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框架君來挑戰這個問題。 碎片化的知識,最終形成大腦里沒有【更大結構】的認知,這些認知都是片斷、片斷的,無法形成聯系。那么這樣的認知,我們是無法應用于實際的思考。 知識最初總是以碎片的形式存在,但最后總是要把碎片化的知識,整合到一個框架里,形成整體的認知。 在這里我以【邏輯思維的知識】為例來講解構建思維體系。屬性、概念、定義、劃分、內涵、外延、判斷、推理、論證。剛開始時,我們學到的是碎片的知識。比如一個碎片【屬性】,又一個碎片【概念】,又一個碎片【定義】,以此類推,最后一個碎片【論證】。 如果只是停留在碎片的認知階段,那么可以說,這樣學習到的邏輯思維,是無法被自己使用的。因為大腦里沒有對【邏輯思維的知識】形成整體的有聯系的認知。 我們是無法拿著一個個碎片就可以進行邏輯思考的。因此,學習以碎片開始,但卻又要以【結構】結束。 所謂結構,就是要尋覓各種各樣的聯系把【這些碎片】銜接起來,拼成一個【有結構的整體】,形成對【邏輯思維知識】系統的認知。 屬性、概念、定義、劃分、內涵、外延、判斷、推理、論證。這些碎片,你要把它們聯系起來、銜接起來,一旦能夠把它們聯系起來、銜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這其實就是在打造體系,只是這個體系是關于邏輯思維的。 想建立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關鍵點,還是在于建構聯系,把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銜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屬性、概念、定義、劃分、內涵、外延、判斷、推理、論證。大家不要小看這9個詞語,要把這9個詞語聯系起來,卻是一件挺難的事情。可以說,一旦自己能把它們聯系起來,就可以在自己的大腦里對邏輯思維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的認知。 |
|