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比一天熱,流汗是很常見的一種反應,中醫提醒,小心出汗太多,或是排汗部位與眾不同,有可能意謂著健康開始出現信號,需要好好注意。 當一個人長期不出汗,因為體內毒素廢物無法順利排除,就會導致中毒,根據研究顯示,人1天從皮膚汗腺排出的水份,最少也有0.5公升,一日最多出汗量可達10升,但出汗太多也可能象征身體某部分狀況異常。 8大部位常出汗代表的信號 流汗可促進代謝,與減脂無關,但身體8部位常出汗要當心: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高血壓、心律不整、失眠等息息相關 額頭常常冒汗,中醫診斷可能是由肝陽上亢所引起,與高血壓、心律不整、失眠等息息相關。 改善對策:建議至醫院檢查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平時最好盡量保持心平氣和,少生氣,女性尤其要每天充分休息、睡飽,才不會引起氣虛。每天沖泡枸杞茶也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免疫力低下 如果平時鼻子出汗情形嚴重,那就說明肺氣不足、免疫力低下。 改善對策:除了要調養身體,每天還可以運動達到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抗疾病能力的效果。 3、脖子出汗:小心內分泌失調 因為頸部的汗腺不如身體其他部位發達、密集,所以通常脖子出汗的人較不多。但如果你是頸部經常出汗的人,小心!有可能是內分泌失調在作怪。 改善對策:通過適當的飲食與運動增強抵抗力;另外,不要經常熬夜,保持輕松樂觀的情緒也很有幫助。 4、腋下出汗:汗腺過大、飲食過重 人體腋下的汗腺分布很廣,所以最容易出汗,也容易造成狐臭問題。如果這個部位汗液分泌旺盛且氣味很重,應該要盡快改善目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改善對策:不要食用過多刺激性食物,改以多吃清淡水果蔬菜。 5、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胸口常出汗這是脾胃失和的跡象,代表體內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常見于腦力工作者,并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等現象,切忌過度焦慮。 改善對策:盡量避吃生冷或油膩的食物,以緩解癥狀。 6、手、腳心出汗:中醫理論中脾主四肢,所以手腳心容易冒汗的人,多半脾胃濕熱、氣虛、血虛,人常常一緊張害怕,手心腳心就容易出汗,這通常是由于心理因素導致的,如果除掉這種狀況還有出汗情形,很可能就是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改善對策:平時可以多做腹部按摩來改善,也可以從飲食下手,每次進食七八分飽就夠了。 7、背部出汗:極度疲勞 背部分布的汗腺極少,如果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改善對策:建議平常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女性尤其可以多吃一些海鮮,有多余時間,做15分鐘瑜伽冥想。 8、私處出汗:腎虛 雖然私處流汗很害羞,但也是一項身體信號。通常私處出汗代表體內濕熱下注,腎陽虛弱,患細菌性陰道炎癥的可能性會增大,甚至讓私處氣味變重。 改善對策:除了平時飲食要清淡,也忌生冷物,若下體異味變重,建議還是前往醫院檢查。 身體的新陳代謝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代謝不但與一般常見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密切關聯,最新研究甚至發現癌癥很可能也是代謝疾病的一種。 出汗是人類最重要的排毒代謝管道之一,汗腺甚至有第二個腎臟的稱號,要顧好身體代謝系統,絕對不能忽略排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