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最新統計,2017年的日本人家庭平均儲蓄額為1812萬日元,約合110萬人民幣,但實際情況如何呢?讓我們來看看統計數字背后的故事。雖然平均值很高,但平均值在統計學里的意義卻不大,因為一些異常大的數值就可以輕松拉高平均值,相比之下統計學里一般用中位數來看平均值。 比如說另外的調查顯示,日本單身者的平均儲蓄額按照年齡段區分來看,60歲的平均值高達1835萬日元,而其實中位數只有300萬日元。而20歲平均值是142萬日元,中位數居然是零日元。順便說,最右邊一欄顯示的是該年齡段豪無存款的人口比例。 而單身者以外的家庭,除了20歲以外,儲蓄平均額普遍要低于單身者,但是中位數卻高于單身者。另外有家庭的人,豪無存款的比例也大幅低于單身者。 但就有沒有存款這項,有專門的分年齡段的統計。整體來看,80%的日本人有存款,毫無存款的人或家庭占15%。而這一比例,在母子單親家庭里有大幅變動,有存款的僅占到60%,而無存款的接近40%。 最后回到題主的問題上,30-40歲的普通日本人大概有多少存款呢?據厚生勞動省統計,30-40歲的普通日本人平均存款金額為404萬日元,約合24萬人民幣。 其實很多人認為日本人吃苦耐勞,應該有很多存款才對,但其實日本人的存款儲蓄率從1990年房產泡沫崩盤后就持續降低,2000年后更是呈斷崖式下降,從原本的13%左右跌至2013年統計的只有1%。在OECD國家里排名墊底,甚至低于以奢侈浪費著稱的美國人。(下圖,灰線代表美國,紫線意大利,淺綠線德國,藍線法國) 目前日本最大的問題是,大部分儲蓄都集中在70歲以上的老人手里,而老人卻不是消費主力,財富得不到有效循環。只有想辦法刺激老人消費,才能真正激活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