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二戰的爆發,并且出現了由美國、蘇聯、英國、中國等國家組成的同盟國對戰德國、日本、意大利組成的軸心國。二戰中,要說各國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慘重,雖然最終以法西斯軸心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這場戰爭,使得很多國家從此沒落,比如說當初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實際上的損失甚至要比個別軸心國還要慘重。 二戰中,同盟國貢獻最大的國家,很多人認為是蘇聯或者美國,畢竟從二戰傷亡上來說,蘇聯的數據非常龐大,更是在后期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最終選擇了投降。然而,在二戰初期,美國無非是在各國的軍事上有所援助,這也是二戰結束后,美國能夠成為世界強國的原因之一,畢竟在二戰中,美國以提供軍火的幫助上,得到了一筆不菲的經濟,而且除了在后期日本自不量力的要和美國發動戰爭以外,美國幾乎在整個二戰中,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觀戰”。所以說在整個二戰中,美國的貢獻雖然不小,但是也不大。 蘇聯的貢獻:沒錯,蘇聯確實是二戰中傷亡最大的國家,然而對于蘇聯當時沒有英美的幫助,也許直接被德國滅掉,所以說在貢獻上,蘇聯只是因為自身的軍隊過于龐大,然而蘇軍中真正的蘇聯軍隊又有多少?在二戰之前,蘇聯察覺到異樣的時候,就開始建立防線,并且利用這種利誘,對旁邊的小國開始侵占,所以說蘇聯的軍隊人員傷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些國家累計起來的損失。 英國的貢獻:至今為止,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按理說一個能夠稱為“日不落”的帝國,并且稱霸海洋300年之久,實力和底蘊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何從二戰結束以后,就開始一蹶不振?雖然說,英國當初的殖民地確實在二戰結束后,紛紛宣布了獨立或者被其他國家收回,但論起戰爭,英國與法國之間還有著兩場百年戰爭,那么這兩場戰爭都沒有讓英國垮掉,后期的二戰卻使其連自身的元氣都難以恢復,雖然說英國確實是因為在二戰結束以后,開始一蹶不振的,但是在二戰中,英軍的名氣其實并沒有蘇美兩軍的名聲高,這是為何? 歐洲戰場:英軍參加了法國戰役、希臘戰役、西西里戰役、地中海戰役等戰役。并且這只是在歐洲戰場中,英軍就幾乎全部參加,甚至夸張一點就是大小戰爭都有著英軍的身影;蘇德戰爭:蘇德戰爭,雖然是蘇聯與德國之間的戰爭,但是就憑借蘇聯的那些裝備,真的能抵抗當時全球武器最先進的德國嗎?很顯然,從一開始蘇軍被德軍打的節節敗退,這就說明了一切,然而蘇軍仗著人多?人再多也遭不住先進武器的攻擊吧?比如說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晚清政府10萬清軍不依然被8000聯軍打敗嗎?所以說,人多并不能說明一切。 在后續英美的支援下,蘇軍才有著負隅頑抗的精力去和德國對抗。并且如果沒有英國提供的物資,蘇聯也許連1942年都撐不過去!北冰洋戰場:這是英軍與德軍空戰中的較量、這是英軍和德軍海上的較量,沒有經過激勵的搏斗,英國就無法給蘇聯提供物資!非洲和印度洋:在北非戰場中,最讓人了解的莫過于“搞笑”軍隊意大利,并且與意大利軍隊進行對抗的依然是英軍,南非戰場也是英軍,所以說不管是南非還是北非,同盟軍的主力還是英軍; 印度洋上的日軍也是被英軍趕出了印度洋;亞洲戰場:雖然在東南亞起初,日軍將英軍打得節節敗退,但那只是因為在眾多戰場中,英國顧暇不及東南亞戰場,最后對緬甸和印尼兩個方向進行了反攻,并且將日本的機動部隊幾乎全部消滅,并且對中國也是有著資源上的幫助。 在整個抗戰法西斯軸心國的貢獻上,英國的貢獻并不比美國差,損失程度并不比蘇聯少,并且因為整個二戰中造成的損失,讓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獨立都沒有任何精力去管制。然而這些貢獻,英國還不能“抱怨”,否則就不能跟著它的“老大”混跡理事國當中了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