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農村居住和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節約土地資源,增加耕地有效面積,提高耕地實際利用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產業調整,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迅速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確保諸王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程順利有效實施,切實保障諸王村農民根本利益,加快工程組織實施進程,規范操作、科學管理、提高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安徽省土地實施辦法》及省、市、縣有關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相關規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永興鎮諸王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著力提高農村經濟質量和效益,著力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能力,扎實推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地制宜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工程整個實施過程之中,努力實現農村繁榮、富裕、和諧、穩定的良好社會局面。 二、基本原則 ①示范帶動原則 按照“整村推進、擴大規模、形成特色”的要求,在諸王村范圍內選擇較好的地點安排設計居民點建設,積累建設經驗,再向全鎮推廣。 ②政策組合原則 以土地整理政策為龍頭,整合各類支農政策和資金,實現規模投入,實現新增耕地,推動新農村建設。 ③因地制宜原則 工程規劃設計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總體規劃等相銜接。新農村建設模式、建筑標準和建筑風格要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規劃設計要體現“共建共享”原則。 ④惠農惠民原則 工程實施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工程建成后要有效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效促進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提高農村農民的收入水平。 ⑤規模發展原則 要從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的角度出發,合理安排新農村建設的選址和規模。工程建設完成后要具備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條件,具備招商引資條件,具備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規模化經營條件。 三、實施方法 一明確職責 1、民為主。堅持村民自愿原則。工程實施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確保做到戶戶都表態同意,并簽訂拆舊建新協議書,充分調動諸王村民的積極性,保證工程實施有穩定和諧的建設環境。 2、村負責。突出村“兩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確保諸王村班子健全,有戰斗力、號召力,有威信。要充分發揮村“兩委”在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3、鎮領導。鎮政府是工程建設實施主體,要充分發揮領導協調作用,統一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具體落實工程實施任務,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開展。 二嚴格建設,統一標準 1、統一提供宅基地。由規劃部門本著“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確定新村選址和建設規模,并嚴格依據國家、省、市、縣有關規定,明確建筑標準和宅基地面積,統一劃分宅基地。 2、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由招投標中心本著“有效最低價”的中標原則,采取“鎮劃定、縣把關”的方式,統一對新村中道路、電網、上下水等公用基礎設施進行建設,以公開招標方式確定施工單位,由中標的施工單位統一建設。 3、統一接入公共設施。統一接入新村的供排水、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公共設施,促進農戶搬遷,促進農村社會治安綜合管理,改善農民居住和出行條件,轉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4、統一整理宅基地。舊村拆遷后,舊村宅基地必須統一整理成耕地。 5、統一推進規模種植。整個工程整理后的大片耕地,必須統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業效益。要結合招商引資,引進實力強、規模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土地關系流轉等方式,實現農村城鎮化,提高耕地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四、工程組織實施 一準備階段 1、成立工程指揮部。成立以鎮黨委書記馬瑛為政委,鎮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沈濤為指揮,鎮黨委副書記李振田為副政委,鎮紀委書記李鴻翔為常務副指揮,鎮黨政班子成員李英、豐效才、馮春光、王少先、韓彬、劉濤為副指揮,抽調機關各部門18名干部和諸王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成員的諸王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主任:李鴻翔,副主任:王少先、田中嵐,成員:解子虎、李敬信、李震、李有鵬),并成立宣傳發動組、規劃建設組、土地流轉操作組、土地復墾整理組、基礎設施配套組、治安安全組和后勤保障組。同時劃分包片范圍,明確分工職責,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調度,分工不分家,相互協調,相互配合。 2、村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由德高望重的骨干群眾或村民組長組成。 3、召開專題會議。鎮黨委召開工程專題工作會,研究討論工程實施有關政策、措施,確定工作思路和流程,制定工程實施方案。 4、宣傳動員。召開諸王村村民大會,介紹工程基本情況,宣傳工程實施原則、方法、目的和意義,最大限度爭取群眾的響應、配合和支持。 5、組織群眾平墳或遷移墳墓。進村入戶做好墳墓核查登記,確定墳墓遷往地,組織力量在規定時間內分類平墳或遷墳。 6、進村入戶征詢意見。按照工程項目內容和要求,選定一個中心村,制定進村入戶調查表,發放到工程涉及范圍內每戶群眾手中,確保戶戶均征求到意見。 7、完成諸王村農戶現有房屋信息采集。登記內容包括現有房屋類型、結構、面積、附屬建筑物。房屋結構認定結合諸王村實際,分為磚混結構、磚瓦結構、土草結構。附屬物以實際測量為準。 8、完成第一批建房戶核查審批 ⑴按照“在本村有住宅、有承包土地,且2009年4月1日前有戶籍”原則,按照“張榜公示”要求,確定拆遷安置戶數。 ⑵在本方案實施前宅基地上已建成的房屋,未取得國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建房文件,但確由被拆遷人長期居住的(2000年1月1日以前),給予認定。 ⑶凡在2009年1月1日后未經批準的建筑,無條件拆遷。 ⑷愿拆遷的農戶,在規定時限內提出申請,經核查批準后方可進入第一批建房農戶名單,具體建房位置無條件服從規劃。 9、完成諸王村人口的統計、確認。人口統計、確定,以鎮派出所頒發的戶口簿為準,具體統計范圍包括: ⑴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⑵現役義務兵和士官。 ⑶在校大、中專學生。 ⑷服刑、勞動教養人員。 ⑸自本實施方案生效起(2010年1月1日),凡因婚喪嫁娶原因正常遷入及新增人口納入統計范圍,凡遷出或死亡的人口不計入統計范圍。 ⑹除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人口一律不得進入統計范圍。 10、完成諸王村戶數認定與分戶 ⑴戶數認定以公安機關頒發的戶口簿為準。 ⑵住房已實際分開,但在戶口簿上是一戶的,可以認定分戶。 ⑶凡子女達到婚齡,在2009年4月1日前領取結婚證的,可以分戶,但實際未分戶的,由本戶申請,經村民委員會審查,報鎮政府審批,再予分戶。 ⑷凡已嫁出本村的(戶口未遷出),不予分戶。 11、完成新居民點規劃設計。根據工程項目內容及相關要求,確定新居民點地址,按照提出建房申請并獲得批準的農戶戶數,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新居民點規劃設計,確定新房建設統一標準,并制作效果圖和施工圖。 二工程建設階段 1、新居民點選址用地。由村委會統一協調,與有關莊進行土地權屬調整,并按照統規自建或統規統建的方式辦理相關手續。 2、新居民點規劃建設 ⑴鎮政府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制定科學具體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方案。 ⑵鎮政府負責完成工程的選址、規劃、報批等手續。 ⑶完成項目的招投標工作,由招投標中心本著“有效最低價”的中標原則,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單位。由中標單位統一施工建設。 ⑷ 搬遷農戶必須按新居民點的規劃設計要求規范建房。 ⑸ 新居民點由鎮人民政府公開招投標,統一接入供排水、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公共設施。 ⑹ 諸王村的農戶建房嚴格實行“一戶一宅”制度,今后在新居民點之外,不再新批農戶新建、改建或擴建申請,不得違法建房。 ⑺農戶建設占地面積標準:農戶一戶只能擁有一處不超過規定面積的宅基地,宅基地面積標準按圖紙設計標準落實。 3、完成土地工程整理。由鎮人民政府統一組織招投標,由中標單位按規定整理諸王村的全部土地。 4、完成土地整理后的土地流轉和再分配。 五、工程實施及建設過程中應把握的原則 一尊重農民自愿原則 采取政府引導并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的原則,在拆遷安置和建房過程中堅決杜絕武斷、隨意、粗暴的工作方式,確保工程順利有效開展。 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在動員農戶平墳遷墳,為農戶登記房屋、辦理建房申請及相關手續的過程中,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三榜公示,確保每一拆遷農戶的利益。 三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原則 因工程涉及大量農民,在平墳遷墳、房屋拆遷安置過程中,應充分尊重本地的風俗習慣及生活方式,確保社會穩定。 四安全第一原則 在拆遷安置建房過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確保工程建設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