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系麻黃湯去杏仁,桂枝湯去生姜,加干姜、細辛、五味子、半夏而成。本方適用于外感風寒,內停水飲的證侯。癥見惡寒發熱不渴,無汗,浮腫、身體疼重、胸痞、干嘔、咳喘、脈浮等。 小青龍湯方:麻黃6g、生白芍9g、五味子6g、干姜6g、炙甘草6g、細辛3、桂枝9g、半夏9g 方中麻黃、桂枝解表發汗,干姜、細辛、半夏溫中散寒,化飲降逆;麻桂姜辛,共湊溫運表里之功。五味子斂肺固氣,芍藥、甘草以和營衛,半夏止咳化痰,降逆以利氣道。八味藥相配,辛散溫化,宣降有權,使肺氣復舒。 小青龍湯臨證運用:
例:賀xx,男,7歲。患百日咳七十余日,雖痙咳已減,但諸病纏身。 診見:顏面黃而浮腫、腹脹、下肢腫、雖不咳,但頻頻喘息,時而咳嗽干嘔,時有痰涎吐出,時而索食,與之卻不入口。 此證為痰飲犯肺,久病傷脾。“喘”、“腫”為其主癥.故先用小青龍輕劑,次日嘔止喘大減。二診時,與服香砂六君子湯數劑。一周后,患兒痊愈。
例:王x,男,40歲,患氣管炎八年之久,三年前又檢查為肺氣腫,長期住院治療。近來咳喘頻頻,痰多而稀薄,不能平臥。 診見:胸腹脹滿,食少,小便少,眼瞼及下肢浮腫,面目暗淡,情志不暢,舌嫩苔淡,脈象沉弦。此為寒飲久蓄,急需辛散除飲之治。 遂投以小青龍湯加茯苓18克,令服二劑。服后喘滿大減,已能平臥,小便利。又繼服一劑,第四日夜間已能睡眠.繼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三劑而諸證基本消失,后養息半月出院。 水飲為患,不外“喘”“咳”“嘔”“腫”之癥。小青龍湯證之有“喘滿”、“咳嗽”、“短氣”、“微腫”是屬寒飲,故以寒飲為主癥者,均可投之。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