩墜肘,目視右手外側遠方,腰右轉45度,左腳向前邁--步,平落地,腳尖微內扣,按東南西北方向八步一圈(順時針),轉四十九圈,然后右手置膻中前,左手側抬,出右步逆時針轉四十九圈。意觀自身繞北極星巡行四天八極,玄風吹拂,有無比巨大的阻力。若健身,則觀想玄風吹身通透,將病濁之氣如灰塵般吹得無影無蹤,玄風中蓄含無限能量,將七星(身中斗)由銀白色吹燃成金黃色。發出光色,注意不要有火燃起。 行功時,左手(勞宮)、肘(曲池)、肩(井)、夾脊、右肩(井)、肘(曲池)、手(勞宮),亦成七星狀,足走八方,敵又稱“七星八卦行功'。它與“天罡禹步”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意境更高,功效更大。玄劍門秘傳九宮八卦迷魂掌,就是在此基礎上演化而成的玄門絕技。 若初始習練有頭暈感,可減少轉圈數,以七圈為一組。以二十一圈、十九圈為佳;也可以九圈為一組,以二十七圈、八十一圈為佳。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轉十八、二十四、三十六、六十四、七十二、一百零八、三百零六亦可。要量力而行,圈數每次要固定一周再變更。若旋行時意守十二時位,亦可依卦象起止而行。限于篇幅,敵不詳述。 4.七星手 或坐或站,全身自然放松,左手抬起立肘置于左太陽穴外上,手心向前上,面向北方,左手大拇指扣中指第二關節外側,食指扣拇指第-關節外側,無名指自然回鉤,指尖貼于中指第二關節外側,小指自然回鉤,指尖貼于無名指第二關節外側,手心勞宮與北極星精氣相通,右手如同左手做“七星手”狀,手心向上置于關元前,勞宮遙對北斗七星。觀想星光由勞宮穴入膻中,歸氣穴丹田。心中默念法訣。行四十九息換手,再行四十九息后雙手重疊,左上右下,手心向上,置于關元前,依凝神氣穴法行一百零八息收功。 體用全訣 玄真陰陽掌法精,紫霄仙真授玄功。 神劍法脈元貞祖,圓融易數天罡成。 松靜沉圓混一氣,陰陽雙分兩儀生。 胸前抱球乾坤轉,仙童問道玄機明。 白蛇吐信手眼毒,和合四象勁氣靈。 白猿獻果上沖錘,二仙傳道左按胸。 迎風穿袖雙穿掌,青龍探爪意取中。 順手牽羊向左捋,野馬奔槽掌前送。 五丁開山劈斫掌,二郎擔山前后沖。 撥草尋蛇橫攔錘,云龍現肘對心頂。 撥云見日撥挑手,惡虎撲食按當胸。 烏龍擺尾背后掌,五龍朝圣神聚頂。 七星落地左右靠,黑熊晃膀勁渾雄。 云龍盤掌撥攔劈,野馬分鬃穿靠功。 單峰貫耳右手擺,獅子翻身馬步輕。 危巖懸松右腳蹬,金雞撒膀掌臂撐。 左右逢源雙掌穿,紫霄觀外野云橫。 反背擺錘翻身打,移花接木連環動。 金雞抖翎上下轉,旋劈左掌起旋風。 金蛇盤柳云雙手,武當歸元神意空。 掌法詳解 1.混圓一氣 動作:兩腳平行站立,間距與肩同寬,重心放在兩涌泉穴上。頭正身直,虛靈頂勁(頭上如同頂一皮球),下頦微收,舌抵上腭,二目平視,鼻尖與肚臍上下垂直成一線。兩手自然下垂,手指貼于兩腿外側,意守丹田,身體松柔安舒,呼吸自然。 技擊:從容泰然,嚴謹機警,沉著應敵。 2.陰陽兩儀 動作:繼上式,兩掌松塌,手心向下,中指領勁,沿命門、關元、兩胯形成的氣圈向前劃弧,疊掌于小腹前,內外勞宮相合,手心向內,然后松沉襠勁,雙手外旋,手心向上;接著,兩手向上向前分開捧托,肘微沉,至胸前時翻手向前推按,二目平視。 技擊:敵用右拳擊我小腹,我用左掌接之,右手合之,右轉腰勁,可用左肘臂橫擊敵右肘關節。敵若順我勁沉肘化我勁,然后進步左轉腰用肩撞擊我胸,同時用左掌上擊我面門,我則順其勁用左肘粘沉其左臂,右手向上架托敵左肘,令敵勁不能擊我,并隨敵抽招換式之際,雙掌推按敵胸。 3.旋轉乾坤 動作:繼上式,雙手下落相合(意想勞宮),身體微沉,兩腿微曲,目平視。接著,腰勁左轉,左手內旋向左前方,右手外旋向左下,手心相對成抱球狀,二目向左前方平視。緊接著,腰勁右轉,右手內旋,由下向右前上方翻轉與肩平,左手外旋向下向右翻轉至右腹前,兩掌如抱球,二目向右前方平視。 技擊:敵右拳擊我胸,我右手從敵拳外側接勁,左手腕撫其肘關節,敵若后退,我之勁向左前方送去,若敵勁較猛,我則右轉腰勁化其勢,右手內旋,向右前方采拿其手,左手同時向右下前方搓打其肘關節。 4.仙童問道 動作:繼上式,兩手右上左下,左手置于右肘下,向右前方伸掌,手心斜相対,成右弓歩。然后沉檔左轉腰,雙掌向左后下將,右手將至右膝上方時,以肘為軸,向右前方翻成仰掌,右肘于右肋前,左手于心窩前,皆翻為俯掌,目向右前平視的同肘,腰微向右轉成弓歩。 技去:継上式,敵若沉化我勁,欲用臂肩撞去我胸,我則趁機向右牽引,令敵向我右前方跌出。敵隨我勁上左歩右轉身,右手上架,左手向我右擊來,我用左手接敵勁,向左牽引,右肘沉下去敵左肘關節,右掌変仰掌弾擊敵面。亦可用肘擊敵之胸部。 5.白蛇吐信 動作:継上式,右轉腰45度,右手內旋向右前上方,左手向右前下方推去,然后左腳先向右收回,再向左前方上歩成左弓歩的同肘,左掌由右手前臂下向左前方挑出,右手向下向前外旋穿出,左手隨之收回于右臂肘彎處,目視前方。 技去:敵以右拳去來,我用右手接之向右上方釆引的同時,左手ま敵之右肋部,敵隨我勢用肩沉靠我胸的同時,用左手接我右掌,向右前將帯,我則順其勁穿靠敵胸,左手上挑,右手外旋向下沉拿,敵右轉沉檔欲化我勁,并用右前臂擠靠我胸腹,左手外旋采拿我的左手,我順其勢,左手向左弧形擠出,向下沉肘撞敵胸的同時,右手向前穿去敵喉。 6.和合四象 (1)継上式,氣沉丹田,雙臂微沉,左臂向正前方橫掌,,肘微'下沉.小臂橫置,手心向下,中指微向右上方,在左臂前硼時,右掌內旋手心向左前下,置于左手與心窩前中囘目視左臂前方。 (2)重心后移,成左高仆歩,左手外旋至手心向右、上方,右手內旋至手心向右下方,雙手向下向右外后方引將,右手將至右肩平,左手置于胸前方與、鼻平,目隨動作而視左手前外方。 (3)左手內旋,向下向左后方弧形擠出,右手外旋,向下向左前方推去的同肘成左弓歩。沉檔,收右腳于左腿旁,再向右前方上歩的同時,左手外旋,微向左胯纏沉,右手変仰掌置于左手腕下方,隨右腳向前返出,雙手內旋腕交叉向前橫挌。定式時成右弓歩,目視右臂前上方。 (4)雙臂微沉。雙掌內旋分開與肩同寛,向前下方推按的同肘,左腳由后向前跟半歩,坐歩変為前四后六向虛歩,目視雙掌前中方。 技擊:①敵用右拳擊我胸部,我以右手接其外側,左手缶其右肘,敵若沉肘化我橫擊之勁,我左臂順勢向前橫擊,右手前送。 ②敵勁大,我接敵手后,順勢后坐化其勁,左手前搓,右手右引,令敵向我右前方跌出。 ③敵若后退.我則順其勢以左臂右手擠按,令敵向后跌出。 ④敵用右手接我擠按之勁,右轉化我勁的同時,用左手志我胸部,我用左手接之順其勁向左化引,向下纏拿敵左手,右手附上,以防敵手脫解,上歩以右肘肩橫擊敵左肘部,敵上右歩化解我橫去之勁,我則順勢上右歩跟左歩,雙手向前疥按而出,敵必跌矣。 7.白猿獻果 右腳提起,左掌向前旋按,右手変拳收于腹前,然后右腳向前上歩,成右向虛歩,同肘右手上提向前向上向外翻出,拳心向上,左手置于右肘內側,目前視;接著左腳提起,右手向前旋按,左掌変拳為護檔姿勢,左腳向前上一歩,左手向前向外翻出,右手置于左肘內側,目前視。 8.二仙傳道 (1)右式:右手俯掌向下旋按,左手仰掌加于右掌之上,兩掌手背相疊,目光隨手而視。接著,右腳向右方移歩,右掌向下方外開的同時上左歩成左虛歩,右手自下而上旋舉,左掌挙至前面,右手食指対準左臂的孔最穴,目前視。 (2)左式:継上式.左手変俯掌向下旋按,然后右手変仰掌疊于左掌之上,目前視。接著,左腳向左方移歩,左手向左下方外開。 右手自上而下移至前方的同時,上右腳成虛歩,左手食指対準右臂的孔最穴,目視前方。 要點:左右手走勢時要上下弧形旋移。 9.迎風穿袖 左腳上歩,左手変仰掌,右手変俯掌,左掌在右掌下面向前穿出(意在左手三明經)的同時上右歩,向前穿右掌,目前視。 要點:穿掌要表現身法,即腳催胯,胯催肩,肩催肘,肘催手。 10.青龍探爪 右腳以腳跟為軸向后轉身的同時,向后退左腳共360度成左仆歩,右手在尖上由右向左繞過,左手在左腋下穿出。接著,身體起立,上右歩,左手上舉,手心朝上,右手握于左前臂之上,然后翻身180度変為左弓歩,右頂肘,目前視。 11.順手牽羊 継上式,雙手変掌心向下,右前左后,自右向左按將。將按時,左手的中指対準右手的大陵穴,同時,左腿変弓歩,俟雙掌按至右膝部肘,再朝右方將按。將按時,右手中指寸準左手的大陵穴,同時,右腿変弓歩,目光隨動作掃視。 要點:左右將按肘用腰胯之勁行之。 12.野馬奔槽 継上式,雙掌右上左下疊于腕上,然后;分開向前推出的同時,左腳向前上歩成左弓歩,目視前方。 要點:雙掌推出時意在掌根。 13.五丁開山 (1)右式:右腳上歩井于左腳成丁歩的;同時,左手在上成俯掌,右掌在下成仰掌,雙手呈抱球狀位于胸腹部。接著,右腳向右前;方上歩、右手自下而上向右前方上挑,左手向右前方推按(意念在勞宮),目視左掌。 (2)左式:左腳向前上歩并于右腳成丁歩的同時,右手俯掌,左手仰掌,抱球于胸前。接著左腳向左前方上歩成左弓歩,左掌向左方上挑置于尖上,右掌向左前方推按(意念在勞宮),目視右掌。 要點:挑掌時手腳要協凋一致。 14.二郎擔山 継上式,右腳向后退歩的同時,向后轉體360度成弓歩,兩手握拳,手心向上,丙臂向下平圧(意念在手三阻經),目視右拳。 要點:轉身時雙臂交叉于頭上,然后下圧。 15.拔草尋蛇 継上式,右臂逆時針方向旋弧,旋按時身體下蹲,然后身體微起,再以左臂順時針方向旋弧,目視左手,身體微下蹲,右前臂逆肘針方向旋弧后,向前上左歩,左前臂順時針旋弧(意念在手太舊小腸經)。左臂旋弧后,右肩向左靠去。 要點:左右臂旋弧時要注意轉動腰胯。 16.云龍現肘 継上式,右腳向前,上歩成弓歩的同時,右臂屈肘向前頂擊(意在少海穴)。頂肘時左手握住右手背,目前視。 要點:頂肘時盡量用腰勁催肘。 17.抜云見日 継上式,左腳由左方退歩的同時,轉體360度成左弓歩,左手朝左方外拔,右腿変右弓歩,右掌向右方外拔,目光隨動作掃視。接著,左腿変成左虛歩,雙掌左前右后合于胸前。 要點:外拔時動作要靈活,眼神隨動作轉動。 18.惡虎撲食 (1)右式:雙掌左右分開,再右上左下合于胸前的同時,上右腳,腳跟點地,腳尖翹起。接著,右腳踏突,左腳上歩井于右腳左側成丁歩,雙手向前推按(意念在勞宮穴),高與胸平,目視雙掌。 (2)左式:雙掌左右分開,再左上右下合抱于身體左側的同時,上左腳,腳跟著地,腳尖翹起,目前視。接著,左腳尖落地踏奕,右腳上歩并于左腳右側成丁歩,然后雙掌平胸向前推按(意念在勞宮穴),目視雙掌。 要點:雙掌推按時要發于腿,貫于背,達于掌。 19.烏龍擺尾 繼上式,左腳向前一步,右掌從臉部右側向下摩按至腰部。再向前上右步,左手從臉部右側摩按至腰部。接著,重復以上動作兩次。 要點:左右摩按時,肩肘腰要協調一致。 20.五龍朝圣 繼上式,雙手左上右下,腕部相搭,舉于頭上的同時,提左腳,目前視。接著,左腳落地,右腳上步的同時,雙手左右分開,自上而下合抱于胸前,然后左腳上步,左手上托與肩平(意念在勞宮穴),右手舉于頭上,目視左掌。 要點:左腳落地和雙手合抱要同時完成。 21.七星落地 右腳向前上步的同時,右手變仰掌,從左掌下面向前穿送,然后以右腳為軸向后轉體360度。轉體時退左步,再上右步,穿右掌(意念在左手三陰經),目前視。接著,雙腳提起,跳步而落,成馬步的同時,雙手變俯掌左右下按。 要點:穿掌時要敏捷輕靈。 22.黑熊晃膀 繼上式,身體向左傾斜,左掌向下按(意念在左手勞宮穴)的同時,眼光投向右肩。接著,身體向右傾斜,右掌向下按(意念在右手勞宮穴),眼光向左肩斜視。最后再重復上述動作兩次,共三次。 要點:向左搖晃肩膀時,全身重心移至左方,向右時則移向右方。 23.云龍盤掌 繼上式,左手仰掌從左腋下自前向后向左順時針方向旋弧至面前,旋弧呈“∞'字形。當左手旋至前面時,右手也仰掌從右腋下自前向右逆時針方向旋弧至面前,旋弧呈“∞'字形,旋弧時先意想小指,再意想食指,最后意想手心(勞宮穴)。目光隨手掌轉動。接著再重復以上動作兩次。 要點:左右旋弧時兩手要前后配合協調。 24.野馬分鬃 繼上式,右手仰掌從右腋下自后向內旋至面前,再向右轉“∞'字形,再將左手從左腋下從后向前向內旋弧,再向左旋“∞”字形。以上動作完畢后再重復兩次。 要點:左右旋弧時,肩肘腰胯都要協調一致。 25.單峰貫耳 繼上式,右轉體90度,上左腳,右手從左臂向內向下穿花,再轉上至右前方變拳,左手撫于右腕部,右腳提起,腳尖向右點擊,目視右手。接著,右腳落地,右手收至胸前,左手向前劈擊,目前視。 要點:腳尖右點和右拳擊耳動作要一致。 26.獅子翻身 繼上式,左腿向右腿后套步轉體90度,同時,左手向右手內側穿掌成為右上左下的合抱拳,下部成為左腳虛步,右腳實步的步型,眼向前視。接著,向后跳步翻身180度,定式時成馬步,右手前左手后亮掌,目前視。 要點:向右向后轉身和起跳要一氣呵成。 27.危巖懸松 右腳向左腳并步,腳尖點地成丁步的同時,身體微下蹲,左右手合抱于胸前。接著,右腳向右起蹬(意念在涌泉),雙掌左右分擲,分擲時雙掌小指均向上(意念在小指),目視右拳。 要點:蹬腳要同擲掌協調一致。 28.金雞撒膀 繼上式,右腳落地,右手變仰掌向下蓋打,隨即把左拳合于右拳的腕部向下按。下按時變掌型,同時向前上左步,定式時雙腳變馬步,右掌護于頭右方,左掌置于左膝上方,目左視。 要點:雙掌上下分撐時要用內勁貫于兩臂。 29.左右逢源 動作:繼上式,右腳略向右前方開半步,左掌從右掌下面穿出,右掌收回,左腳向左前方上步,右掌再從左掌下面穿出,目光隨穿手掃視。接著,左掌從右掌下面穿出,再向前左發出,右掌從左掌下面穿出,目前視。 30.紫霄橫云 繼上式,右手抽回,向左臂內穿入盤花的同時,提右腳向前上步,再把右手翻至左臂上面盤花,目前視。左手再翻至右手上面盤花,然后左腳再向前進步成弓步,雙掌變拳.右上左下,向前橫打,目前視。 要點:左右手盤花要同左右腳進步配合一致。 31.反背擂錘 繼上式,以左腳為軸向后轉體180度的同時,雙掌拍打右腳外側腳面,目光掃視雙手拍腳,接著再轉體180度,右腳成右弓步,雙掌右上左下向右橫擊,目前視。 要點:雙掌拍打右腳面時要用掌心。 32.移花接木 繼上式,右腳向右后收至左腳右側成丁步,雙拳變掌向左捋至右腳處,右腳向右上步成右弓步的同時,左拳向右打出,目視左拳。接著,左腳上步至右腳左側成丁步,雙掌向外向右捋(意念在掌心勞宮穴)至右腳外側,左腳向左前方上步成左馬步,右掌變拳向前方打出,目視左前方。然后再重復以上動作兩次。 要點:本式須聯動三次,動作要連貫不斷。 33.金雞抖翎 繼上式,右拳向前伸出,拳心向下疊于左拳上,順時針方向旋弧兩次,左拳在下,拳心向上,隨右拳順時針方向旋弧兩次,目視二拳。接著,隨右腳退步,雙拳收回變掌置于腰前,再握拳向前發出,目視雙拳。左拳在右拳上面,拳心向下,逆時針方向旋弧兩次,右拳在下,拳心向上。右拳隨即逆時針方向旋弧兩次,目視雙拳。接著,左腳退去,雙拳置于腰前變雙掌(意念在雙手勞宮穴),然后握拳向前發出,目視雙拳。 34.旋風掌 繼上式,右腳向左前方上步,右掌在左掌上面盤花,目視前方。接著,再向前上左步,左手自頭.上劃弧向左方下劈,定式時成左弓步,目下視,是為左式。 右式,左腳向右上步,左掌在右掌上面盤花,目視前方。接著,上右步,右掌從頭上弧形向下劈,定式時成右弓步。 35.虬龍盤柳 繼上式,右腳收回,向左方拗步前進,左掌向左,掌心向外云手(意念在勞宮穴),目視左掌。接著,左腳向右前方拗步前進,左掌心向外,用云手動作(意念在勞宮穴),目視右掌。然后再左右重復以上動作三次之后,左腳向前上步,右腳插至左腳后的同時,雙掌向后推,目后視。 要點:左右云手時,手與足合起來,同時用腰勁。 36.武當歸元 繼上式,右轉體90度,退左腳,雙掌移至右方(左手大拇指對準右肘少海穴)。目視右掌。接著,右腳收回同左腳立正站立,雙手向上由兩側上舉,再向前下落于胸前,目光隨動作掃視。 要點:注意意守,要遵照“心為令,氣為旗,腰為器”等古之要訣。 |
|
來自: 利弗莫爾4ui8js > 《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