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二八原則,即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 有人預言,就算把全球的財富打亂平分,過一段時間,80%的財富還是會回到那20%的人手里。 這點我也深信不疑。 看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所得出的結論和所產生的行為,往往也大相徑庭。 由于每個人思維上的差異,處理事情的邏輯和方法不同,也會導向不一樣的結果。 思維就像一套程序,你接下來會怎么走,都是取決于這套程序。 經常有人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卻還是不行? 為什么有的人不聰明,卻總能取得好成績? 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正確的思維方式,比努力更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能讓你越來越強的3種底層思維。 02 長板效應 木桶效應曾在一段時期很流行: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短板,弱點決定了發展的高度。 但是現在,木桶效應也就是短板效應,其實并不適用與個人發展。 現在是個專業化分工的時代,每個人負責的領域都是垂直且高度細分的,實在沒有必要面面俱到。 木桶最長的那根木板,決定了特色與優勢,在一個小范圍內成為制高點,憑借其鮮明的特色,就能獨樹一幟地建立自己的王國。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著不要偏科,要取長補短、綜合發展,不要被某一門功課拖后腿。 這當然沒有錯,可是這一套方法并不適用于我們的職業發展。 這種所謂的“綜合技能”,都是不堪一擊的“虛胖”而已。 在進入崗位的那一刻起,我們接受的知識越來越細分,在一個領域深耕著,因為社會需要這樣的專業型人才。 假設你在好幾個領域都涉足了一點,結果必然什么都是半桶水,沒有什么出眾的能力。 沒有長板就等于沒有特色,是多么的可怕,你的工作隨時都可以被任何一個人替換掉。 比起短板,真正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長板。 古典說過:高手都在持續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們一旦找到高價值區,就專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現代職場中,找到自己的長板,盡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長板放大,讓這個長板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 03 綠燈思維 在這個網絡盛行的年代,朋友芬芬還是堅決禁止她女兒玩手機和電腦。 她一直認為所謂的用電腦和手機學習就是一種說辭,孩子一旦接觸了就會玩物喪志,無心學習。 后來等女兒上了小學,學校布置的作業需要用電腦完成,女兒開始跟不上學習進度,落后別人一大截,學得非常吃力。 人總是在拒絕新事物的那一刻開始變老的,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認知的落后。 結果是固步自封,沒有什么長進,一直活在自己陳舊的觀念里。 像這種聽到建議或者排斥與自己不一樣觀點的處理方式叫紅燈思維。 具有這種思維的人,往往不愿意嘗試新東西,個人成長會非常局限和緩慢。 而有一類人,愿意相信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愿意去了解超出自己認知之外的東西。 遇到和自己對立的觀點的時候,不會排斥否定,而是會以一種更加辯證的眼光對待,把它當做成長和提升認知的機會。 這類人,就是擁有綠燈思維的人。 他們往往是社會上進步最快的一波人,持續更新自己知識庫,不斷地迭代自己。 客觀看待他人提出的意見,把意見當作是我們獲得啟發和成長的機會。 了解認知之外的東西才是提升最快的方式。 一味地拒絕這世界,世界最后會拋棄你,招呼都不會打一聲。 04 減法思維 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喜歡做加法,覺得越多越好,這樣才有安全感。 不斷地買買買,房間堆滿了各種用不到的東西;不斷地參加各種聚會,美名其曰是積攢資源,其實加了微信后一句話也沒說過。 它們除了占用你過多的金錢、時間、精力,根本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 化妝品囤多了會過期,衣服買多了會過時,app下載多了手機也會卡,低質量的社交浪費時間。 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又很少。 真正聰明的人,都是在做“減法”。 減少不必要的東西,減少不必要的人脈,把奢侈的時間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我們都要有一種減法思維,真正必需的東西并不要太多,相反,精簡之后,我們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不斷選擇,放棄,再選擇,再放棄,剩下的就是重要的。 從今天起,不妨試著換個思路,不要考慮“什么還不足”。 試著想一下“還能減掉什么”,生活或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人和人思維認知的高度不一樣,導向的結果也會完全不一樣。 幸運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不是固定不變的,完全可以通過刻意練習獲得提升。 一旦思維方式改變了,你的人生可能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最后,希望你我,都能掌握最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思維方式,讓努力不白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