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誡其子王獻之,讓他一定要學習篆書,因為這樣可以事半功倍,而且還讓他保密,不要告訴別人,“勿播于外,緘之秘之。學篆籀,工省而易成。” 中國的書法包括5種書體,楷書、草書、篆書、隸書、行書,這5種書體在筆法上都是相通的,每一種書體所展現的筆法的特色不一樣,篆書、隸書主要在于中鋒用筆,楷書展現的是結構,行草書則展現了中鋒和側鋒的結合,想要練好書法,必須5種書體都要學習。 1、篆隸為諸體之本清代楷書理論《書法正傳》說道: “古人以書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為諸體之本”。書法的5種書體都是在篆書等等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由篆書演變為隸書,友由隸書演變為草書、行書和楷書,學習篆書和隸書,能夠從根本上學習書法的最基本的筆法,求本溯源,對于其它書體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書法的基礎還是漢字,學習書法必須要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而學習篆書和隸書,則能夠讓學習者了解漢子的演變,從一個更高的維度上理解漢字,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把漢字藝術化。 有了這個學習基礎,則可以避免把書法純藝術化、線條化、潑墨化,甚至脫離了漢字去搞書法。 2、篆隸為書法的筆法之基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誡其子王獻之,讓他一定要學習篆書,因為這樣可以事半功倍,而且還讓他保密,不要告訴別人,“勿播于外,緘之秘之。學篆籀,工省而易成。” 唐太宗是王羲之的鐵桿粉絲,他曾在他的《晉書》中夸贊王羲之:“祥察古今,精研篆素,盡善盡美惟王逸少乎!”,說他在詳察古今,精研篆素的基礎上做到了盡善盡美,可見學習篆書的重要性。 當代著名的書法家,被稱之為“當代草圣”的林散之也告誡自己的弟子,想要學好草書,要先練上20年隸書。 林散之草書局部 總其原因,就是因為篆書和隸書能否訓練書法的基礎筆法,基礎打不牢大廈也會倒,歷代書法家都非常重視書法的篆隸基礎,我的老師也經常說,行草書寫久了,沒有篆書和隸書的支撐,容易輕浮。 篆書和隸書的基礎,其實就是中鋒用筆,這是書法筆法的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筆法。 所以,無論你行草寫的再漂亮,篆書和隸書也是一定要練習的,這是內功,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學習書法也一樣,要修煉內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