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篇文章結合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分析了毛筆字橫、豎、撇、捺基本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相關運筆方法及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繼續聊一聊各種點的運筆方法和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初學者臨摹字帖的時候,在臨摹一段時間后,對書法有了基本的認識,再反復大量的臨摹進步不大,到了這個時候,應該根據前面臨帖的基本了解,放下手中的毛筆,去認真的分析字帖,從點畫到部首再到整個字的結構,反復的去推敲、對比、總結。做到心中有數后再拿起毛筆反復實踐、思考。隨著你對書法理解的提高,通過實踐印證哪些觀點是正確的,又或者可能此時會推翻之前認為正確的觀點,這就是在不斷的進步,比起拿著毛筆反復重復錯誤的去臨摹字帖要強的多,進步的也快,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好了來聊一聊點的基本運筆方法吧。 根據點在漢子中出現位置的不同及形態結構的不同又大體分為左點、右點、豎點、撇點和挑點。 1、左點 起筆時,手指推筆管向右上,順鋒輕入紙,向左下方行筆,漸行漸按,快入筆快行筆,至轉角處,略提筆,改變運筆方向,向右下行筆,然后提筆逆收。雖然點畫體短,但起筆、行筆、收筆的動作必須做全了。背部平直棱角分明、腹部圓潤有細微的弧度,有方有圓,方圓兼備。 2、右點 右點與左點正好相反,一般與左點相互照應。起筆前,根據上一筆畫收筆運筆方向,筆管自下而上向右下傾斜,然后順勢筆鋒輕入紙,漸行漸按,至轉角處略提筆,向左下方行筆,提筆向左上逆收筆。 3、豎點 寫歐體楷書,經常在寶蓋上見到這種豎點。筆管向右傾斜,起筆偏蹲橫入筆,起筆處筆鋒露鋒著紙表現很明顯,并非逆風起筆。起筆處以側取勢后,略提筆,轉中鋒向下行筆,漸行漸提,至收筆處提筆空收。注意仔細觀察豎點,并不是直的,略向左右點斜度。 4、撇點 撇點側起筆,略提筆,直接向左下撇出。起筆慢行筆快,行筆勿慢,慢則失勢。雖然體短,注意略微的那種弧度的感覺。 5、挑點 向右下側蹲起筆,略提筆,向右上挑出,注意略微的弧度,這樣寫出的點畫才更加靈動、耐看,不顯呆板。注意起行筆的速度,起筆慢,行筆略快,筆畫干凈利索。 透過刀痕看筆鋒,古人留下的書法墨跡運筆細節都表現的很明顯,仔細觀察就能看出筆鋒的走向,特別是一些“細”、“尖”的地方。石刻本身就不是書家寫的,缺少了很多細節之處,加上長期的風化剝落就更加不清晰。可找一些較好的墨跡字帖來看看,學習歐楷應從二王一路古代書家的墨跡來結合學習,多看看歐陽詢墨跡行書千字文,對于初學者臨習九成宮,在運筆方法上會有很大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