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說“經”——中國古代書籍漫談之二 趙志偉

     清源渭水 2019-05-19

    【摘 要】什么是“經”,儒家經典中的六經是怎么增加到十三經的,四書五經又是怎么形成的,它是怎樣成為中國讀書人考試教材,我們今天又應該怎樣對待儒家經典。

    【關鍵詞】經 六經 十三經 四書五經

    中小學現在強調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于是有人就提出要學國學、讀經典,外面有的辦學機構讓學生念《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蒙學讀物,有的甚至讓學生穿古裝拜孔子,或者直接讀四書五經,弄得很混亂。我覺得做教師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時風所裹挾,為廣告所影響。可惜,有些名家自己都沒有弄清楚就在那里號召讀經,一位號稱“國學導師”的人寫文章說:“儒家經典是從五經到六經、九經、十三經,這樣一步步發展過來的。”他不知道先有六經,其后才是五經這個過程。其實,什么是國學?什么是經典?什么是儒家的經典?什么是儒學?什么是經學?這些概念的內涵外延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本文談一些有關儒家經典的常識。

    一、什么是經

    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是以儒學為主體,而儒學又是以經學為根本的,要了解經學,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經”?對這個問題,從古到今有許多考釋,可謂眾說紛紜。近代一位學者這樣說:

    我國典籍,群經為首。經之名義,其初非明指六藝,蓋謂織之從絲。故《說文·系部》云:“經,織,從絲也。”段玉裁注:“織之從絲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后有緯。《大戴禮》曰:“南北曰經,東西曰緯。”此明經字本義,本為經線也。[1]

    可見,經,本是一種絲線。據古文字家考證,“經”的初字是“坙”,始見于周代青銅器。“坙”就是絲、線。古代的典籍寫在竹簡或木牘上,用絲線串起來。這種絲線起初用絲繩或者麻繩,后來用“韋”(小牛皮)做成皮條,即孔子讀《易經》至于“韋編三絕”的“韋編”。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中卷·文學總略》中說:“經者編絲綴屬之稱,……亦猶浮屠書稱修多羅,修多羅者,直譯為線,譯義為經。蓋彼以貝葉成書,故用線聯貫也;此以竹簡成書,亦編絲綴屬也。”[2] 中國的竹簡用絲線編織而成, 印度的“修多羅”也是用絲編貝葉為書,漢譯也是“經”。由此可見,經的原意是指“重要的書籍”,還不是后世那種神圣的經典的意思。“從‘經’這個字本來意義來說,并不是某一學派專用名詞。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典籍往往也稱‘經’。” [3] 例如《墨子》又稱《墨經》,《莊子·天下篇》開始稱儒家的六種典籍為“經”,有的醫學書叫《內經》《難經》等。直到漢武帝聽從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文化政策時,才定儒家思想為一尊,由政府立五經博士,廣泛傳授儒家經典,把儒家經典神圣化。比較典型的,如班固的《白虎通》,他釋“經”為“常”:“經,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經。《樂》,仁;《書》,義;《禮》,禮;《易》,智;《詩》,信也。” [4] 其他如許慎、鄭玄、劉勰等人直到清儒的解釋,都是強調一個意思:“經”,是萬世不變的永恒真理,天地間無往而不通。從此,儒學成為官方正統學說,傳播這一學說的儒家典籍被定位“經”,從而有了長達兩千年的經學。

    二、從五經到十三經

    先秦儒家經典有《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稱為“六經”或“六藝”,據說是孔子搜集、整理和刪訂的,是用來教學生的。到西漢前期,《樂》已經失傳,只有五經了。漢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設立五經博士,在官學傳授這個學說—— 經學。到了東漢,由五經發展為七經,就是除了原來的五經之外,增加了《論語》和《孝經》,東漢除了立五經為官學以外,又規定《論語》《孝經》為學生識字后的必讀書;治五經的人,可以諸經并治,也可以專治一經,但是《論語》《孝經》則是人人必須讀的。推重五經是因為漢代統治階級利用“君權神授”“天人合一”進行愚民。另外,從西漢開始,重視孝道,皇帝謚號上都要加一個“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在家要孝,在朝要忠,一切為了統治需要,因為歷代統治者都需要愚忠愚孝的順民,不需要有獨立思想的人。

    唐初時,思想比較開放,儒道佛并用,但是在禮、政、刑、教等領域則仍然是儒家地位最重要。唐太宗制定了在這些領域促進儒學的文化政策,命孔穎達等撰《五經正義》(初名《五經義疏》),規定了標準的注釋和義疏,并作為國家考試和教學的標準本以免傳習和解釋各異。一種理論的解釋權必須歸統治者,這也是中國的傳統特色。后來,又以五經為本,提出了九經之名:《易》 《書》《詩》《儀禮》《周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實際上,九經只是分別把《禮》和《春秋》擴充為三。唐玄宗時,他親自到太學宣講《孝經》,并為之作傳注,傳布天下。同時又把《論語》定為經。這時候就成了十一經,加上古代訓詁的工具書《爾雅》作為經,就有了十二經。

    到唐后期,文宗開成二年(837),在長安國子監門前立石,刻這十二經作為士人傳習和考試的文字定本,史稱“開成石經”。這十二經的次第是唐初九經加上《論語》《孝經》和《爾雅》。

    到宋代,原來的十二經,再加上《孟子》就成了有名的十三經。這十三經有歷代學者的注疏本,合稱《十三經注疏》,“最早的版本是宋光宗紹熙年間(1190—1194年)三山黃唐合刻本,現在通行本是清阮元主持校刻的善本”[5] 。十三經的正文,去掉篇名計有64萬多字,其中最長的是《左傳》,有19萬6千多字;其次是《禮記》有9萬9千多字。這兩者稱為“大經”。《詩經》 (亦稱《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傳》《谷梁傳》為“小經”。最短的是《孝經》只有1780字。

    三、四書五經

    像十三經這樣的經典,加上它的注疏,卷帙浩繁令人望而生畏。一個讀書人白首窮經,恐怕也無濟于事,當然應該取其“核心價值”的東西讓士人去讀。這個“核心”部分內容就是后來流行的四書加本來的五經。南宋朱熹,取《論語》《孟子》,又從《禮記》中取《大學》《中庸》兩篇,合稱“四書”,與“五經”相配,合稱“四書五經”,作為士人的基礎讀本。朱熹編的四書正式的名稱叫《四書章句集注》。“朱熹祖述二程的觀點和做法,特別推崇《孟子》和《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使之與《論語》并列。認為《大學》中‘經’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傳’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而由‘子思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四者合起來,代表了由孔子經過曾參、子思傳到孟子這樣一個儒家道統,而二程和自己則是這一久已中斷的道統的繼承、發揚者。”[6] 所以,他為四書分別作了注釋,對《大學》,還區分了“經”和“傳”,并且重新編排了章節,作為一套書同時刊行,稱為“四子”。刊行的時間也是南宋光宗紹熙元年,當時朱熹任漳州知州,“四書”名稱從此確立。《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而《論語》《孟子》的注釋,引用了二程和程門弟子及其他人的解釋,所以稱為“集注”。所以正式的名稱是《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或“四子書”。

    元、明、清統治者推崇理學,將《四書》定為讀書人科舉取士的必讀書。因為集注宣揚“理”為宇宙之本,提出了“天下之物,皆實為理所為”的“天理論”觀點,宣揚“天理與人欲不容并立”,主張“存天理,遏人欲”,“格物致知”等。在政治、教育、道統等方面大量發揮理學論點。實際上是適應了儒家“修、齊、治、平”的一套,適應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統治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詔告天下,科舉考試要考“經義”,題目從“四書”中出,從此,“四書”的地位更是被抬到一個新的高度,甚至超過“五經”,明憲宗成化年間盛行八股文,題目主要是從“四書”里出的。乾隆初年,方苞奉旨還編寫了《欽定四書文》,為天下讀書人提供朝廷認可的八股文標準樣式。

    四、余話

    無論六經、十三經還是四書五經,都是我國古代儒家的經典,它們在政治、經濟、哲學、教育文化方面自有其價值,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們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有精華有糟粕。學習這些東西,我們一定要有選擇有分析有批判地去讀。尤其對現在的中小學生來說,更要謹慎。統治者讓讀書人學習對統治階級有利的東西。一旦發現有不利于他們統治的時候,就會毫不留情地進行篡改。例如朱元璋,他對孟子“民貴君輕”“更易天命”的學說十分反感,下令把孟子牌位搬出孔廟,又把《孟子》刪去了一百八十五處,限定讀書人只能讀《孟子節本》。因為他把孟子作品中具有的一些民主思想視為洪水猛獸,害怕這種異端思想“擾亂人心”。所以古代統治者要求學習儒家經典的根本目的就是維護自己的統治。現在我們講學習傳統文化一定要讓孩子們知道這一些歷史。我們所講的經典,包括各種各樣的東西:政治、經濟、教育、哲學、歷史、文學、藝術,乃至科學、醫學、農業等。但是讀這些東西也要有科學的態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能一股腦兒讓孩子們去讀去記。學習傳統經典是為了未來,而不是復古,繼承傳統是為了創新,不是為了拜倒在古人腳下。科學和現代化的思想才是我們應該最需要學習的東西,抬眼看世界才是緊迫的事,否則我們就要落伍。如192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聘請赫欽斯為校長,他就是西方現代教育史上有名的“永恒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張學習古希臘以來一切人類的經典。結果是“赫氏成為美國高教最富爭論性的人物,他攻擊科技支配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功利與短見并沒有大錯,但他極端提倡復古(古希臘經典哲學教育),輕視譏諷實用科技與職業訓練是反潮流、反進步的……使芝加哥大學長期科研教學吃了大虧”[7]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1][2]黃壽祺.群經要略[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1.

    [3][4][5]夏傳才.十三經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2,2,17.

    [6]《四書章句集注.前言》[M].北京:中華書局,2011:1.

    [7]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M].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330.

    (華東師范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 200062)

    (《中學語文教學》2017.11.76~78)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gogo无码大胆啪啪艺术| 国产凹凸在线一区二区|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av| 麻花传媒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视频|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日韩系列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自在自线|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影院 |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 无码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无人区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 亚洲中文久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中文字幕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