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兩位公主臨安公主、懷慶公主的墓葬、明代開國功臣康茂才的兒子蘄春侯康鐸墓,明代大報恩寺遺址南區將修改規劃建遺址公園…… 1月30日,2018年度南京考古年會在六朝博物館舉行,共有10個考古、勘探、文保等相關項目進行交流,并對公眾預約開放。會上最搶眼的要數明代初期的重大發現,它們使600年前南京那些事兒多了幾分皇家氣派和貴族范兒。 ![]() 懷慶公主墓出土鎏金飾件和金扣飾 臨安公主和懷慶公主分別是朱元璋的長女和六女,二人一母同胞,生母均為成穆貴妃孫氏。她們的墓葬在2017年和2018年持續被發掘,墓志顯示了墓主的身份。南京考古所王妮告訴記者,二位公主的墓葬均早年被盜,因此出土文物不多,巧合的是,他們墓葬中都有鑄著“洪武七年八月日造”的鸞鳳鏡,其中臨安公主墓銅鏡上有“春字一號”字樣,懷慶公主墓銅鏡有“美字二十六號”字樣。生在皇家,兩位公主的命運也被打上了政治烙印,臨安公主嫁給了開國功臣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后李善長卷入胡惟庸案被處死,駙馬夫婦和子女免于一死卻被流放到江浦。而懷慶公主的駙馬王寧在靖難之變中向朱棣泄露朝中機密被關進錦衣衛大牢,家產也被抄沒,朱棣登基后封其為永春侯。后王寧失寵再度下獄,出獄后不久去世。懷慶公主1425年去世,死后被埋葬在今牛首山佛頂宮附近。 ![]() 臨安公主墓出土銅鏡 有趣的是,懷慶公主的墓葬里發現了兩只貓的骸骨,考古人員推測它們可能是公主生前的寵物,在她死后陪葬,目前專業人員正在對貓骨進行研究,以期獲得更多的歷史信息。 ![]() 康鐸墓出土金盤 康鐸墓發現于鼓樓區安懷東路起重機械廠地塊,墓葬幸運地沒有被盜過,出土了金盤、銀盤、銀箸、銀匙等文物。康鐸的父親康茂才是明朝開國功臣,他自己也是一名戰將,跟隨徐達、傅友德等名將轉戰沙場,遺憾的是他在23歲時死于云南。南京市考古所張鵬在交流時表示,墓葬中康鐸遺骨保存完好,顯示其身高達到1.8米,骨骼發黑以及骸骨周圍發現大量銀化汞,表明他死后曾被放在水銀中。據推測,康鐸死后被從云南運回南京安葬,所以用水銀防腐,古人常用馬革裹尸形容戰死沙場,康鐸水銀裹尸無愧于生前征戰南北。 ![]() 大報恩寺遺址出土拱門琉璃構件 鼎鼎大名的南京大報恩寺是明代皇家寺院,由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其琉璃塔一度在歐洲成為中國的象征之一。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南區的空地原本打算深挖16米做地下停車場和金陵刻經處博物館,然而那里卻經考古發現后將修改規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周保華告訴記者,那里發現了收藏《永樂南藏》的藏經殿。發掘從2015年開始,考古隊發掘了房基10座,水井7口,排水溝2處,不但發現了大報恩寺遺址南區的中軸線,而且發現了藏經殿的前殿、主殿、后殿、版房等,還發現了”報恩寺九號藏經碑記”碑額。據介紹,永樂皇帝在位期間刻了兩套《大藏經》的經版,《永樂北藏》放在北京的皇宮秘不示人,《永樂南藏》就儲存在大報恩寺的藏經殿,大報恩寺也因此成為全國經書印制中心。此次發掘使得整個大報恩寺南北兩區的歷史原貌重見天日,未來南區也將作為考古遺址公園對公眾展示。(交匯點記者 王宏偉) 責任編輯:陳相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