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方的創世神話體系中,有一個共通性,即:人都是被神創造出來的,創造的方式也很有意思,都是用泥土。不同的是,西方創世神話說的是上帝造人,而中國神話傳說中造人的則是女媧。 “神造人”這事不難理解,在人類誕生之初,對世界的認知十分有限,出于對大自然的敬畏,理所當然的就會將無法理解的東西歸咎為是上天和神在掌控。 相較而言,中國的創世神話顯然更為合理,畢竟女媧造人更符合人類脫離原始性后最先進入的是母系氏族,部落以母系血緣為紐帶,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目前關于女媧的最早文字記載是西周晚期的《史籀篇》,即便再往前追溯,那也至少得是文字誕生以后了。所以,如今我們掌握的所有文字內容,距離傳說中女媧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千年以上。 因此,關于女媧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認知聲音:一種認為女媧原本就是古人創造出來的神話人物,是一種信仰和崇拜,隨著古人對上古神話人物的不斷補充和完善,女媧的形象也逐漸明晰,比如傳說中增加了女媧是人首蛇身,曾用五色石補天,與伏羲兄妹成婚等等。 另一種則認為女媧應該是有原型的,在其死后人們根據真人真事逐漸將其拔高為神,是被神圣化了的歷史人物(正如媽祖的原型是林默娘)。 究竟哪種說法才更接近事實呢?我們先來看下山西的考古發現。上世紀90年代,在山西吉縣柿子灘一處中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考古專家們意外發現了兩幅原始時代的巖畫,其中一幅為女性畫像: 頭呈圓形,頭頂扎有雙髻,雙臂屈肘向上平舉,右手托舉一物(因風雨侵蝕,托舉物已看不清),袋狀豐乳,整幅畫都用赤鐵礦粉涂抹上色,唯獨下腹和雙腿中間留著一個圓孔沒有上色。 此外,在人物畫上方排列有7個弧形分布的紅色圓點,下方則有6個。經鑒定,該巖畫的時間下限為距今1萬年左右??脊艑<曳治龊笳J為,這幅巖畫表達的正是女媧補天和造人的形象,因此命名為“女媧巖畫”。 無獨有偶,2011年,考古專家在對吉縣媧皇宮進行搶救性發掘時,意外在女媧塑像下發現了人類的骸骨,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C14(碳十四)鑒定,骸骨距今6200年,屬上古時期人物。 結合當地女媧的民俗傳說和此前發現的女媧巖畫,張柏、李文儒等專家認為是某代或最后一位女媧的遺骨。為什么說是某位呢?因為前文已經提到,關于女媧有兩種認知,后一種即認為女媧是有真人原型的。 但這一結論拋出后,立刻遭到了不少人質疑。有網友覺得神話人物本來就是虛構的,虛構人物居然還有尸骨?更有媒體批評這不是考古,是“炒”古。 但是,正如陶寺遺址證實了堯的存在一樣,神話傳說人物有真人原型這一點其實并沒有什么奇怪的。或許,女媧真的不止一位,她們可能是母系氏族社會中經驗豐富,可以帶領族人在惡劣自然條件中生存下來的女性首領,在其死后又有新的女首領取而代之,在原始人的精神世界里,一代一代的首領女媧形象被安放在了同一個人物身上,成為了補天救世的創世女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