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 主癥:無汗,惡寒,發熱 病機:風寒束表,衛陽被遏,營陰郁滯,肺氣失宣,氣郁上沖。 麻黃湯的怕冷癥狀,比桂枝湯要重故叫惡寒,主要是在那個發熱的時候,蓋被子還怕冷,如果是陽虛的怕冷,蓋被子可以緩解。 桂枝平沖降逆,麻黃宣肺配桂枝發汗,解在表之風寒,杏仁肅降肺氣,炙甘草緩和藥性,補益脾胃。 麻黃湯證雖然重,但是一般汗出就能明顯緩解癥狀,藥汗,用藥發出來的汗,才有效果。 臨床解惑——有汗的診斷 ①現在有汗 ②發病以后,有時有汗(辛辣、運動等) ③盜汗(睡著出汗,睡醒無汗) ④脈不緊。 臨床解惑——無汗的診斷 ①發病至今無汗出; ②脈弦或緊的程度決定藥量。 臨床解惑——輔助發汗的方法 ①偏熱服用,桂枝湯類喝熱粥助汗。 ②避風蓋被子助汗。 ③開空調增加溫度。 ④泡熱水腳,偏熱一點。 臨床解惑——發汗的程度要求 ①周身(上半身上肢為主)俱得小汗出,皮膚摸起來濕潤; ②不可大汗出,損傷津氣。 兼證加減方: 夾濕——麻黃加術湯 加白術祛濕。 濕熱——麻杏薏甘湯 表證輕有濕熱,肺氣宣肅不利,麻黃可以宣肅肺氣,通利水道,故不去麻黃,去桂枝加薏仁清利濕熱。 邪熱壅肺之咳喘——麻杏甘石湯 麻杏薏甘湯去薏仁,肺胃熱重,加石膏清熱瀉火。 飲熱束肺之風水——越婢湯 麻杏石甘湯去杏仁,加生姜大棗調和中脾胃,并加重麻黃,發越水氣。加白術為越婢加白術湯,加半夏為越婢加半夏湯。 風寒束肺之水腫——甘草麻黃湯 發越水氣麻黃量宜大,加甘草緩和藥性,兼制麻黃的燥烈之性,少陰虛寒加附子,并加重麻黃,為麻黃附子湯,用于少陰太陽并病輕證兼水腫。 太少并病之虛寒——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附子湯,麻黃減量為麻黃附子甘草湯,重在溫里解表。加細辛去甘草,為麻黃附子細辛湯。 津輸不利之項背——葛根湯 桂枝加葛根湯證,因肺氣不宣加麻黃, 加半夏為葛根加半夏湯。 濕熱郁肺之喘利——葛芩連甘湯 表邪未盡,下陷于腸肺,濕熱蘊結,上擾于肺見喘而汗出,下擾腸腑見濕熱下利。 表邪輕郁之表證——桂麻各半湯 表證輕而無汗,證輕藥輕,各取三分之一的量,桂枝湯證見時發熱,麻黃湯證見肺氣不宣,無汗出;加重桂枝為桂二麻一湯。 表寒里熱之輕證——桂二越一湯 表證輕,肺氣不宣,郁而化熱,加石膏清熱瀉火。 表寒飲熱之黃疸——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肺氣不宣,飲熱留滯,用麻黃宣肺解表,加清熱利水之藥,清瀉心肺之熱。 表寒里熱之咳喘——大青龍湯 表有麻黃湯證,里有越婢湯證。 表寒里熱之津傷——文蛤湯 麻杏甘石湯證加杏仁化痰降肺,文蛤生津止渴。 表寒里飲之咳喘——小青龍湯 表寒里寒,痰飲留滯上焦,肺失宣肅,咳喘清稀痰,或流清鼻涕,舌脈與癥狀無熱象,一般諸為寒象,加石膏為小青龍加石膏湯。 表寒里飲之咳喘——射干麻黃湯 較小青龍湯無桂枝,表證輕痰飲重。 表寒里飲之水腫——桂枝去芍湯加麻附辛湯 桂枝去芍藥湯證,兼少陰虛寒,腹部水腫。 表寒里飲之化熱——厚樸麻黃湯 表證較大青龍湯輕,故無桂枝,加厚樸杏仁肅降肺氣,干姜細辛五味子溫肺化飲,小麥石膏清熱生津。 表寒虛瘀之中風——小續命湯 麻黃桂枝宣通肺氣,通達內外,石膏清熱兼制麻桂之燥熱,干姜溫中防止石膏之寒性傷脾胃,人參當歸補氣益血,川芎直入大腦活血化瘀,解決腦部血栓。 表寒氣虛之化熱——千金三黃湯 麻黃解表寒,黃芪補氣虛,黃芩清里熱,獨活細辛直溫少陰并解表。 太明太陰之津傷——麻黃升麻湯 太陽陽明合病,中焦虛寒,津傷血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