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的一開始,場上來了10位患者,他們都是曾經得過胃癌或者食管癌的,但因為發現得早,現在都治愈了。專家告訴我們,對于消化道腫瘤治愈,追求的不是5年-10年的存活時間,追求的是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存活時間,這個自信就來源于一個字:早。但是怎么才能發現得早呢? 王主任告訴我們,癌癥在早期發現,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 下圖是在電子增強技術下,觀察到的胃黏膜,圖像顯示腺管結構擴張,排列不規整,甚至腺管中間還缺失了,這些都是胃癌早期非常典型的一種形態性的改變。 胃的上皮有很多腺管,腺管就是分泌胃酸和黏液,去消化和溶解食物。 王主任告訴我們,早期胃癌很隱匿,但是也有一些蛛絲馬跡我們需要高度關注。我們的胃其實最怕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怕酸透了,第二件事是怕空透了。 胃分泌的胃酸,PH值在0.9—1.8之間,屬于強酸,正常情況下,胃酸在胃黏膜里面,胃壁也不會受到損害。但是胃黏膜也有一定的承受力,當承受力超過它能忍受的酸性,胃黏膜也是被腐蝕的。那么什么情況下能讓胃酸透了呢? 如果食物長期在胃里不排空,就會像腌制的酸菜一樣,越來越酸,還會產生其他物質,對胃黏膜產生非常明顯的損傷,長此以往可能就會形成腫瘤甚至癌。 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每頓吃十成飽,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大,胃動力不足,排空的能力下降了,如果吃得很飽,就很難讓食物按照正常時間排空,可能4—6個小時都排空不了,那么食物長期在胃里儲留,就容易發生酸透了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是往下走的,但是如果腸道的蠕動功能很差,可能就會引起腸的內容物往胃里反。 專家告訴我們,往胃里反的東西其實是膽汁,膽汁是由膽鹽和胰酶組成,正常情況下,膽鹽和胰酶有利于食物的進一步消化和吸收,但是如果這些膽汁進入到胃里,會對胃黏膜等一些組織和細胞產生損害作用,長此以往就有機會發展為腫瘤或者癌癥。 ▲模擬的膽汁 在正常情況下,幽門會在有食物的時候自然張開,沒有食物的時候自然關閉,防止腸內的液體反流到胃里。如果長期暴飲暴食,幽門的功能可能就會喪失,引起膽汁進入胃里。 膽汁反流的位置也是腫瘤高發的位置。 ▲膽汁進入胃里的演示視頻
①老年人,由于生理退化,幽門的關閉功能減弱,排空能力下降。 ②長期飲食不均衡的人,過度進食肉類、脂肪類食物,增加了胃排空的難度。 ③生活不規律的,長期不吃早飯,或者很長時間不進食,胃空了也容易發生反流。 如果出現不適,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日常生活中注意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加強身體鍛煉。 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很多人通過日常查體或者一些小癥狀就發現了早期胃癌,胃癌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通過鏡下的微創手術就可以治愈,術后也不需要放化療。 ▲鏡下早期切除術 王主任告訴我們,胃癌的發生都是從正常到炎癥到萎縮到腸化到異型增生到早期癌,這么一個發展過程。過程很長,通過現在的技術我們也可以發現不同階段的病變,及時地采取治療手段就能很好的治療它。 目前,針對胃癌的早期篩查,胃鏡檢查是一個確切有效的手段,但是很多人因為怕麻煩、怕疼、怕查出問題,拒絕做胃鏡檢查,針對這種情況,節目的健康特派員老孫親自體驗了胃腸鏡檢查,不查不知道,查完才知道他這次的檢查太必要了,到底他的檢查結果是什么呢? ▲無痛胃鏡檢查小視頻 老孫檢查出有食管角化、反流性食管炎、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但是王主任也告訴他不必恐慌,如果他能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這些向癌發展的病變就會停止甚至有逆轉的可能。專家建議老孫三年復查胃鏡。 王主任告訴我們,大多數的癌癥發生或者死亡發生在65歲以后,癌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它。三分之一的癌癥是能夠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癥是能治愈的,希望大家都能科學抗癌,遠離癌癥,健康生活。 專家出診信息 王貴齊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腔鏡科 周一上午、周二上午門診 備注:突發原因導致門診時間、出診地點、門診類型(普通、專家或特需門診)、掛號費用的改變,請以醫院當日公布為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