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藥行業資深人士的說法,推行“兩票制”并沒有導致藥品價格下降,老百姓沒有得到什么實惠。對藥企來說,此次藥業監管風暴,恰逢“金三系統”全面升級應用,各地稅務局又要求藥企自查,并且將醫藥行業列入2018年稅務稽查重點行業,行業巨變遭遇強征管,藥企急需全面把控稅務風險,為企業長遠發展筑起稅收防火墻?;趯︶t藥企業的長期服務經驗和專業研究,筆者將對醫藥經銷企業稅務風險的全面評估問題進行全方位分析。 醫藥經銷企業稅務風險稽查程序 查處涉稅違法案件,稅務稽查部門必須經歷選案、檢查、審理和執行四個基本程序。醫藥行業作為2018年總局安排的重點檢查行業,選案人員通常選取行業內經營規模較大,而稅負又偏低的企業作為首選對象,以確保稽查選案準確率和取得收入查補成果。在此以一例稽查案件,解析稽查程序、檢查方法,以及企業稅務風險的暴露過程。 (一)選取稽查對象 某地國稅稽查局根據行業指令性檢查計劃,對醫藥行業實施檢查,選取稅負嚴重偏離行業平均值的企業開展檢查。該地的某藥品經銷企業主要從事中成藥、生化藥品等醫藥產品批發,在區內屬規模較大的醫藥批發行業。2016年,企業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申報繳納增值稅60萬元,增值稅稅負僅1%,遠低于轄區內行業平均稅負,因此被列為稽查對象。 (二)前期分析、檢查入場收集證據 檢查人員從“金三系統”和稅收風險管理系統分析上下游關聯關系,利用增值稅發票電子底賬系統查詢上下游企業發票明細,統計購進和銷售貨物的品種和數量,發現該公司進銷數量不匹配。 檢查人員為固定證據,首先調取2016年的企業會計賬簿,以及庫房進銷庫存明細賬、合同等資料。之后,分別向該公司法人代表、財務主管、業務員和庫房保管等人員發出詢問通知,了解產品進銷渠道,并制作了詢問筆錄。 通過檢查,發現以下問題:一是該藥業公司從上游A國藥公司購進保健酒,用于春節聯誼、贈送客戶,未開具銷售發票,未作視同銷售處理;二是為下游醫療機構代購一批醫療器材,沒有開具銷售發票,未計銷售收入;三是銷毀大量超過保質期的過期藥品,企業在賬務上直接作為資產損失扣除,相應的進項稅金未作轉出。 (三)陳述申辯和稅務處理 檢查結束,檢查人員一般會就發現的違法事實與企業溝通,聽取企業意見。 對稅務局將企業銷毀過期藥品未轉出增值稅進項認定違法,企業提出異議,但并未提交相關的政策依據。 (四)案件審理后出具稅務處理決定 審理部門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所涉及的事實、法律依據及證據進行全面審查,未采納企業異議理由,支持了檢查部門意見。 最后,稽查局對企業的3個涉稅問題作出補繳稅款的稅務處理決定。 有了行業和企業稅負指標,稅務局好比練就了火眼金睛,企業卻被套上了怎么也甩不掉的金箍咒。檢查人員利用金三系統和增值稅發票電子底賬系統,輕松獲取企業的涉稅信息。 當然,要確定違法事實,法律依據和證據缺一不可。本案中,檢查人員要求轉出已銷毀過期藥品的進項稅額,其主張并沒有法律依據。但由于企業未提交具有說服力的政策依據,審理部門最終未予采信,導致企業承擔了不應承擔的稅款。 2018年醫藥經銷企業稅務稽查風險點全解讀 (一)賬外經營,申報收入不實 賬簿記錄不完整,購進貨物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入賬,沒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暫不入賬,少申報銷售收入。主要表現為:一是不開票銷售收入不入賬。銷售藥品不開具發票不入賬等“體外循環”方式,隱匿真實的經營收入。二是現金收入不入賬。通過不公開的公司賬號、私人信用卡、存折或現金的方式進行業務結算。三是返利收入不入賬。醫藥流通企業獲得貨幣返利的,大部分直接進入“小金庫”;獲得實物返利的,通常作為賬外收入不作賬務處理。四是商品發出不作銷售,采用收入不記賬或滯后申報收入的方法,少申報應稅收入。由于藥品經銷企業向醫院發貨,一般的結算期為貨物發出后6個月甚至更長,部分企業采取滾動延期申報收入的方法少報當期收入、少計當期銷項稅金。五是兼營收入不入賬。大部分藥品銷售公司除銷售藥品以外,還銷售保健品、營養品或美容日用品等非醫藥類產品,這部分商品銷售收入不開發票、不入賬或不據實申報納稅的現象較為普遍。 (二)虛增成本、費用,列支有風險 “兩票制”壓縮了開票鏈條,但不能改變藥品銷售模式。藥品銷售人員的傭金、醫生的回扣依然需要以各種費用的形式進入企業核算體系。其費用列支的依據包括企業虛增的費用金額和從第三方咨詢公司取得的費用發票。 企業虛增的費用包括會議費,如將各種餐費計入會議費當中,不符合會議費的扣除條件。還有廣告費,未經當地省級藥監部門審批,未在指定的涉醫刊物上進行的藥品宣傳,不符合法律規定,所支出的廣告費用扣除風險大。還有各類推廣費和講課費,因為所涉及的主體和受眾與藥品銷售無關,也會引起稅務稽查部門關注。 醫藥經銷公司與第三方咨詢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從咨詢公司取得咨詢費、勞務費發票作為扣除依據,也已成為檢查重點。 (三)關聯交易,轉移利潤 隨著“兩票制”的推行,部分醫藥企業逐步調整經營策略。部分企業設立了農業合作社、中藥材(藥品)加工生產企業、藥品經銷企業和倉儲物流企業等。農業合作社將自產自銷的中藥材原料銷售給加工生產企業,生產加工企業又將中藥材成品或半成品銷售給藥品經營企業。交易中,關聯企業間存在人為調整利潤的不合理情形。有的企業還開辦了上游的咨詢、廣告公司,用于虛開、虛列咨詢、廣告費用,以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的目的,給企業帶來風險。 (四)人為調整數據,造成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的數據差異 醫藥經銷企業對藥品的進銷都建立了完整的業務數據系統,但企業的財務核算系統與業務系統往往存在差異。除會計準則和增值稅政策認可的核算差異外,不排除企業為了少報、遲報收入,或多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人為調整財務數據。 如發出商品,未及時確認收入;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已認證抵扣,但庫存顯示無貨物入庫。 對此類系統差異,企業應展開自查,排除風險隱患。 (五)取得虛開專票,虛抵成本和增值稅進項稅額 增值稅專用發票是稅務檢查的必查項目。醫藥公司取得的藥品專用發票,品名、數量是否相符,購進數量與銷售數量是否相符;如果涉嫌虛開,稽查局會向上下游企業發出發票協查函,勢必延長檢查期限,增加企業風險的不確定性。 此外,醫藥銷售公司取得的運輸專票和汽油專票也會受到檢查人員關注。 (六)商品退貨不做進項稅轉出 醫藥企業發生退貨的行為較為復雜。部分企業發生退貨后以直接沖減庫存等方式、不做或滯后做進項稅轉出,存在著自行調節稅款的稅收風險。 醫藥經銷企業如何有效應對稅務稽查風險 (一)依據政策規定,據實扣除成本費用 首先,企業要健全財務、業務核算體系,不同部門保留的業務資料均能相互印證,各項交易和支出都有據可查,做到真實性無疑。 其次,熟悉財稅法規,正確核算各項經營業務。如《企業所得稅法》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進行成本費用的確認。只要真實有據,即可扣除。同時分清稅會差異,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納稅調整。 近兩年,藥業監管和稅收征管同時發力,醫藥行業面臨多種不確定性。醫藥企業應與主管稅務機關保持良好溝通,及時了解稅收政策變化和涉稅動態,提高企業涉稅事項的可預見性和財務工作的穩定性,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探尋合規運營模式 行業監管與企業生存不是零和博弈。監管必須以引導整個醫藥、醫療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為目的,蕩除沉疴,革除惡習;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必須順勢而為,不可固守舊的經營模式和既得利益。背離社會需求和監管期待,必將被淘汰出局。 醫藥行業的產業鏈條長,雖然受眾廣泛,但行業封閉,對改革的調整適應期長。引進推廣先進的醫藥營銷模式是打破體制壁壘的有效嘗試,應推動醫藥銷售往專業化、學術化方向發展,逐步淘汰廣受詬病的帶金銷售。 應對監管風暴,地方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門也在主動作為。今年4月,醫藥大省黑龍江省發布的行業發展計劃中,鼓勵藥企建立現代營銷模式,通過自建營銷網絡、銷售外包(CSO)等方式建立現代營銷模式。山西大同市政府也支持給予財政稅收幫扶政策,允許藥企成立相應的小規模納稅咨詢公司,通過咨詢公司代開發票,緩解分擔藥企部分藥品銷售成本和壓力。 (三)引入稅法培訓、專家支持 由于藥企稅案往往涉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稅務機關必須將涉嫌犯罪的案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因此,涉稅案件刑事風險較大,藥企應當及早了解相關法律規定,避免在案件檢查和偵查過程中自證其罪。 處理藥企涉稅案件,既需要熟練行業運營模式,還要有高超的法律分析能力,特別是稅法。一旦涉稅問題被納入行政、刑事執法程序,企業要及時尋求專業協助,維護企業及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避免處置不當或不及時,后果難以挽回。 |
|
來自: 天空ltz17e3iuv >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