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佟十二 思維基礎和思維技術里面的一部分,大致可以看作一個人的底層思維能力。這些能力水平不高的話,其他跟崗位和職責結合緊密的思維能力基本上不可能真正掌握。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維,就會擁有什么樣的命運,思維方式就是影響結果走勢的主要推手。一個人若想在未來獲得爆炸式成長,就需要有意識的提升自己的思維格局。 有一次,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講的是《宋史》里的一則故事,也是一個在我國耳熟能詳的故事:司馬光砸缸。 某一天,一幫孩童在院子里嬉戲,有一個立在高處的小孩,不小心失足掉入一口裝滿水的大缸里,情況緊急。 其余的小孩一見出了事,嚇得都跑掉了,唯有司馬光還停留在原地,他臨危不亂,從地面搬起一塊石頭用力地砸向水缸。 水缸一瞬間被砸掉了一個窟窿,水從洞口汩汩排出,墜落水缸里的小孩也因此而獲救了。 給孩子說完故事之后,我就在想,假如我碰到相似的情況,很可能會想不到砸缸救人,由于慣性思維是覺得如何從缸口將人撈上來。 因此,不禁有這樣的感嘆: “思維方式比努力往往要重要許多,思維方式就是影響結果走勢的主要推手。” 很多人特別努力、勤奮,可為何就是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不能讓付諸的努力變得有實際收獲? 我覺得,問題很可能就出在思維方式上。 經過上網搜索和日常的閱讀積累,我梳理了6個對大家為人處世有借鑒或警示作用的效應、法則。 倘若能看得懂這些,大家的思維方式很可能就會步入更高的層次。 南風效應 在《拉·封丹寓言》里有一則小故事。 北風要和南風較量威力,看誰可以將路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落。 北風憋足一口氣,大力地吹出去,瞬間冷風凜凜,可路上行人身上的大衣不僅沒有被吹落,反倒被裹的更嚴實了。 然后輪到南風了,只見它緩緩吹動,氣溫突然之間暖和了許多,路人們相繼解除扣子,脫下了大衣。 最終,南風勝出。 這就是「南風效應」,也有叫「溫暖法則」。 對于這個思維,我們可以有兩個層面的啟發: 1、溫暖高于嚴寒。 與他人相處時,對他人友善一些,讓人感受到溫暖,通常更易于收好的結果,這也是寓言故事最開始想要傳遞的意思。 2、做事要重視方式方法,不能蠻干。 方法不同,方式不同,最終的結果也有很大的區別。 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 無論做什么事情,勤奮是應當有的態度,但方式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也是高效率以及成功的前提條件。 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對,方向錯了,那樣再勤奮也不會獲得要想的結果,勤奮也將變得毫無價值。 若是你始終很勤奮卻成長緩慢,一直勞無所獲,那么為何不靜下心來思考思考,自己勤奮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存在問題。 請牢記這句話:將時間用在思考上,是最能省時省力的事情。 ![]() 鱷魚法則 在創投圈或者經濟交易中有個很重要的法則:鱷魚法則。 假定有一只鱷魚咬住了你的腳,如果你嘗試用手去掙脫你的腳,那樣很可能連手也搭進去了,這時,最好的辦法是犧牲這只腳。 這理論有些類似《戰國策》里的「虎怒決蹯」故事。 山間小路上,一只老虎誤進獵人布下的索套中,掙扎了很久,都沒能掙脫出來,眼看獵人一步一步逼近,老虎奮力咬斷了自己那條被套住的腳掌,這才逃了出來。 老虎難不成不愛惜自己的腳嗎? 自然并非,它之所以自殘,實際上是為了能保全自個的性命,為了能止損,這是一個權衡利弊之后的明智決定。 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我們也一定要具有這種「及時止損」的思維,當斷則斷,不能舍不得已付出、投入的,也不能心存僥幸。 如果你發覺自己遇人不淑,那么就堅決離開; 如果你發現走錯了方向,那么就立刻掉頭; 越糾結、越遲疑,損失只會越大。 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是有意義和價值,在錯的道路上及早停下來,便是進步。 ![]() 木桶效應 一只木桶要想盛滿水,必須確保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假如桶壁上有一塊木板較為短或者有破洞,那樣水就會流出來,水桶也就無法盛滿水。 換言之,木桶能裝多少水,并非取決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高,反而是最短的木板。 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也叫「短板法則」,長板和短板,對應的便是優勢和劣勢。 對于這個思維,我們可以有兩個層面的啟發: 1、瘸腿的椅子是不穩的,要盡量補短,改進本身出現的缺點和不足,別讓短板拖了后腿。 比如說有的人雖說工作能力強,但情商低、不擅處理人際關系,有了這樣的短板存在,通常就不太容易實現與其能力所匹配的高度。 2、有些短板確實無法彌補,那就需要懂得借力。 懂得利用外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聰明人,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不是所有的短板都能夠彌補的,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合作的重要性了。 懂得資源整合,各自做自己拿手的事,取長補短,管理者和創業者尤其要有這樣的思維。 在今天這個時代,孤軍奮戰真的很難,一群人通常能走得更長遠。 ![]() 綠燈思維 在工作上,當碰到同事說你的這個計劃方案不行,不一樣思維習慣的人,會出現區別較大的反應。 一種人的反應是氣急敗壞:憑什么說我的計劃方案不行,我覺得就挺好,你以為你的就有多好嗎? 一種人的反應則是坦然接受:她們會思考我的這個文案究竟哪兒存在不足,甚至會向他人討教。 這兩者不一樣的思維,前面一種叫「紅燈思維」,也叫禁錮型思維,而后者可以叫「綠燈思維」,也叫成長型思維。 顯而易見,當碰到不一樣的觀點和意見,有著綠燈思維,對新生事物可以持開放、接納、學習的人更容易成長。 而紅燈思維相對而言就較為危險了,她們一直固步自封,習慣性將自己禁錮在已知的認知里。 這也是很多人無法成長,無法察覺機遇的緣故。 這世界的變化太快,假如你不能接納新生事物的出現,做不到持續學習的話,后果通常會很悲劇。 人畢竟是需要跟隨時代一起向前走的,如此才不容易掉隊。 ![]() 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專家羅森塔爾曾做了一次試驗。 他走進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里挑選了18名學生,并將這個名冊交給校長和相關的老師,告知她們這些孩子未來將會前途無量。 大半年后,羅森塔爾來學校了解這些孩子的狀況,一個極為神奇的現象出現了:只要上了這個名冊的孩子,考試成績均有很大的進步,而且自信、開朗。 羅森塔爾的眼光確實如此獨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嗎? 自然不是。 事實上,這些孩子都是羅森塔爾隨意挑選出來的,但因為他是權威性的專家,老師們對他的話堅信不疑。 因此,在日常的相處中,會不經意地關照、贊許這些名冊上的孩子,而老師們的這種態度也讓孩子變得更自信。 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以怎樣的期望值對別人,別人往往便會回報對等的結果。 換言之,期望值越高,表現便會越好。 對此,我感觸頗深。 在小學二年級時,那時的語文老師就比較喜歡我,因此我便特別期盼上語文課,上課的回答也變得更主動了。 我越主動、表現越好,老師越贊揚,而老師越是贊揚,我越是主動,產生一種良性循環。 從那時起,語文就一直都是我的強項學科,發展到之后發表文章、出書,改變我的整個人生軌跡,追根溯源,都是受那時的影響。 心理暗示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確實特別關鍵。 不僅僅是在教育小孩方面,成人在自我成長、事業發展方面也需要有這方面的建設。 飛輪效應 最后我想聊一聊「飛輪效應」。 什么是飛輪效應呢? 為了能使靜止不動的飛輪旋轉起來,剛開始必須要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重復地推,但每一圈的勤奮并不會被浪費,飛輪會旋轉得越來越快,最后不用推也可以快速旋轉。 事實上,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是這樣。 剛開始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力氣,特別艱辛、吃力,但只要能咬緊牙堅持到底,便會越來越輕松,就能收獲到回報。 人生亦是如此,勤奮的人生雖說剛開始很苦,但挺過最艱辛的日子之后,便會漸漸地變甜。 因此,不要害怕受苦,也不能拒絕付出,勤奮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越努力的人將會越幸運。 努力堅持、堅持勤奮,可以說這是人生走上坡路的秘訣。 在熬不下去的時候,想一想飛輪效應,想一想堅持就是勝利。 當然,前提條件是要學會思考和判斷,要保證方向、方法沒有問題。 ![]() 順豐創始人王衛所說: “一個人成功一次,也許是偶然,但若能長期成功,那肯定又其獨到之處,可能從思維到行為都跟別人不太一樣。” 思維模式決定人生走勢。 將打游戲、刷劇的時間勻出一點兒來看看這些效應、法則、定律,改善自己為人處世的思維模式,我覺得這是特別劃算且有必要的! 點個「在看」,唯有不斷推動思維的墻,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以上內容,與君共勉。 一句話總結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而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思維模型。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維,就會擁有什么樣的命運,唯有不斷推動思維的墻,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以上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貴在分享,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