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是古代治療水氣病咳喘的專方,現代用于治療一般的感冒咳嗽和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鼻炎等都是療效非常好的,但因為方中有麻黃、細辛這些相對竣猛一點的藥物,后世醫家為求萬無一失不敢輕用,以至于一些本可以速效的咳嗽變得遷延不愈,療效甚微,所以有必要再次討論下小青龍湯治咳嗽的問題,重拾經典,重遇覆杯而愈的驚喜。 小青龍湯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 第40條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第35條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原方】 麻黃(三兩,去節) 芍藥(三兩) 干姜(三兩) 甘草(三兩,炙) 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現代推薦劑量】 麻黃10g 白芍10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細辛10g 五味子6g 清半夏20g 上述藥物,用水4碗,煮沸后調至文火再煎煮1小時以上,取湯液300ml,分2~3次溫服。 【方證要點】咳喘一般較劇,痰液或鼻涕多而清稀如水,惡寒,口不渴。 【病機】外感風寒,內有水飲。 基本痰多清稀的,或流清水樣鼻涕的,有惡寒的就可以考慮使用。是否有發熱不用管,有發熱的話就增加喝藥的頻次,可以每2小時服藥一次,利于退熱。具體使用上麻黃和半夏的用量可以做些增減的調整,如果是發熱、惡寒、無汗又咳嗽的,則可以增加麻黃的用量,增強發汗的力度有利于退熱。小青龍湯服了之后可以出汗也可以不出汗,關鍵在于麻黃和半夏的比例關系,麻黃多用則發汗,麻黃少用,半夏多用則可以從小便把水飲排出,不發汗。如果人身體比較弱一些的,則少用麻黃,半夏多用一些。按照我筆者推薦的用量基本是不太發汗,已經做了這個比例調整。 【加減應用】最常用的是加石膏的做法。 《金匱要略》卷上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如果本身是感寒又有水飲,但有化熱趨勢了,出現煩躁、口干、喘、痰由白色變成黃色,則考慮加用石膏15-30g。所以即使是黃痰,但不是像米粥樣或塊狀的黃痰還是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 【方劑分析】小青龍湯基本桂枝湯的結構都有了,加上麻黃,發散的力度是比較強的,再加上治咳嗽的鐵三角細辛、干姜、五味子,這三個藥也可以單獨加在其他治咳嗽的方子里面,細辛、干姜是溫通暖肺來治咳嗽的,五味子補腎納氣,把氣收攝住。總的來講,方子偏發散一些,對體質虛弱的人,或者長期應用的都容易出現一些問題,讓人體的正氣變虛。所以在病情基本控制之后要及時轉方,調補根本,才能達到完全治愈。一般情況下,小青龍湯的應用最好不要超過3天。 【后續收功方法】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第39條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干姜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現代用法: 茯苓12g 甘草9g 五味子6g 干姜9g 細辛9g 清半夏12g 上述藥物,用水4碗,煮沸后調至文火再煎煮1小時以上,取湯液300ml,分2~3次溫服。 這個方劑適用于:①身體較虛,但誤用小青龍湯,之后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的接續的方子。②身體較虛弱,不適合用小青龍湯的人的選方。③用了小青龍湯1-2天后咳嗽有所好轉,但正氣也虛了,不適合繼續用小青龍湯,改用這個方劑。 從龍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龍骨(不用煅,搗)一兩 牡蠣(不用煅,搗)一兩 生杭芍五錢 清半夏四錢 蘇子(炒,搗)四錢 牛蒡子(炒,搗)三錢 現代用法: 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白芍15g 清半夏12g 炒蘇子12g 炒牛蒡子9g 上述藥物,用水4碗,煮沸后調至文火再煎煮1小時,取湯液300ml,分2~3次溫服。 功能主治:主外感痰喘,服小青龍湯,病未痊愈,或愈而復發者。 其它的一些方劑,比如真武湯、小建中湯等也可能在使用小青龍湯之后用到,要多幾條思路,根據病情及時轉變。 下面再介紹一個李可老中醫改良版的小青龍湯,寒溫并用,攻補結合,更加擴大了適用范圍。 李可變通小青龍湯 麻黃10g 苦杏仁20g 生石膏60g 炙甘草30g 熟附子15g 遼細辛10g 清半夏20g 干姜10g 五味子10g 生曬參15g 炙紫苑15g 炙冬花15g 烏梅10g 帶殼白果10g(打)射干10g 生姜30g 大棗6枚 黑小豆30g 蔥白4莖(后下5分鐘)白糖20g(化入) 用法:上述藥物,用水5碗,一直文火煮2小時,取湯液300ml,分3~4次溫服。 此方的用量筆者做了修改,原方的量是大得有點驚人的,生石膏用到250g,為安全起見,做些修改,具體使用建議找當地中醫協商。 這個方除了小青龍湯的主要結構之外,還合了麻杏甘石湯、四逆湯、五虎湯,對咳嗽的寒熱向度都有兼顧,寒咳、熱咳都基本適用,還照顧到能量的補充,正氣的修復這些,對相關兼證如喉嚨不適、咳中帶喘都有顧到,是一個全方位治咳嗽的好方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