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慶公主墓墓室。 臨安公主墓出土金飾。 市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迄今為止,明太祖朱元璋16個公主中,已有5座公主墓在南京現身。 除了2017年和2018年分別發(fā)現的臨安公主墓和懷慶公主墓,還有寶慶公主墓(朱元璋第十六女)、福清公主墓(第八女)和南康公主墓(第十一女)。 福清公主(1370—1417年)是朱元璋第八女,生母為鄭安妃。洪武十八年(1386年),福清公主下嫁鳳翔侯張龍之子張麟。福清公主墓于1998年在雨花臺區(qū)鄧府山被發(fā)現,后遷址于雨花臺區(qū)鄧愈墓園內。 寶慶公主(1395—1433)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生母是美人張玄妙。朱元璋去世時,寶慶公主只有3歲,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特別安排徐皇后照顧這個小妹妹。寶慶公主姿色清麗,永樂十一年(1413年)下嫁給千戶趙輝。出嫁時,朱棣賞賜的嫁妝比其他公主都要豐厚,并打破皇族婚娶規(guī)定,特詔皇太子把自己的小姑姑送到駙馬家。2008年,考古人員在南京南郊板橋三山一帶發(fā)現了寶慶公主墓,1995年發(fā)掘的駙馬趙輝墓就在其附近。 南康公主(1373—1438年)是朱元璋第十一女,下嫁東川侯胡海子胡觀。 懷慶公主墓出土的鎏金飾件金扣飾。 臨安公主墓墓葬填土中出土的琉璃構件。 2017年以來,南京接連發(fā)現兩座明代公主墓,墓主人分別是朱元璋的長女臨安公主和第六女懷慶公主,巧合的是,兩人都是成穆貴妃孫氏所生,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 在朱元璋16個女兒中,臨安公主和懷慶公主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兩人相差8歲。這對大明皇室的金枝玉葉,一生本應享盡榮華富貴,但因為受兩位駙馬的牽連,姐妹倆迎來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臨安公主(1360—1421年),諱鏡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女,與永樂皇帝朱棣同齡,生母為成穆貴妃孫氏,洪武九年下嫁韓國公李善長之子李祺。李祺既是功臣之子,又是朱元璋的長婿,因此頗受重用。據《明史》記載,當時“四方水旱,每命祺往振濟”。 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洪武三年,他進爵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同時還擔任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等朝廷要職。朱元璋將長公主嫁入李家,足見其恩寵之盛。然而,看似風光無限的皇親國戚,卻因為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瞬間家破人亡。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被卷入胡惟庸案,朱元璋將其妻女弟侄70余人一并處死,李祺因有駙馬身份得以免死,但還是與臨安公主一同被流放到江浦。李祺于永樂元年(1403年)去世,臨安公主則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去世,享年62歲。據《明太宗實錄》記載,得知臨安公主去世的消息后,明成祖朱棣“輟視朝四日,賜祭,命有司治喪葬”。 懷慶公主(1368—1425年),諱福寧,朱元璋第六女,洪武十五年下嫁王寧。與公主成婚后,王寧“掌后軍都督府事”。建文年間,王寧因泄露朝中機密給燕王朱棣,被建文帝打入錦衣衛(wèi)大獄,公主的家產也遭籍沒。然而,靖難之役后,朱棣奪取皇位,他宣布王寧“孝于太祖、忠于國家,正直不阿,橫遭誣構”,封其為永春侯。不過,王寧后來又因“坐事下獄”,雖然再一次得到了明成祖的赦免,但出獄不久就去世了。懷慶公主則于洪熙元年(1425年)去世,享年58歲。 臨安公主墓出土銅鏡。 臨安公主墓出土金冥錢。 據《禮部志稿》所載,明洪武初年就制定有公主喪儀。因此,明代公主墓在形制上有許多共同點。 比如,這些公主墓均為磚室墓,采用“三券三伏”券頂,分為前后兩室,中部有木門或石門,后室三壁各有一個壁龕,棺床位于后室中部偏后,并以條石或磚砌筑等等。 由于臨安公主墓和懷慶公主墓都遭到盜掘,出土的陪葬器物有限,但臨安公主墓內發(fā)現的一件洪武年間的鸞鳳銅鏡,讓考古人員們眼前一亮。 這件圓形銅鏡造型規(guī)整,鈕座處上下各有一列豎刻銘文,上方為篆書“洪武七年八月日造”,下方為楷書“春字壹號”。銘文兩側刻畫了一組鸞鳳相逐的圖案,鸞鳳身拖長尾,展翅欲飛,在周圍卷云紋的襯托之下頗具動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東鄒城市九龍山南麓發(fā)掘的明代魯荒王朱檀(朱元璋第十子)之墓相鄰的戈妃墓中,也出土過一件洪武時期的鸞鳳銅鏡。這件銅鏡的造型、紋飾,與臨安公主墓出土銅鏡極為相似。 將兩張銅鏡的照片進行比對后發(fā)現,臨安公主墓和戈妃墓出土的銅鏡相似度極高。戈妃墓的銅鏡同樣為圓形,鸞鳳相逐的構圖、造型、姿態(tài)也完全一致,不同之處在于其鈕座為蓮花造型,鸞鳳身體與尾部的紋飾線條略有差異。戈妃墓銅鏡的鈕座上下也有豎刻銘文,上方的篆書和臨安公主墓的八字銘文相同,均為“洪武七年八月日造”。下方的楷書是“美字貳拾陸號”六字,臨安公主墓銅鏡的銘文則是“春字壹號”。 據考古專家分析,臨安公主墓和戈妃墓出土的銅鏡,很可能是朝廷根據統(tǒng)一的造型、紋樣進行“官方定制”,再賞賜給皇室的女性成員,而不同的編號則顯示其不同的身份等級。 此外,在懷慶公主墓葬后室還發(fā)現了兩具貓科動物骨骼。對兩具貓骨進行年代檢測后,專家推斷,這很可能是懷慶公主朱福寧當年所養(yǎng)的寵物貓,在其去世后作為陪葬品一同下葬。 從史料記載看,明代宮廷養(yǎng)貓之風盛行,懷慶公主喜愛養(yǎng)貓甚至將其作為陪葬也不算奇怪。據專家考證,中國馴養(yǎng)家貓的時間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進入明代,連皇宮也淪為“喵星人”的領地。明代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記載,“明萬歷時,御前最重貓,其為上所憐愛,及后妃各宮所畜者,加至管事職銜。” 來源:南報融媒體記者 朱彥 圖片來源: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延伸1: 臨安公主 明太祖朱元璋長女,諱鏡靜,生母為成穆貴妃孫氏。洪武九年公主下嫁李祺,韓國公李善長子。當時初定公主婚禮制度,先期賜駙馬冠誥并朝服,儀從甚盛。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因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將其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處死。李祺因其駙馬身份得以免死,夫婦和子女都被流放到江浦,永樂元年(1403年)卒。臨安公主永樂十九年(1421年)薨,年六十二,明成祖朱棣輟視朝四日。 懷慶公主 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女,諱福寧,生母為成穆貴妃孫氏。下嫁駙馬都尉王寧。與公主成婚后,王寧掌管后軍都督府。建文年間因王寧泄露朝中事情給燕王朱棣,建文帝籍沒了公主的家產,下王寧于錦衣衛(wèi)大獄。 明成祖即位后,宣布王寧“孝于太祖,忠于國家,正直不阿,橫遭誣構”,封永春侯。其有子王貞亮、王貞吉、王貞慶,王貞慶為景泰十才子之一。 永樂二十二(1424年)年進封懷慶大長公主。洪熙元年(1425年)懷慶公主因病去世。 延伸2: 朱元璋幼女寶慶公主墓為啥沒保護?被盜嚴重喪失保護價值2012年12月18日 龍虎網 墓室暴露山頂,破壞嚴重。網友供圖 龍虎網訊 朱元璋最小女兒的墓就在雨花臺區(qū)可能很多人都并不知道。不過,這個墓正在遭受嚴重毀壞的消息卻在這幾天越來越被網民們所關注。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墓,又為何會遭受如此劫難,為何相關部門沒有采取相應的行動為此,記者專門對此進行了調查。 微博報料“公主墳”遇險 昨天,一條內容為“寶慶公主,你還能堅挺多久”的微博開始逐漸被網民所關注。它由新浪微博認證用戶南京城市記錄者方青松所發(fā)布。 在帖子中,方青松還寫道:“寶慶為明太祖朱元璋最幼女,下嫁荒淫駙馬,39歲早逝。墓葬2008年發(fā)現時已被挖成懸崖峭壁,墓室暴露山頂搖搖欲墜,部分券頂側壁遭破壞。但對明代公主墓葬制度等的研究仍有重大價值;也是極具開發(fā)價值的旅游資源,再不盡快采取保護措施,這組很罕見的公主駙馬家族墓將毀于一旦!” 隨微博還附了幾張照片,上面可以看到,有一個磚石結構的建筑正在土坡上搖搖欲墜。而它可能就是寶慶公主墓最后留下的遺跡。 從網友們的評論里可以看出,有不少人并不清楚南京還存在這樣的一個墓穴。還有網友認為“是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造成幾近毀滅的結果”。 為數不多的公主墓應該保護 昨天下午,記者聯(lián)系了方青松本人。他說,寶慶公主墓遭受毀壞的消息最早他也是從網上看到的。今年11月1日,他自己也實地去現場,發(fā)現墓穴已經遭到了嚴重毀壞。 “旁邊有個磚瓦廠,可能是取土的時候,把山挖成這個樣子的。”方青松說,從這也能看出此處幾乎沒有受到任何保護。而他告訴記者,作為南京有發(fā)現的公主墓之一,寶慶公主墓還是有保護價值的。不僅可以研究明代公主墓葬的風俗,還可以拿來作為旅游資源開發(fā)。 方青松認為,即便是現在這樣遭到了嚴重的損壞,依然可以抓緊保護修繕。“只要把下面的土給它填上,散落的磚頭恢復上,還是可以保護起來的。”他說。 已經考古挖掘,喪失保護價值 既然已經有專業(yè)的人員進行過考古發(fā)掘,那么為何沒有將之保護起來呢記者隨后聯(lián)系了雨花臺區(qū)文化局。該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對它進行保護,是因為它根本就不在保護的名單之中,也并不屬于文物。 他告訴記者,正如方青松所說,這個墓在2008年曾經由市里組織過考古發(fā)掘。但是墓中除了墓志以外,沒有找到任何文物,顯然早就已經被盜墓者所破壞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該墓基本喪失了文物保護價值。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在網上看到這個帖子之后,他們也接到過不少來詢問這個墓情況的電話。在詳細了解后,他們發(fā)現這個墓并不屬于任何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或是文物控制區(qū)。 他說,雨花臺有名的墓很多,他們也一直對這方面的保護很重視。和這個類似的福清公主墓,他們就已經做出相應的保護工作。“我們感謝市民對于文物工作的關注,不過既然專家都已經鑒定過沒有價值了,那么我們也應該相信專家的意見。”(記者 黃敏) 延伸3: 尋訪易地重建的福清公主“墓”古時候的南京雨花臺附近,有一個安德山,因安葬了朱元璋喜愛的戰(zhàn)將鄧愈,而更名為鄧府山。如今,在此山的西側,又增添了一新建的空“古墓”穴,從墓道磚墻壁上掛的文保牌得知,這是福清公主的“墓”。福清公主何許人也,查資料悉知她是明朱元璋第八個女兒,母安妃鄭氏。公主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洪武十八年三月十七日(1385年4月26日),下嫁開國功臣鳳翔侯張龍之子張麟為妻,有一兒子張克俊。永樂十五年二月十二日(1417年2月28日),福清公主去世,享年48歲。是年,四月初四,葬安德山東側。 據資料記載,1998年6月18日,南京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在鄧府山小區(qū)開發(fā)建設區(qū)教師樓時,先后發(fā)現兩座墓葬,即福清公主墓和她的兒子駙馬舍人張克俊墓。兩墓相距百米左右。考古人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科學考古發(fā)掘。兩墓葬早年均被嚴重盜掘,故出土隨葬品很少,由于年代久遠,墓主人的尸骨皆朽爛無存。出土墓磚形同明代南京城墻城磚,磚面模印有“江寧府”、“上元縣”等字樣,墓磚長0.43米、寬0.23米、厚0.13米。 原福清公主墓亦呈長方形券頂,規(guī)模宏偉,建筑考究。墓室內壁普遍涂飾一層白石灰。墓分前后室,全長9.35長、寬4.2米。前后室間有隔墻,隔墻厚0.6米、寬0.85米,其中央置木門,已腐。中間門寬2.45米、高2.85米。后室長5.5米。后室中央置須彌座石棺床,棺床底部長2.87米、寬1.60米,高0.6米。墓后室東、西、南三壁各砌壁龕,東、西壁龕寬1.2米、高1.45米、深0.65米,南壁龕寬1.27米、高1.5米、深0.42米。前室出土大量綠釉琉璃瓦和鳳紋滴水構件和殘碎片,疑為封門墻頂部裝飾。 出土文物有:陶缸一,高0.60米、口徑0.50米;三足銅灶具一,高0.16米、直徑0.085米;銅儀仗具一,寬0.24米、高0.26米;首飾木箱銅鎖一,長0.068米;金鈕扣一枚,柄呈蜂形,寬0.036米。 墓志銘1合,已風化,字依稀可見,抄錄如下。墓志蓋:“福清公主壙志”;志文:“福清公主壙志諱,太祖高皇帝第八女,母后孝慈高皇后。公主生洪武三年十月,十八年,為駙馬都尉張麟妻,永樂十五年卒,年四十有八,子男一,是年,四月初四,喪葬安德山。謹志。” 福清公主兒子張克俊墓呈長方形券頂,規(guī)模較小,全長4.00米、寬2.30米、高2.15米,后壁見一拱形壁龕,封門墻處有墓志銘一合,甬道口有陶缸一口。張克俊,名杰,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卒于永樂十七年(1419)八月,北京慶壽寺寓舍,同年十一月歸葬福清公主墓東。 2000年,經專家和南京市文物局決定,福清公主墓易地重建。2003年,公布為“雨花臺區(qū)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今搬遷至雨花臺區(qū)鄧愈墓園內的福清公主墓實在寒酸,門洞券都是用木板簡易搭上。墓室前室也沒有進行復原。 (轉載自 新浪博客) (文章來源于考古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