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從我們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就經常會說“飯前便后要洗手,早期睡前要刷牙”。我們應該是從小聽到大的,但是在科室臨床工作中,也經常聽到許多病人在抱怨“醫生,我每天認真刷牙,怎么還是會有酸痛,齲齒,牙周炎呢?”。 其實不是不刷牙,而是刷牙的方式有問題。試想小時候看到父母刷牙,是不是都是橫著刷,像鋸木頭那種方式?其實在我們學過的知識中,不正當的刷牙方式是引起牙齒“楔狀缺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什么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刷牙呢?在《口腔預防醫學》中,有兩種菌斑的機械清除方法,一種是“水平顫動拂刷法”,而另一種是“圓弧刷牙法”。 首先是水平顫動拂刷法:這是一種有效清除齦溝內和牙面菌斑的刷牙方法。水平顫動主要是去除牙頸部及齦溝內的菌斑,拂刷主要是清除唇(頰)舌(腭)面的菌斑。具體操作要領為: 1)將刷頭放置于牙頸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與牙長軸大約呈45°角,輕微加壓,使刷毛部分進入牙齦溝內,部分置于牙齦上。 2)從后牙頰側以2~3顆牙為一組開始刷牙,用短距離水平顫動的動作在同一個部位數次往返,然后將牙刷向牙冠方向轉動,拂刷頰面。刷完第一個部位之后,將牙刷移至下一組2~3顆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與前一部位保持有重疊的區域,繼續刷下一部位,按順序刷完上下牙齒的唇(頰)面。 3)用同樣的方法刷后牙舌(腭)側。 4)刷上前牙舌面時,將刷頭豎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觸齦緣,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時,自下而上拂刷。 5)刷咬合面時,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離來回刷。 然后是適合小朋友掌握的圓弧刷牙法,又稱Fones刷牙法,這種方法最易為年幼兒童學習理解和掌握。 刷牙要領如下: 1)上下牙列閉合時,將牙刷刷頭置入一側頰間隙,刷毛輕度接觸上頜最后磨牙的牙齦區,用較快、較寬的圓弧動作從上頜牙齦拖拉至下頜牙齦,再從下頜牙齦到上頜牙齦,依次前行至前牙區,此時上下前牙切端相對。在對側牙唇、頰側重復上述動作至前牙區,不要遺漏任何一顆牙。 2)刷上頜后牙腭側,將牙刷刷頭水平放置于一側上頜最后磨牙腭面,用輕微壓力往返顫動,依次前行至尖牙。對側上頜腭面重復同樣動作。刷下頜后牙舌側與上頜后牙腭側方法相同。 3)刷上頜前牙腭側,將牙刷刷頭豎起放置于一側尖牙腭面,輕微壓力自齦緣向(牙合)方往返顫動至對側上頜尖牙處。刷下頜前牙舌側與上頜前牙腭側方法相同。 4)刷咬合面,將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離來回刷。 以上的兩種方法,都掌握了嗎?大家回去可要好好操練第一種,因為第一種不僅平時用得著,實踐技能操作考試可是要考察的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